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城童话般的城堡,在那座城堡里面,我们无忧无虑的享受着各种关爱和呵护......,慢慢的随着我们成熟和长大,我们学会了努力的去关心爱护别人,为了自己的爱人和亲人努力打拼建造一座遮阳避雨的城堡;为了让家人亲人们生活的更好,坐在城堡里面的我们又继续努力着更好更大的城堡,向往着另一座更好更大更先进的城市里面有一座属于自己和亲人的城堡......也许这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期盼,正是因为它才有了我们的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动力和源泉……正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股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源泉,构成了中国梦的基础,夯实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基石。
初来
“震”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的江苏农村,依然是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的年代,虽然已经开始了计划生育的政策,很多的家庭依然为了生个儿子而偷偷地做着
“超生游击队”的事情,我们家就属于是这个类型,我就是属于那个差点被
“计划”掉的游击队后人。当时常州金坛小县城当时有个口头禅
“女儿排队排到电管站,不养儿子不息绊”(意思是无论如何都要生个儿子),爸爸虽然是1968年中专毕业的知识份子(他学的是畜牧兽医学专业),作为知识分子他仍然也是不乏此重男轻女的思想,妈妈和爸爸是从小青梅竹马在同一个村子上长大的,外婆和奶奶家也就只相隔了100米的距离,据说当年外婆又看不上我爸爸这样一个除了一点穷文化以外
“要啥没啥”的穷女婿,而且今后她连女儿家窜门的机会都没有了,反而是外公觉得这孩子为人诚实,勤奋刻苦,又有文化,将来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就这样在外公的强势强硬作派下,将他的大女儿许配给了这个连结婚的房子只有15平的茅草屋而且还要和他妈妈和弟弟挤在一起的穷小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啊,搁在现代人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据说外婆和外公经常吵架打架,基本上属于三天一大吵,二天一小吵,斗嘴甩脸色基本上是家常便饭,而为了她们大女儿这个婚事吵闹的更加凶了……事实证明外公和妈妈的眼光是正确的:爸爸在参加工作三年后就造四间瓦房了,分了二间给他的亲弟弟和妈妈一起同住,三姐姐还是在那个瓦房里面出生的。
那个年代物质也确实是极其的匮乏和缺乏的,所以白手起家基本上那个年代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外婆一直抱怨反对,但是外公和我妈妈喜欢他呀,所以爸爸他学校毕业以后就和妈妈在那间只有15平方米的茅草屋里面结婚了,婚后的第二年1969年11月29日晚上九点多,妈妈在家里面顺产生下我的大姐姐赵菊琴,隔了二年1971年8月6日晚上10点,妈妈在家里面顺产生下我的二姐赵菊芳;因为爸爸属于
“一穷二白”那种,不过还好,他不是
“吊儿郎当”那一类型,他念过书,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很快得到了单位上面的重用,技术能手、又耐劳肯干,不久就被破格提拔了为副职领导(前不久隔壁乡镇的一个堂姐夫来我所在的城市相聚,开车去接他的时候,他上车便说道:我前面半个月左右时间刚遇到以前我们镇上的兽医站老站长吴芒海,他见面就拉着我说,你那个叔叔厉害的啊,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相当强,连续多年一直是我们金坛市第一名啊,没有人能够超的过他,他是我们系统里面第一个给每个员工分一套住房的站长,确实相当有水平有能力!
),又隔了一年1972年12月5日晚上10点多,他们生下我的三姐姐赵菊红。
事业上面的春凤得意也没有让他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的想法,而是更加努力的干好工作,同时利用自己的所学和专长在家里面偷偷的搞起了副业--养猪和养鸡(鸭)种植蘑菇(在那个年代,这是不被允许的,这是投机倒把罪,好在他有个职务在掩护着),这样家里面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了起来。
三个女儿的到来家里面开支开销的增大,事业上面的工作压力以及家里面的副业生产的辛劳并没有打消他想生个儿子传宗接代的愿望,于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间为公元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53.8秒)发生没多久的8月2号早上九点多,那一天恰巧正好是七夕节,我
“奉命”陪着
“嫦娥姐姐”来到了这个充满姐姐的家里面,为了记住这个特别节日妈妈特别将我的身份证号写成7月7日,地震的时候担心路边的瓦房倒掉,就拿了二张席条,一张铺地上,另一张二手二脚夹着象伞一样的撑开为妈妈和奶奶及姐姐们挡雨。
(我太太起先死活不相信我是七夕节那一天出生的,直到有一年我姨妈来昆山玩的时候主动提到我的生日是七夕节,她这才似乎有点将信将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