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孟和宁潇儿结伴离开灵气森林之后。
这大师姐宁潇儿也是先回自己家去了,王小孟不想着回府了,因为这武仙县李府的千金大小姐李艳花,已然不在府里,他会去,更是人去楼空,剩下一片萧条凄凉景色罢了。
偏偏这王小孟,又是说一个特别容易说是去触景生情的人,所以说,他决定暂时先会去青河村去看看,正好可以回去看看爷爷,也看看孔秀。
这段时间,不见孔秀,估计孔秀也会想念自己的吧?
想到这里,王小孟不由得嘴角开始显出了一丝丝的微笑,如今王小孟已经有钱了,李艳花在李府的时候,或许还能够稍微限制一下王小孟,现如今,王小孟想要钱,直接去李府的酒楼去拿可以了,王小孟来到了神仙居,神情自若。
找到神仙居的掌柜,正好就是之前见过的李府管账的管家老周也在这里,王小孟从‘神仙居’酒楼钱库里支取了一千两银子,一共十张银票,每一张银票都是说一百两,这已经算是说面额比较大的银票了,看得出来,这武仙县李府的财力,的确非同凡响的,难怪说这武仙县县令宁城要如此的巴结李老爷,如今也开始拉拢王小孟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财可真的是一个好东西呀,哈哈。”
王小孟一边说,一边笑,跑远了。
身后的这老周看的是心里五味杂陈,他已经开始盘算着,要抢夺这武仙县李府的家产了,虽然,于情于理,武仙县李府虽然没有一个少爷公子,但是,千金小姐李艳花还在,就是说要从王小孟手里抢钱,争家产,那也是李艳花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得到他老周出手了?
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个周大山,还真的就是说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他计划之中的第一步,就是说要去把神仙居想办法占为己有,当然了······,名义上,这个武仙县李府的管家老周,还是说打着要为小姐李艳花来争夺家产,实际上,到时候,真正说是家产到手了,王小孟被驱逐出这武仙县李府,那么,周大山再去把这弱女子李艳花给解决了,整个李府到时候,只怕就要改名换姓,叫做周府了。
王小孟拿了一千两银子,先去话了五百两说是买了一匹上好的骏马,准备骑马回到青河村。
要知道,像是孔秀家里能够在青河村说是拥有一头毛驴,其实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大户人家了,现在王小孟竟然说是要骑马回到青河村,这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的,似乎很久很久以来,这小小的青河村之中,都没有出现过有哪一户人家会拥有属于自己的骏马的,但是,王小孟就做到了。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现在王小孟骑着骏马,一路心情很好,的确是这样的,荣归故里的感觉,真的是太美妙了。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似乎对于王小孟来说,他所谓的‘故里’,似乎并不应该说是青河村的,因为,现年十七岁的王小孟,此生大部分的时间,其实是在之前的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之中度过的,但是,最起码说王小孟从表面上看,还的的确确说是之前在这青河村所生活的这个村民王小孟,他是青河村老王家的宝贝孙子。
骑马的速度,当然还是说要比这青河村孔秀的毛驴车的速度要快一些,所以说,过了大概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其实王小孟也就算是说回到了青河村,此去经年,恍如隔世一般,因为,一个人对于时间的感知,往往是由于这个人经历的多少来决定的,而不仅仅说是由这个人在自然环境之中度过了多少岁月来决定的,所以,其实在王小孟心里,他还是说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说,如果有机会的话,那么,王小孟不会说是去做一个井底之蛙的。
王小孟还是很希望说自己这边,能够真的说是去开阔自己的眼界,因为,只有说视野开阔了,或许很多事情,很多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王小孟如果一直生活在青河村,那么,武仙县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认知边界的极限了。
但是······,如果说王小孟满足于现状,就觉得待在武仙县就能够万事大吉了,那么,他这一辈子,在修仙这条路上,也不要想太多了,修仙路漫漫,武仙县是没有足够多的资源和阅历,支撑王小孟去修炼到飞升的。
然则,修仙者最终的目标,如果不能够飞升得道,去到仙界,那么就永远在本质上,还是一个凡人,只不过就是说算一些会仙术的凡人罢了,凡人不能够摆脱生死轮回,而仙人可以,这大概就可以算凡人和仙人最为本质的区别了。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王小孟骑马回到了青河村,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到自己的家,而是说来到了孔秀家里。
真的是女大留不住呀······嗯哼!
但是,很明显孔秀今天似乎不在家,门口坐着她的哥哥孔武,孔武在劈柴。
孔武听到马蹄声,自是惊异,这青河村里,可是少有人骑马的。
等到说孔武回头去看是谁,却看到马背上可不是说王小孟,孔武不由得冷嘲热讽:“我可听闻,你家小娘子又跑了?不会是你使得诡计,抢夺了李府的家产吧?”。
其实,孔秀的哥哥孔武说的这些话,可以说并非完全都是气话,也有一些现实意义,因为,本来王小孟和这个武仙县李府的千金大小姐李艳花两个人的婚姻,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或者说门不当户不对的,现在倒好,王小孟难道说一开始就打算好了,要攀了李艳花这个金凤凰,然后让自己平步青云?
王小孟一愣,哈哈一笑:“好哥哥,你就不要打趣我了,我王小孟岂会说是这样的人,我爱财,这本来不假,但是,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并非为非作歹之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