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定鼎大明 > 第七十三章 束手无策

第七十三章 束手无策(1 / 1)

塔天保始终没有想明白万兴隆的意思,也没有想出能解决的办法。看着自己军队里的人和降兵打成一片,塔天保可就不敢再出门攻击了,只好和徐石头一起驻守在璧山。

两天后,宋高举一样带着分不开谁是降兵,谁是军队的队伍来到了璧山。宋高举一样和塔天保束手无策,在收拢俘虏的时候,还想着强行将召集军队和降兵的分开。结果命令还没去执行,之前投降已经编进军队的人听见要重新分开,差一点让宋高举自己军队的人伙同降兵一起闹出乱子。吓得宋高举也只好先任由军队和俘虏混杂在一起赶往璧山,等到复明军大军到齐后再强行整编。

塔天保和宋高举等人在璧山县忧愁的等了五日,就见道朱大山一样带着大量的降兵混杂的军队来到了璧山县,一时间璧山县驻扎足足四万多大军。同来的袁宗第,郝永忠等人无不愁眉苦脸,如今的军队不要说打仗了,如果重庆的清军攻来,能不能给你守住璧山县都还是问题。

原来当日,朱大山派宋高举带着镇虏卫和合州的降兵,与塔天保一起走向南走璧山攻重庆。自己则带着剩下的大军走安居,铜梁一线,然后到璧山汇合。两地守军见复明军势大,不敢抵抗都纷纷开城投降,但随之投降过来的降兵也一样困扰着朱大山,朱大山短时间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好带着降兵一起来到了璧山。

无奈之下,朱大山只得召集所有将领商议,结果办法还没商议出来,各个将领就不断的抱怨。蒋超道:“侯爷,这些四川兵不能要啊,我们之前的军队只要一声令下,没有一个不往上冲的。”赵云也道:“是啊,可是现在这些兵不向前冲也就算了,看见对面有熟人,居然还拦起了自己人。你说咱们这仗还怎么打?”其他如罗大牛,杨洵等都纷纷开口要求,把这些投降的四川兵剔出去。原先投降过来的李廷明,卫都则没有开口。

朱大山看着群情激奋的众人,袁宗第,郝永忠等人碍于身份没有开口,但面上的表情却也是十分的赞同。朱大山道:“如果我们把这些四川兵都提出去了,我们还有多少军队?我们能打下重庆城吗?”

众人听了朱大山的话,都纷纷闭嘴。朱大山道:“大家都知道,就凭现在咱们的这点人,根本就打不下来。如果咱们复明军现在把这些四川兵剔出去的话,我们就只有一万多兵力,不要说去攻打重庆了,光看守这两万多的降兵就够我们折腾了。”

这时塔天保道:“可是我们也不能就这么收着他们啊,这样的一来,要是重庆的清军来攻,我们还怎么抵挡?”蒋超道:“是啊,侯爷,我们在这合州,璧山打了胜仗,可是我们的军地却再也打不了仗了。”

朱大山道:“所以今天召集大家就是要想个办法来解决件事情,如果这件事情解决不了,我们的覆灭就在眼前,所以大家要尽快的想出办法来,如今已经到了复明军生死存亡的时刻了。”众人都想不出办法,郝永忠道:“要不我们只要一部分降兵,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因为降兵太多,导致军队指挥不畅的问题,还可以压制住这些降兵。”

罗大牛也道:“是啊,我早就不想要这些四川的降兵了,不听号令不说,还老是拉帮结派,连军法队就被影响。”张云,张洵等人也纷纷大吐苦水。

一直坐在角落里不曾说话的徐石头小声道:“这四川的兵也不是一无是处啊,他们也曾经打死了蒙古大汗。要说也不会这么上不了台面。”由于众将声音太大,根本就没人听见徐石头的话。但是坐在他旁边的塔天保却听见了,转头大声驳斥道:“你不要听了那个狗屁县令胡说八道,就信以为真,他那是自吹自擂。”

这一来大家都听见了塔天保的话,顿时都安静了下来,朱大山坐的远没听见,只见大家都看着塔天保和徐石头,便道:“塔将军,你们说什么呢?说出来大家参详参详。”塔天保道:“没什么,就是一疯子乱说的话。”朱大山道:“没事,反正现在大家也想不出办法来,疯子的话也听听,该怎么办不还是我们说了算吗?”

塔天保见朱大山一定要听,便扯了一下徐石头道:“你来说,都是你惹出来的。”徐石头也有些担心道:“这其实是璧山县令说的,他说四川的军队很厉害,打死了几十万的蒙古兵,还把蒙古的大汗给打死了。”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都笑道东倒西歪,蒋超道:“我说徐石头啊,你怎么这话也信,你看看那些投降咱们的四川兵,能上战场吗?还打死几十万的蒙古军,还要打死蒙古的大汗。哈哈哈,你想笑死我啊。”宋高举也道:“他们要真有这能耐,能让咱们一万多兵力俘虏两万多人?”

这塔天保和徐石头都下属于征虏卫,贺珍也觉得徐石头有些糊涂。当些就呵斥道:“你好歹也是一个副千户,这种毫无根据的话怎么能听信呢?居然还拿到这大军议事的地方来说,你太不知轻重了。”

见众人都哈哈大笑,徐石头也闹了个大红脸,现在被贺珍一顿训斥,更是觉得羞愧难当,当即道:“是总兵大人,属下糊涂,乱听乱信。”由于这副职都是朱大山安排的人,贺珍也不好过于指责,当即只是道:“以后注意些,不要再闹出这等笑话,先坐下吧。”

众人这时见贺珍呵斥徐石头,当下也就不好再笑。等到贺珍训斥完徐石头转过来,却看见朱大山低头沉思,听见朱大山独自道:“这蒙古大汗不是被打死在襄阳吗?怎么会死在四川呢?”可惜在座的没有一个是知道历史的人,个个都是粗鲁的将军,能认识几个字已经是很为难的事了,谁还有空去读史书去。

没有人能回答,朱大山也就不想计较,向徐石头道:“既然这事不成,你也不要过于的计较,以后多注意点就是了。”众人都也当是朱大山不想让自己安排的人过于难看,才和徐石头说这么一句。徐石头顿时很是感激,就要起身答谢。

这时门外传来守卫的声音道:“谭姑娘,你不能进去,侯爷们正在议事呢。”然后就是谭双华的声音道:“议事?议事也该叫我啊,我怎么说也是你们的将军了。”

原来那日谭双华在合州被朱大山一通骂。当时谭双华是哭的伤心欲绝,朱大山等人都以为过两天,谭双华就该乖乖的回万县了。谁知道这谭双华想了一晚上后,第二天早上就来找朱大山,说是要参军还要当将军。朱大山昨天心里的压抑劲已经过了,现在见谭双华又来,也就不好再骂她,只是好言相劝道:“谭姑娘,你一个姑娘家怎么能在这大军之中行走,还要参军当将军,这哪有女子参军当将军的。”

可谭双华人家家世好,读的书也多,道:“怎么没有,古有木兰替父从军,后有唐朝平昭阳公主组建娘子军。”朱大山没想到谭双华知道的还挺多,当即道:“这木兰替父从军不过是民间杂说,也当不得真。这平什么公主那都上千年前段事情,谁能说的清楚。”谭双华道:“是平昭阳公主,人家是唐高祖的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怎么就说不清楚了,你到底读没读过书啊。”

朱大山什么都不怕,唯独这读书的事情还真没法说。后世刚读完九年义务教育,这一世更是连私塾门都没见过,要是不大家都是逃难移民来的,相互不知道底细。朱大山现在说自己识字,可能都不好解释。见谭双华说自己没读过书,当即道:“这和读没读过书有什么关系,读书再多能把满清給说回辽东去?就算你说的这个平什么。”谭双华没好气道:“平昭阳公主”

朱大山道:“好吧,就那个平昭阳公主,那也是上千年之前的事情了,你看看现在还有女子参军和领兵打仗的吗?”谭双华摇头道:“哎,看来你是真没读过书啊,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活到今天的,还说自己是大明宗室,还是个侯爷。”

朱大山见谭双华把自己说的活着都只有浪费粮食的份,没好气道:“你读书多,那你说说看,都有那些女人当兵了。”谭双华这时也不生气了道:“看你昨天骂我的那股神气劲,似乎天下就没你不知道的事,你听好了本姑娘只说一遍。”

朱大山对这个世界了解确实不多,也没有人给他讲过这些发生的事情,以往的行事都是遇事做事。外面发生什么,形势怎样变化都只有靠自己一点一点的问和打听,但朱大山遇到的这些人都不是很了解这些的人,加上朱大山一直都忙于征战和军队的事。所以朱大山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有一种渴望知道的心情,如今听谭双华愿意说,也不在乎她的嘲弄,当下道:“好你说说看,我好好记着。”

谭双华见朱大山也不生气,便道:“要说着女子参军,可是很多,宋朝时有杨门女将,樊梨花你总该知道吧。”朱大山点头道:“这杨门女将我知道,杨八妹嘛。”谭双华皱眉道:“杨门女将你就记着一个杨八妹?还有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也是抗金英雄。”朱大山道:“这些知道是知道,但年代太远了。还是不能答应你。”

谭双华气道:“好,我不说远的,我就说说大明朝的事。”朱大山大惊道:“大明还有女将?”谭双华昂着头,像只高傲的孔雀道:“当然有,唐赛儿我就不说了,戚继光大帅的夫人王瑛那也是能领军作战的巾帼英雄。崇祯年间,山东衡王府的姽婳将军林四娘,可是实实在在的带领娘子军作战。李自成营中的红娘子也是带兵打仗的。你说说还少吗?”

朱大山道:“这些也都是传说,也就这红娘子有些眉目。”谭双华见朱大山还是狡辩道:“好,你要实实在在的,那我就给你说一个咱们四川的女英雄,就在重庆府的。”朱大山吓了一跳道:“什么,就这重庆府?你不是要说段飞红吧,她不是在夔东大宁吗?”

谭双华不屑道:“段飞红我知道,不过一山贼而已。和我说的这位比起来,她连提鞋的资格都没有。”这时袁宗第和郝永忠走了过来,听这谭双华说段飞红给人提鞋都不配,顿时就来气道:“好大的口气,那你说说是谁有这么大本事。”

谭双华见二人过来也不惧道:“当然是石柱土司忠贞侯秦良玉将军。”朱大山还没想起这人是谁,也没觉得这人了不起,但是袁宗第和郝永忠两人,瞬间闭嘴不敢说半个不字。朱大山好奇向袁宗第问道:“这个秦良玉他很厉害?”

袁宗第有些尴尬,刚才还牛气哄哄的说要看看是谁,如今一听这名字哪还敢说话。谭双华更是盛气凌人的道:“二位将军刚才很不服气?”袁宗第和郝永忠不断摇手道:“不敢不敢,我们也佩服的很。”虽说二人是大顺军的将军,但对于这位忠贞侯却是佩服的紧,当下说着就纷纷落荒而逃,连和朱大山打招呼都没来到及。

朱大山奇怪的看着逃走的袁宗第和郝永忠,转头的向谭双华道:“这人忠贞侯是谁?他们怎么都很怕这女子。”

最新小说: 神之子旁白的全本忘江山 假千金是团宠大佬 神医毒妃路子野 穿越战国之常磐红叶 长安不遗憾 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 大唐:开局错认李世民当爹 隋末我称王 戎骑 三国第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