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并邻国——郑武公扩张有道
土地不能借
周王室的西迁,证明了郑桓公的远见卓识和借地之举的英明。但对借地给郑国的郐国和虢国却是一场灾难。
因此,土地与金钱一样,是不能借的,借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了。为什么?因为中国是一个人情的社会,是一个讲关系、讲人情、讲道德的社会,而不是一个讲契约的社会。
今天借钱不还,可以找法院,打官司。可以通过第三方强制执行。但这样做,在中国是伤感情的。
因为中国人不会将钱借给一个不相干的人,能借给他一定是关系不错,你想关系不错,因为点钱,找上法院,关系就没有了。因为讲关系,讲人情,因此,你不能看着人家受难,他不还钱,一定是有难处,像杨白劳那样,既然不能看着人家受难,那么,当债权人要钱的时,举债者只要摆出困难,债权人就不好逼迫了,否则就是没有人性的黄世仁,乡里乡亲的,那有那样对付杨白劳的。
所以借出的钱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打漂了,因此,对待借钱,要么大大方方地送给对方,帮人帮到底,让他扎扎实实地落你个人情。
要么不借,先轻轻地得罪一下人,免得将来既得罪人,又得罪钱,弄得个人钱两空。所以过来人都说,不要借钱给人。
钱能不借,土地就更不能借了。
借出去容易,要回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刘备借荆州了。
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看着不走运的刘皇叔被曹操一路追得屁滚尿流的,从北方一直逃到
江南,心生慈善,为了共同对付曹操,把荆州那块地方借给了刘备,给他一个栖身的场所。
那想到刘备根本就没有把自己当外人,占着荆州就不走了。为了共同对付曹操,为了与刘备抱团取暖,孙权一开始没好意思要。可你老是不要,时间长了,刘备真得就成了那块地方的主人了。
可是你要是要吧,人皇叔没有安身之地,你不能赶人家走吧。何况你要是硬赶人家走,曹操会赶你走。
更何况孙权的势力未必就可以把人家皇叔赶走。刘备那边态度很明确,我就占着不走了,有本身你来抢回去。东吴真得抢了,还真得就没有抢过去。如果诸葛亮不离开荆州,可能东吴真得就失去了荆州。只是后来守荆州的关羽大意,最后,因为荆州,孙吴与西蜀成为了仇家,西蜀为此伤了元气,孙吴为此伤了人气。这就是借荆州借惹的祸。
还有前几年打仗的科索沃,那是人家塞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人家的圣地。但当当地居民90%都是阿尔巴尼亚人时,科索沃从塞族人手中独立出去也就是应该的了。同样,耶路撒冷是犹太人的发祥地,但当巴基斯坦人占据以后,你就不应该再把人家赶走,把人家拆迁自己住进去。因此,土地是不能借的。
土地一经使用就成为使用者的土地,他就会把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心血、自己的生命付
诸在上面,要让他搬走,那是要他们的命,只有通过强大的武力才能做到。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了诸侯,理论上他有权收回这些土地,可实际上呢?他很难做到。而到了东周,天子没有了武功以后,那套说辞就更成了写下来或挂在墙上的美好的制度。只能看看。
所以郐国和虢国借出去的那10座城邑是别指望收回来了。
问题虽是很复杂的,从道义上,郑国是应该归还地的,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是民间百姓教育孩子的说辞。但郑国已经不是孩子了,因此,他就不守这个规矩了。从法理上讲,两国是有权利要回这些土地的。而从实践中,不要说还这10个城邑,就是加上天子奖励的土地,郑国人也觉得根本不够
居住,郑国是周天子的近亲,要住大房子,而要住大房子,就必须拆迁周边的邻居,因此,不要说还这10个城邑,就是再加上十个城邑也无法填满郑国人的胃口。实际上,周天子在迁到洛邑后。
对于帮助天子营救天子的功臣自然是少不了奖励的。由于郑武公攻打西戎军队和迎接新
天子有功,周平王对他进行封赏,把洛阳以东的大片土地赏赐给郑武公。让他世袭父亲郑桓公的爵位,做了卿士,留在王室执掌朝政。然而这些土地对郑武公来说是不够。
郑武公是有梦想的,他们要建立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这么小的空间,怎么能实践强国梦。
于是,野心勃勃的郑武公就开始了大举措,他要把这两个国家拆迁了,这样既不用背负借地不还的原罪,又能扩张国土,富国强国。怎么办呢?他使了心眼,借刀杀人,让郐国自废武功,然后轻而易举地占有郐国。
郐国是不是周王室的宗亲或功臣建立的诸侯国,而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建立的国家,郐国在夏代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经过商朝,到了周初,又重新接受了周天子的分封。也就是说郐国在当时是历史悠久而古老的部族,是夏人的后裔,而与周人关系相对疏远。虽说周人也说自己是夏人的后裔,但那好像是宣传的需要。实际上,周人与夏人即使有点关系,也可能远得闻不到血丝味了。在《史记》中,周王室的太史伯说郐国的国君是一个贪财好利的人物。有人说《诗经·桧风·羔裘》就是表达郐国人对国君的不满情绪。但《史记》中周幽王的太史伯是周人,《诗经》又是被裁剪过的,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这里面有没有抹黑的因素。一个古老的部族能够经历千年三个朝代,一定有它的道理。但周人是认人唯亲的,认人唯亲的一个毛病,就是时非的认人唯为亲。有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观点,但你只要到那些被认为是贪官、奸臣的家乡了解一下民众对这些公认的奸臣的看法,可能就会改变主意。我这么说,实际上,我的亲友如果受到别人的攻击,我也会先为他们辩护。而若铁哥们犯了事,被弄进局子里,也一样会想办法先把他捞出来。因此,说郐国国君贪婪可能是借口。退一步来说,即使郐国国君不靠谱,你也不能把人给灭掉。把人家国家给拆迁了,这是不讲道理的。但有时强权就是道理。
郑武公是怎么灭掉郐国的?扑朔迷离。有史书上说,郑武公与郐国夫人私通,说郑武公成功把郐国夫人变成自己的情人。但郑武公并不是贪图女色,止于偷情,而是使了一计,通过这个情人了解郐国的机密,然后对付郐国。因此史书上说郐国夫人与郑武公私通,郐国因此灭国。怎样灭国的没有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想像空间。但却有这样的故事。公元前769年,周平王东迁的第二年,郑武公派就人把郐国的贤臣、忠臣、名将、勇士登记造册,然后他把这些名字写到盟书上,盟书是竹简还是其它材料的没有说。盟书的内容是说他们将与郑国联合,做郑国的内应,帮助郑国攻打郐国,灭掉郐国,作为回报,郑武公将封赏他们高官良田。为了把假的弄成真的,郑武公让人在郐国都城的城门外,搭建起一座祭台,洒上鸡血和烧过的烟灰等物,制造一个结盟祭神的假现场。郐国国君怎么发现这个现场的没有说,但是他发现了。他必须发现,不然这戏就演不下去了。本来郑国就占据了自己的五个城邑,郑国东迁后,并没有返回的意思,郐国国君一直在提防着,害怕郑武公发兵攻打郐国,这一现场的发现使他十分紧张,失去理智。也许这个古老的族人善良、纯朴、好骗。所以,郑武公的小人之举十分容易得手。郐国国君在现场挖出了埋在地下的假盟书。相当愤怒地把名字出现在盟书上的大臣名将全给杀掉。
这一招够损的,假借姜太公的名字编写的兵书《六韬》的文伐十二法中有这一计,叫塞之以道。把敌国国君弄瞎了,弄聋了,然后断其臂膀,最后消灭之。郐国自废武功,自断臂膀,把忠诚于自己的文臣、能打仗的武将都杀了,接下来事情就好办了,郑国军队攻城,郐国那里有招架之功,被拆迁是水到渠成的事。
对自己堂兄弟干的事,作为天子的周平王装聋作哑。
郐国被灭后,郑武公利用机会又收拾了虢国,灭亡了另一个债主。
舍不得闺女灭不掉胡国
灭掉郐国、虢国两个债主之后,郑武公还是觉得国土狭小,于是他又有了新的拆迁计划,开始盯上了另一个邻国——胡国。
胡国,今河南漯河市郾城、舞阳一带。胡国也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国家,起源于尧舜时代的夔氏族部落,是东夷的一支,也称归夷,是归夷后裔建立的国家。郑武公灭亡郐国用的借刀杀人,自让其自毁武功,而灭亡胡国则用的是美人计或苦肉计,使其放松警惕,然后,在胡国人吃着火锅还唱着歌时候,把它给灭了。
郑武公灭亡胡国是用了一番心思,也下了血本。他先是把自己的女儿——郑国的国女嫁给了胡国的国君。周人同姓不通婚,因此,国君的女儿一定是嫁到外国或本国的异姓。嫁到外国的国女也不是那个国家都可能去的,而是用心选择的。周人很会用联姻这个策略。联姻在周人那里有时就意味着联盟。姬姜联姻实际上就姬姜联盟。姬姜联盟,是周稳定的基础。周代的国君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那个国家,基本上都有与这个国家建立或发展友好关系,互为依托互相支持的因素。这不只是门档户对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个大话题,我们这里暂且不谈。我们只讲,国君与那个国家联姻,就有与那个国家结盟、建立友好关系的意思。但郑武公姬掘突选择把女儿嫁给邻居胡国国君,目的却是要吞掉胡国,置自己的女婿于死地。计划颇具创意。公元前763年,姬掘突召集会议,商讨解决自己疆域狭小的问题。
开会就要有人发言,国君把问题抛出,大臣们就必须积极献言献策,这才像开会。但问题是郑武公已经有了决策,却召集一帮大臣装模作样地开会就不地道了。所以有时老板召集会议是不知道怎么办,有时候是知道怎么办,而有时候则是需要通过会议做引子,把事情搞掂了,所以做为大臣,一定要弄明白老反开会的目的。有些人知道,有些人并不知道,但却自以为知道,结果就出事了。
郑武公身边一个大臣,名叫关其思。人如其名。关其思很善于观颜查色,自以为读懂了郑武公的心思,知道郑武公对胡国有想法,就建议:“胡国最是最好的目标。为什么呢?因为胡国国君刚娶了我国的公主,肯定没有防备,如果暗中偷袭,肯定能够成功。”
这话一下说到了郑武公的心里,关其思可能还等着郑武公的夸奖和国人看——他为此丢了性命。姬掘突听到关其思正合心意的建议后,拍案大怒:“你怎么能出这种混账主意,让我去打我的女婿!郑、胡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胡国国君又是我的女婿,你竟有这种不仁不义的想法,太可恨了!拉出去砍了。”郑武公真会演戏,演得也很像。政客不会演戏是不会有大出息的——这是必修课。
关其思被斩首。
关其思也是太精明了,他虽然揣摩到了郑武公的心思,但终究是智力有限却卖弄聪明,结果丢了性命。郑武公的心思,关其思只揣摩了第一层,却没揣摩到第二层,结果站着中枪。
说出了领导心中的话,看起来很合领导的意,但是他不知道郑武公眼巴巴地正需要一个不怕死人去做这个动作,于是关其思上套丢了脑袋。所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官场,说话做事一定要悠着点,装傻子,既可爱,又安全,所谓难得糊涂。把上思的心思猜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猜不好,最好不猜。《三国演义》中,杨修也为此送命,这是大家熟知,而关其思的下场却是很多人不一定知道的。有点冤。
关其思死了,因为挑拨郑武公攻击胡国而被杀。得知这一新闻,他的女婿胡国国君异常感动,多么好的老丈人啊!再设防就是不把亲人当亲人。于是不仅放松了警惕,还撤掉了边防军。这正是郑武公想要的结果。然后,姬掘突趁机突然袭击,很轻易地把胡国灭掉了。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什么时候都是重要的。老人家的话是正确的。
4、天子靠不住了。
周王朝中央政府对这种封国兼并封国的大事,毫无反应,于是,郑国吞并胡国遂成为周王朝土崩瓦解的信号。他人让们知道了周天子已经靠不住了,灭掉别人的国家都不管,都管不了,还能管什么?其次,亲情靠不住了,自己的女婿都去算计,自己女儿的命都不顾,亲情能靠吗?第三,王法靠不住了,规矩靠不住了。这将是一个险恶的国际环境。
什么能可靠呢?肌肉最可靠!枪杆子里出政权!只有加强武力,增强国力,在亮肌肉的时候不吃亏。这是我们今天旁观者清,处在那个时候的人没有几个能看到这一点,郑国算是明白比较早的国家。正是郑国,让诸侯国们知道,周天子已经不行了,山中已经没有老虎了。周天子这个老虎不是纸老虎,也是假老虎。当然这个事情是由郑武公的儿子,那个精明的郑庄公办到的,这个郑庄公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让亲弟弟多行不义,然后造成把讨伐亲弟弟描绘成“自毙”的郑庄公,是很少被老人家点评为“很厉害”的历史人物。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