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义气得直翻白眼,被文盲儿子给鄙视了!
正想如同往常一样给他一顿猛批,但一想到他干败国师、挣50万两银子,心里的火苗立马熄灭了。
且等等看,或许这小子有什么更好的主意。
宗舒把宗义拉到一边说:“开酒楼多麻烦。单单味精,我们就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产业链?宗义又是第一次听说。
“这样说吧,我们先把味精做出来,送到皇宫去,让皇帝、皇后、公主、太子啥的,给咱们做代言。而后,我们把味精,高价卖给全国各大酒楼。”
宗义听后,不由得眼睛一亮。这小子,文不行,武不行,做生意,居然上道了!
宗义老来得子,当然是想让他走仕途,再不济可以捐个虚职。但前提是,得有文化。
为此,宗义积极踊跃地捐资助学,开办了京城第一个私人书院“归宗书院”。
宗义的捐助义举得到了官家的回报,被誉为汴京义商。
太学士陈东亲自题写了“归宗书院”四个大字,吸引了很多学者包括在职官员前来授课,一些达官贵人、商贾大户的子弟纷纷前来就读。
曾有台、谏官员上奏,要求取消私办书院,以正儒学之道。
太学士陈东以孔夫子的一句话“有教无类”就让这些人闭了嘴,后来宫中人员也经常到书院听课,朝廷竟也默许。
尽管在教育上争得不少声誉,对宗义的生意也有不小帮助,但宗舒却始终成为一块心病。
因为不论多牛的老师来,他都不肯学,蒙学课本他连一篇都不会背。
宗义早就知道,儿子宗舒就不是读书的料。之所以让他留在书院,其目的也就是为了给儿子日后积累一些人脉。
宗舒对读书没兴趣,喜欢在汴梁城的勾栏瓦肆、酒馆青楼里厮混。仗着钱多,四处惹事生非,得罪了不少衙内。
甚至,宗舒趁教习不注意,从学院逃课到各个作坊和店铺玩,心血来潮时还会穿上伙计的衣服,帮助干活。
刚开始宗义极为欢喜,这样下去也能够支撑起祖宗的家业。
随后就陷入了沮丧,各个掌柜们说,宗舒不是从商的料,他在哪个铺子当伙计,这个铺子的生意就差。
也就是说,宗义老来得子,得了一个小祖宗。
只会花钱,不会挣钱,只会惹事,不会干事。从不了商,读不了书,还有什么路呢?
现在看,老天生人,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