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82章 蔡氏与袁氏

第182章 蔡氏与袁氏(2 / 1)

陈留郡圉县一处庄园内,人到中年的蔡邕,正与叔父蔡质,族兄弟蔡睦和蔡谷三人一起在客厅中商讨司空桥玄征辟一事。

对于朝廷的征辟,蔡邕可谓心情复杂。蔡邕少年时即博学多闻,师从名士胡广。

喜欢文学、数术、天文,还擅长音乐。但是由于当时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导致朝廷腐败不堪,蔡邕曾多次辞过陈留郡太守的辟请,还拒绝了朝廷的徵用。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权不法,听说蔡邕的琴鼓得好,于是告诉桓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他启程。

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假称生病,返回家中。此后,蔡邕便专心致志地做学问,对当时士人发起的社会活动也很少参与,日常大都是读经和授徒为主。

他虽然低调行事,但名声却在圉县这个地方传播开来。蔡邕的散文善于碑记,工整典雅,多用偶句,颇受时人推重。

他写《琅琊王傅蔡君碑》时,才二十岁。这件事传开后,请他写碑铭的,除官宦高门也有庶民百姓,蔡邕都是一视同仁,这更令世人对他敬佩有加。

本来按照蔡邕的打算,对于桥玄的征辟,这次也算婉拒。但还是耐不住族人的劝说。

蔡氏以国为姓,但蔡国两次受封,三次迁都,其民或迁或留,分布面较广,其民分散到各地,皆以国为姓。

时下陈留蔡氏虽还不是名门望族,但在圉县这个地方也是族人众多,有钱有势的大户。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蔡邕的身世经历和亲属子女。蔡邕的六世祖蔡勋,好黄老,平帝时为郡令。

王莽初,授戒戎连率。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可事二姓哉!

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曾祖父蔡勋,哀帝时以孝廉为长安邰长。

祖父蔡携,顺帝时以司空高第迁新蔡长。而蔡邕的父亲蔡棱,字伯直,为人正直,不协于时,一生没有任官,年五十二卒。

蔡邕的母亲袁氏,为陈郡袁氏女,谏议大夫袁滂的妹妹。蔡邕对长辈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曾经卧病三年,蔡邕不论盛夏严冬、气候变化,都没有解过衣带,七十天没有睡过觉。

母亲去世后,就在墓旁盖一间房子住下守着,一动一静,都遵守礼制。

自父亲蔡棱在世时,蔡邕便与叔父蔡质一家及蔡明一家同居,及至蔡棱过世,蔡邕也是跟两位叔父住在一起,如今三代没有分家,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品行好。

蔡邕的妻子赵贞女,乃是母亲袁氏为他指定的。如今袁氏过世,今年三十八岁的蔡邕名下也有一子一女。

因此这么一大家子蔡氏族人住在一起,日常的开销也是颇巨。要不是祖父蔡携就任过新蔡长,给蔡氏后人留下一些余财,就凭蔡棱这辈,没有额外的收入,基本就消耗殆尽了。

要不是后来袁氏从家中带来一些嫁妆,也不会有蔡邕如今安逸的生活。

但这么一大家族的人,总不能只吃祖宗基业吧,那不还是得早晚家破人亡!

所以当蔡质听闻蔡邕被司空府征召为掾属时,立刻就发起了今日的家族议事。

此时蔡质坐在上首主位,苦口婆心地对蔡邕劝道:“叔父知道你覃思典籍,蕴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的志趣,但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你那一子一女以后做些打算吧,总不能让你的儿子也像你一样安贫乐贱吧,就算你儿子做到你这样,你也不想你的女儿因为嫁妆简陋而被夫家看不起吧。”蔡邕听罢,皱着眉头思索一阵,最终还是摇头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如今我年事已高,就算答应朝廷的征辟,又能做出怎样的成绩呢。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侄儿没在官场做过事,到时只怕会弄巧成拙。非但不能做出贡献,反而连累族人。”蔡质和儿子蔡睦及侄子蔡谷各对视一眼,两人顿时明白其中的意思。

只见蔡睦呵呵笑道:“兄长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兄长如今闻名于陈郡,太守大人几次征辟,皆是看重兄长的品学。现在更是连司空府也发来征召令,可见兄长的才学在洛阳也是有名之人。兄长一直潜心治学,岂不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洛阳太学闻名天下,更是天下学子聚集之地,兄长既有教授学生之意,何不去洛阳走一趟,见识一下天下的才俊。”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蔡邕,又继续开口道:“愚弟听闻当今天子亲自点名征召了一个十二岁的稚童为天子侍读,这人名叫吴咏,据说是整个天下人都称赞的神童,不仅诗才无双,而且听说还神游过太虚,在太虚中曾听到仙人教授经学,甚至还默写出二篇半《尚书》佚文,连当今的五经十四博士,都亲自为其作序,想亲自收其为学生而不得。”蔡邕听完,有些心动了,他酷爱收藏书籍,《尚书》佚文对他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

尤其是他还听说,如今的太学院有一种刊印仙法,可以将数百卷《尚书》书简刊印成薄薄一册。

这种书册他还有幸在圉县一位蔡氏富人家里看到过一次,当时他看过之后,十分震撼,喜欢得不得了,简直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本来那位蔡氏富人想送与他,但是当他听到这册书籍是富人花费数万钱,还托关系找人才得到的,蔡邕便息了心思。

所谓君子不夺人所爱,他若是接受了如此贵重的礼物,将来还不知如何偿还此等大义。

但是他是真的想要这册书籍,如今听到蔡睦的话,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冲动,不过转念一想,又有些泄气,自己的家财可支撑不起这样的折腾。

这时蔡谷突然开口道:“听闻这次兄长能被司空府征召,谏议大夫袁滂出了不少力,为此他还特意去求了汝南袁氏的袁逢,兄长可勿要辜负舅父大人的一片心意。”说着,他又叹气道:“伯父去世得早,伯母也是忧劳成疾而过世,她老人家在世时,时常担心兄长一家的生活。就是病逝前夕还记挂着兄长今后的生活,更是拜托舅父大人对兄长日后给予关照。伯母此举,当真是令我等汗颜啊!这次谏议大夫袁滂为兄长争取到如此机会,若是白白放弃,只怕伯母泉下有知,也会对兄长有怨言吧!”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陈留袁氏与汝南袁氏。

要说袁氏的起源,时人都认为来源于舜,其后人辕涛涂是袁氏的鼻祖。

在《汉国三老袁良碑》上写着:厥先舜苗,世为封君。周之兴,虞阏父典陶正,嗣满为陈侯。

至玄孙涛涂,初氏父字,立姓曰袁。秦末乱世时,袁氏先祖曾避难迁徙至河洛一带。

汉兴之后,又迁回故乡陈地扶乐县。可以说,自汉代开始,陈郡袁氏才是主脉,汝南袁氏也是从陈郡迁徙出去的一支。

不过汝南袁氏,自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如今袁逢和袁隗位列九卿,汝南袁氏可谓是显赫于世,门生故吏也是遍及天下,朝廷中,汝南袁氏更是成为官吏集团中的首脑人物。

而与汝南袁氏想必,陈留袁氏就有些暗淡无光了,除了袁璋将家族从陈郡阳夏县迁居到扶乐县,再无有名的人物显名于世。

如今的谏议大夫袁滂,在朝廷中也是独木难支,因此他为了明哲保身,对各种势力都不得罪,对任何事情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简直把自己活成了一个透明人。

蔡邕其实也有些明白舅父袁滂的用意,如今经过蔡谷这么一提点,他眼眶立刻有些湿润,声含哽咽道:“你们不用再说了,我去洛阳应召就是!”蔡质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等蔡邕发泄一小会,众人都上前安慰几句。最后还是蔡质拍了拍蔡邕的肩膀,叹息道:“我们先回去了,你也不必如此勉为其难,若是你真的不想去,我们只当今日的话都没说,以后咱们还是像以前那样相处。只是谏议大夫袁滂那边怕是不好交代。”说完,蔡质便带着儿子蔡睦及侄子蔡谷两人一起离开了客厅。

众人走后,蔡邕思索许久,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去洛阳。如今他也人到中年了,错过这次机遇,此生应该不会有机会参与朝政了。

其实他也不想一生就此默默无闻,更别说此次去洛阳应征,还有光大蔡氏家族的想法,只是他觉得有些对不住自己的妻子和一双儿女。

他的妻子赵贞女与他年岁差不多大,长子蔡行今年不过十五岁,长女蔡贞姬今年刚满十一岁。

他这一走,留下孤儿寡母在家,虽有叔父一家帮忙照看,但心中还是颇为不舍。

因此蔡邕回到自己的内宅,看到妻子正在灯下教导一双儿女读书,又是满脸的犹豫之色。

赵贞女看到自己夫君欲言又止,便吩咐儿女们去休息。她则是为蔡邕准备洗漱用水,伺候他更衣。

等到两人一起躺到床上,蔡邕才轻声说了要去洛阳应召一事。没想到赵贞女只是惊讶一下,便笑着说道:“大丈夫为朝廷出力,为百姓做事,是理所应当的事,夫君不必记挂我们母子三人,我自会照顾他们成长。”说着,她又起身从箱子底部掏出一包金银首饰递给蔡邕道:“这些是我当年出嫁时,母亲为我准备的嫁妆,夫君此去洛阳,想来需要花费钱财的地方一定很多,这些就交给你处理吧。”

最新小说: 火爆医妃:魔尊抢亲先排队 我的美丽空姐 贵家弃女 穿越时空恋上你 对不起穿错了 唐朝小白领 归杀 仙路昭昭 汉当兴 膳食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