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
对话,大概就是永远在歪楼。
这不,宋筠本来是来安慰亲娘的,突然说起陈家的事,沈氏又觉得这事儿要紧,多问了几句,然后……
宋筠也迅速进入分析推理的状态,开始掰着手指头给沈氏细数这件事的好处:
“我就想着,师爷这个位置要紧,让我爹就趁着一两个月功夫就找到合适的,也不太可能。等到了秦西县用当地人,只怕不可信。
陈家祖父做了这么多年师爷,最起码各方面流程都熟悉,有他帮忙,即使没有什么功劳,也出不了大岔子。”
沈氏生气是生气,正经事却不会耽误。
原本她是没敢想这方面,毕竟人人都说陈师爷要跟着离开,她如果再想着挖人,那就显得不厚道了。
如今既然得知陈家并不是一定要去,而是没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沈氏的心思活动开了。
于是,沈氏开始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从宋筠身上挖掘陈家的信息。
像陈老爷子喜欢什么、陈老太太喜欢什么、老夫妇俩目前有什么烦心的事、等等。
宋筠被沈氏把关于陈家的所有信息都从脑袋中掏空,然后晕晕乎乎地离开了。
回到自己屋内,躺在床上的时候她还在想,以自家娘亲这全面又敏锐的审讯手段,好像不太需要自己去担心她会受委屈啊……
却说宋念那头,被老娘拽着要求评评理,正说回去要劝劝妻子,让她不要介怀,就被沈氏拉过去商量正事了。
宋筠是情绪来得快,去的也快,原本是担心沈氏难过,如今看她还有功夫关心别的事,也放下心来,回去后躺着跟白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聊,问了下陈春花和她祖母是否适应了黎阳县的生活,然后就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晨,一家人坐一起吃饭,沈氏已经神色自然地和宋老太太商量家里的大事小事,准备祭品、准备宴席、准备回礼,都是很重要的事,而且不能拖。
宋老太太很明显深呼吸了好几次,想摊开了和儿媳妇谈谈,又被沈氏一件又一件的待办事项堵了回去。
这么堵了几次,宋老太太也被转移了注意力,开始和沈氏商量哪家肉铺的猪头更适合做祭品,要摆多少桌宴席,哪家和哪家不能坐同一桌吃饭之类的。
暂时来看,这场矛盾是消弭了。
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
沈氏又不能真因为这种事和婆婆吵架,别说宋老太太本来就没什么对不起她的地方,就是真有,在孝道之下,也只有她忍着、顺着、敬着的道理,哪能真去责怪呀。
宋筠旁观这一场虎头蛇尾的家庭矛盾,纵然知道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还是稍微松了口气。
长辈们不闹矛盾,自己才能安心出去浪嘛。
卢夫子这次没有跟着回来。
一个是知道两家都要办喜事,学生们怕是没多少功夫上课;二是两家要办宴,人来人往的,到底是不太方便,卢夫子干脆也不跟去了,给两个学生放个假。
而宋筠呢,放假固然好,可难免会想到,日后自己怕是又要做失学儿童了:
卢夫子到底是赵家请来的,两家分开,卢夫子只能是跟着赵家。
这也代表着,在前世小学还没毕业的年龄,宋筠就要失学了。
对于这一点,卢夫子早就考虑了,给宋筠推荐了一个人选——这就是宋筠今天出门的目标。
其实这个新夫子的存在,很早之前就出现过。
还记得吗?
早在宋家去京城之前,卢夫子曾经拿走了宋筠的一幅画,后续就没了下文,宋筠只以为是夫子想留作纪念封。
后来,宋筠去了京城,接到过卢夫子的信,其中也强调过,让宋筠定期绘画,然
后寄给卢夫子。
如今看来,卢夫子只怕早就替宋筠打算了,第一幅画是敲门砖,后面的练习之作则是不断提醒新夫子宋筠的存在。
很巧的是,新夫子也是黎阳县人,虽然多数时候都在府城定居,可每年十月十一月,她都会回黎阳县,祭拜父母。
时间正好卡在一起了。早在宋筠回黎阳县之前,卢夫子就替宋筠牵了线,让她回去后找机会去拜访这位夫子。
1秒记住114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