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近日里,长安城里又发生了个新鲜事儿?”
“嗯,”近天命数的老叟摸了摸下颚那开叉不得保养,杂乱又近结块的胡须,点头又摇头道,“是个新鲜,也不新鲜的事儿!”
好问的书生有些疑惑,讨好似的缠着问了好久,他方慢悠悠道,“这事是新鲜,不过搁那郡主身上,一切也都不新鲜了。”
“这话怎么说?”书生接着问道。
老叟捡了几本书丢进了箩筐里,“长安城里的这位郡主什么奇怪事没做过?虐杀几个比丘,又算的了什么了?”
见着老叟要离开,书生忙追上去,端着笑,从怀里掏出个荷包,悄咪咪的塞到了他手里。
“诶,诶,诶,”老叟双手直抗拒的推着,书生忙笑道,“听老先生也讲了这般久的书了,这些银碎子就当是请老先生喝茶的吧!”
听着是银碎子,老叟推搡的手便渐渐迟缓,末了,端着恭笑,将那钱袋子不着痕迹的塞到了腕袖里,而后,又假模假样的理了理衣服,轻“咳”了两声,对书生道,“老夫瞧你像是初入长安的?”
书生笑答,“老先生锐眼。”
“来长安做什么?”老叟问。
书生眯了眯眼,羞涩泷上眉梢,“不瞒先生,小生苦读诗书十载,现今是来赶考的。”
“啧,”老叟不合时宜的发了声短嘘。
书生有些钝惑不解,问道,“先生可是觉得小生有哪不妥?”
他瞥了他一眼,摇了摇头,一把背起箩筐,“十载寒窗百年功,读书好,读书好啊!”
书生见他箩筐微斜,便出手帮其扶正,老叟朝他含笑一谢,丢下句,“读书人,就是做了官啊,也千万记得你读的是书,当今的圣上满腹无纶,目不识丁,不识英才,你瞅着机会可得好好进言进言啊!”
老叟话普一落,那书生便被吓得冷汗直窜,一个劲的朝着他使着眼色,哆哆嗦嗦,吐一句,“先生,慎言!我等普通百姓怎能妄谈当今圣上。”
“哼,”他轻哼一声,紧了紧箩筐背带,朝着大门口,缓步走去,书生跟了一路,在拐弯处,得了他一句,“读书人,在长安,记着一句话,想活命,惹神惹佛都千万不要惹那位长安郡主!”
“长安郡主?”书生站在原地,看着越来越模糊的老叟的身影,口里喃喃的都是四个字,长安郡主。
这是一个信仰倍出的世道,
是一个满口道义却能过河拆桥的时代。
一个乱世,谎言迭出,
一堵高墙,孤雁独守,
一缕青丝,半缘与君,半与佛。
比丘庵里长大的小郡主在还不懂,为什么要做比丘时,就被教着,要弃小爱,成大爱。
所以,那个男儿,被众人棍打着,下了山,淋了场寒雨,岁月有虞,将军的梦自此沉寂。
所以,那个女儿,被众人押着,绞了青丝,哭了个寒暑,肠断含苦,闺阁的羞弃了满城。
那些年里,人人皆知的故事,
是比丘山的小尼丘贪了红途,恋了凡尘,
要弃佛追俗,与人潜逃。
不尊道,不守义,是天大的不对!
合该,万棍打死,
是她的师傅,慈悲善心,饶过了她,还准她继承自己衣钵。
不知道的是,那一年,她只八岁。
不知道的是,这些事里,无人问声,她可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