温雉并未着急离开。他缓缓勾起唇角,眼底却无波,“不知这城中是出了何事,为何不放行?”
“还不是那些不知死活的刁民……”守卫眼中开始泛起不耐,催促道,“不该问的少问,只管进去就是。”若叫人发现了他私自放人进去,他可是要难做的。
他对同僚一颔首,将这马车放进了城关。
他方将荷包揣进衣袖,对面的同僚便直勾勾地盯着,向他走来。他啧了声,将手中荷包打开,打算将里边的东西分对方一半,堵了对方的口。
他将荷包口子一倒,金灿灿的东西掉进他手心,他微微倒吸了口凉气。
再抬首去望那马车时,只余下翠色的一点了。
.
其实方才守卫的话,也无需向姜怀央禀。因为一入了城中,究竟事出何因,就十分明显了。
官府仪门附近,或坐或立了不少布衣,男人们聚集在一处,向官府里头高声喊话;有肚饥狠了的,倚在墙根埋头不语;妇人面色苍白,紧紧搂着怀中啼哭的婴孩……
不过一场寒灾,京城之外,就已成了如此乱象。
百姓占满了官道,马车被迫停下。
姜怀央面色沉沉,将眼前景象尽收眼底。他侧首道,“你在车舆内歇会儿。”说着,他便要掀开帘子下去。
阮玉仪扯出他的衣袖,“臣妾跟您一道。”
他默然注视了她半晌,终是颔首允了。
这般车马停在街头,又见里头下来的是如此款段的人,早有百姓围了上来,众人七嘴八舌地哀求,大致俱是在述说着同一件事:
“几位贵人,给口吃的罢!”
阮玉仪蹙了眉,眼中动容,去扯他衣袖,“夫君,你看这——”虽然知晓眼下救了这些百姓,还有更多的受难人,可她到底做不到见死不顾。
虽然两人出宫前,便商榷好了称呼与假身份,可忽地听小娘子这般软声唤,他心尖还是颤了下。
这会儿他们并肩立着,衣袖相依,在旁人眼中,定与寻常夫妻无异。或许以两人之间的身份,思量这些并不妥当,但他抵不住地心软。
他会了她的意,低声吩咐温雉想办法弄些吃食来,布施与这些百姓。
他想,这会儿别说是救助些百姓,就是她提些过分的,他也会答应。
得了令,温雉应声去了。
众人中有耳尖的,听见了姜怀央的话,左右一叫嚷,消息如春风过境,很快传了开来。一时间灰蒙蒙一片布衣,道谢的道谢,痛哭的痛哭。
闲立间,阮玉仪目光扫过四下,忽地在一对母子身上顿住。
她着木香去取了随身携带的小食,并一新鲜牛乳来,自己则举步往那处去。
那位夫人仍旧低头安抚着孩子。她只用了一根发带束了长发,面颊微略凹陷,眸光枯槁,衣襟上渗出两点血迹。
触目惊心。
大人们尚且还能用些馕饼凑活,但这瞧上去只有数月大的婴孩,却是再从母亲出得不到什么乳水。
他只能哭嚎着。妇人一面忍着疼,一面无助地落泪。
蓦地,她的余光中出现了一角雪青妆花缎裙,她缓缓抬首,再往上见那楚腰间系着玉佩,翠簪玉珏,一张面容干净昳丽。
她想起自己的情状,往后缩了缩,狼狈地垂下头去。
她的孩子还在不断地啼哭。
可那位贵人并未如往常所见的人一般,露出嫌恶的神色,扭头离去,而是拿了一水囊,蹲了身子问,“我不曾养过孩子,不知这牛乳,他可吃得?”
妇人的唇颤了颤,低声道,“吃得,吃得……”
闻言,阮玉仪松下一口气,将那牛乳倒了些在旋盖上,小心递了过去。
那妇人哪里还顾得这许多,忙接了过来,一盖子一盖子地喂。阮玉仪不清楚一般婴孩的食量,只在一边默默帮着倒。
直至那孩子打了个嗝,闭紧了口别过头去,妇人才止住了动作,如释重负般地闭了下眼。
那孩子小小一个,被裹在襁褓里,盯着阮玉仪,对她咯咯地笑。
她伸了一根指头,勾了勾他的小手,边问,“你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聚在此处吗?”
妇人连声道完谢,方才将其缘由到来。原来,今岁本就收成不好,日子过得紧巴,又忽闻上边要加重赋税,哪里交得出来。
每家都从牙缝中尽量挤出来,但还是有的家里不够。
交不齐待如何?那些小吏便强抢,或是打欠条,一趟趟地去催逼。
时日久了,将人们逼得委实走投无路了,只得去官府前讨要说法。
妇人望了眼仪门,叹了口气,“只是人家哪里肯理会,一开始还拿些粮食打发。后来索性将门一,当做无事了。”
她顿了下,“往年从不曾这般寒凉的,大家都在猜测,会不会与天子更易,有损芜国气运有关。”
已经无法知晓这谣言是从何处起的了,众人也都只是仗着天高皇帝远,才敢如此混猜。
妇人又低声抱怨了几句,浑然不觉她口中那位新帝,就站在她跟前。
阮玉仪听得心口一紧,下意识往后瞥去。这个角度只能瞧见一地的雪,还有上边纷杂的脚印,但她知晓,他正立在她身后。
另一边,温雉已弄来不少尚冒着热气的白粥,又有侍卫组织,不消多时,那放着粥的小几前,就排起了长龙。
意料之外地,姜怀央对那妇人道,“你也去罢。”
妇人又是一阵连声道谢,口中贵人、菩萨混叫不止。
只是那孩子还攥着阮玉仪的指尖,不肯松手。妇人面露尴尬,轻声哄了好一会儿,才算好了。
阮玉仪两人重新回了马车上,这会儿人们都在忙着领吃食,并无人再来堵着,倒是畅行无阻。
他留了温雉并两名侍卫在此地,令其叩开那官府的门,好生料理此事,至于降罪撤职,下派救济银两事宜,自是有人回去传口谕了。
此时已是晌午大错,车夫估计若从官道过,天黑前大抵是绕不过前边的山,因禀了新帝,一行人抄了近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