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
小农、贫农和普通老百姓,他们的生存之道就四个字——靠天吃饭!
假如一年风调雨顺,促使收成不错。
这样在交完赋税,并且填饱自己的肚子后,兴许还会有一些的余粮,当然,一定是不多的。
为什么?
因为这一阶层,一共就那么“一亩三分地”,在单位粮食产量没有大幅度提升前,就算是个丰收年,总共的粮食,也是不多的。
好了。
上述是丰年的情况。
万一哪一年遇到旱涝灾害,都不说是颗粒无收,只要所产出的粮食总量,在交完税后,不够满足最低的温饱,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就难啦!
哦,你说可以靠去年、前年的余粮做支撑?
一、此前就分析过了,这余粮多半是很少的。
二、寻常的小老百姓,也没有很好的储藏手段,一旦处理不当,时间一久,米粒生虫、发霉发臭,也是常态。
到了这一步。
为了求存,老百姓们基本上只剩下一条活路,那就是将自己的土地,变卖给地主、乡绅以及世家大族,以此换取些许钱财,渡过难关。
之后,到了第二年,没了土地的他们,只能成为对方的佃农,哪怕给出的酬劳,微薄到不行,有时候仅仅是清汤寡水、一日两餐,也至少比饿死要强。
综上。
这一整个过程,便是——土地兼并!
大夏立国至今,已经过了三百多年了,想来这一套流程,也走过经历了无数次!
因此,时至今日,均田制有点名存实亡了。
大夏回收不到什么无主的土地,而大地主、士族们,依靠“中间商赚差价”,一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富得流油!
除此之外,他们还隐瞒人头、户籍,以好逃避大夏的税收。
还没完。
更加关键的是。
虽说,佃农一般很惨。
可诚实来讲,是大地主与士族们,给了他们活命的机会,因而,在他们的内心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感激的。
这、就又导致了一个大问题。
兴许第一代佃农,对大夏还有敬畏之心。
可到了第二代、第三代……他们已不知有大夏了!
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既然,地主、乡绅连同士族们,一个个是既有钱又有人,等到了一个特定的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