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二十多岁的壮健青年了。他的少年时代,可以说是在兵营中度过的,整个人焕发着军人的气质,尽管重甲在身,腰杆还是听的比重,年轻的脸上这时蹙起了眉头,他问道:“将军,那咱们该怎么应对?”
赵云笑道:“应对什么?”
“应对袁谭总攻啊!”
赵云说道:“等了三四天了,总算等到袁谭将要总攻,我的计策可以得行,干嘛还要应对?到时,咱们便把这平原县城让给他就是。”
严猛恍然,喜笑说道:“对啊,他这一总攻,将军的计策就能得行了!”
赵云收起笑容,叹了口气。
严猛讶然,问道:“将军,既然总算是等到袁谭总攻,将军的计策可以施行,将军却为何不喜,反而叹气?”
赵云回顾了城中,说道:“一旦被袁谭兵士攻入城中,百姓可能会受到侵害,尤其袁谭军中,现在还有千余贼寇,为害可能愈烈。明公托平原郡与我,我迫於无奈,却只能使县中百姓遭受兵灾,於心惭愧,并且不安,思及此,我如何能够欢喜!”
战乱年间,受苦的,总是百姓。
即是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更多数的百姓,亦可能会导致部分百姓受到苦难。
严猛不以为然,说道:“将军,就像将军说的,为了能够速战速决,不使我郡中百姓今年仍颗粒无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再则说了,只要将军的计策能够实现,诱得袁谭追赶,其部兵士可能在城中也就不会怎么待,县中百姓大概因此也就不会怎么受到太多兵害了。”
赵云说道:“希望如此!”
回到窝棚,赵云召来各部军官,传达命令,叫他们现在就着手做撤退出城的准备。
军官们应诺,各回本部安排。
却如赵云所料,就在这天夜半,果有城外贼寇的内应作乱。
先是那百余人偷偷地聚集到了一起,放火於里中。
然后趁着火势扩大,百姓惊慌,这伙人大喊大叫着持刀杀向西边城门。
西边城楼上,严猛披甲挺矛,居高临下,瞧那顺着街道杀来城门的这股所谓内应,不屑地说道:“乌合之众,不许兵多,只需甲士十人,我就可将之尽杀!”
赵云简短地下令,命城上、城中的守卒略微作些抵抗后,便往城北撤退。
传令兵飞快地向各段城墙上的守卒、和城中的兵士传达命令。
赵云在严猛等的护卫下,从城楼下来,避开往这边杀来的贼寇内应,亦往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