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武结束,云定兴号令全军,就地设帐,全军休息,待各项军需、辎重等筹备完毕后,于明日祭旗誓师,然后开拔起程。
到了晚间,李世民来到中军大帐,单独求见左屯卫大将军云定兴。
云定兴听说李世民求见,立即让守卫军士将他领入帐中。
李世民进帐,按照军中规矩,向云定兴拱手施礼。
云定兴含笑点头,让他在旁边胡床上就坐。
------
一般情况下,一个正七品的武卫,见到正三品的大将军,简直是敬若天神,胆小的会两腿发颤,话都不知该如何说。
而李世民则不同,他见云定兴则没有太多的拘束。
一则他是正一品国公李渊的儿子,是皇亲国戚。
再加上云定兴曾任卫尉少卿,是李渊的前任和世交好友,李世民将其视作世伯,云定兴将李世民当作世侄。
因此,云定兴才对李世民另眼相看,不将其当作一般部属。.
李世民和云定兴在一起,就如同与自家长辈交谈。
------
两人先是说起今日校场比武的情况,云定兴又将李世民夸赞了一番。
谈起这次雁门救驾之事,云定兴面现忧虑之色,叹道:
「军情紧急,整军时间太短,士卒军容不整,而且多是步卒,战力明显不足,以这样的军队去面对突厥骑兵,实在是无望建立奇功。」
李世民站起身,向云定兴拱手道,「末将有一计,可以不用打仗,即可为此次雁门救驾立下奇功。」
------
不用打仗,还可以建立奇功,这样的话云定兴起初不信。
他心暗想,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没有经过刀枪战阵,能会有何奇妙之计?
但想到李世民今日出人意料的表现,云定兴又觉得李世民并非平常少年,或许也会有出人意料的想法,反正如今这个状况,真正和突厥骑兵对上阵,是必败无疑,不如死马当成活马医,听他说一说也无妨。
------
云定兴半信半疑,微笑看着李世民,「贤侄,你有何妙计,说出来让我听听。」
李世民道,「大将军,末将也是浅陋之见,能不能用,望大将军裁夺。如不能用,还望大将军饶恕末将妄言之罪。」
云定兴语气温和地鼓励李世民,「贤侄献计驱敌,何罪之有?尽你心中所想,但说无妨。」
李世民又向云定兴拱了拱手,说道:「那么,末将就不揣谫陋,直抒拙见了。」
------
李世民认为,突厥只所以围困雁门,是想凑奇袭之效,始毕可汗以为雁门守备不足,大隋援军仓促之间无法快速救援。
但雁门军民在至尊皇帝杨广鼓舞激励下誓死抵抗,已坚守将近二十日。突厥人精于骑射,却不善攻城,围困雁门这么多日却没有将城池攻下,如今突厥军队锐气已失,失去奇袭之效,即使再继续攻城,也难破雁门。
现在的突厥军队处于进退两难之地,如果就这样撤走,心有不甘,但继续围困下去,只会空耗其力。
假使隋朝援救大军到达,突厥军队就只有撤军一条路可走。
云定兴认真听李世民分析雁门的战局,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句句切合实际。
他不禁频频点头,对李世民投以赞许的眼神,鼓励李世民继续说下去。
------
分析完突厥军队的形势,李世民接着谈左屯卫府所属军队的情况。
在见云定兴之前,李世民已经过深思熟虑,他十分有把握地断言,「我们此去,能够参加战斗的机会几乎没有。」
听到李世民这样说,云定兴有些奇怪,他问李世民,「何以见得?」
李世民据实分析,「长安距雁门一千五百里,骑兵昼夜兼程五日可到。我部多是步卒,即使昼夜急行军,到达雁门最少也需半月。」
「我部军队到时,如突厥已退,雁门之围已解,则没有奇功可建。但是大将军已用实际行动,向至尊皇帝显示了自已的忠君之心。虽然无功,却赢得了陛下的信任。」
云定兴点头,「如那时至尊皇帝被困之难已解,我等虽然无功,亦当欢欣鼓舞。」
------
李世民接下来说出自己的重点,「如若我部军队到时,雁门之围未解,大将军就可不战,而立下奇功一件。」
李世民的话引起云定兴的极大兴趣。
他迫不及待地问李世民,「不参战,如何可以建立奇功?世侄有何奇计?」
李世民禀道,「大将军可让人多准备钲、鼓、旗帜,按十万大军的数量配备。」
云定兴不解,「我部才一万多人,要这么多钲、鼓、旗帜有何用?」
李世民向云定兴解释,「十日之后,突厥军队已围城一月有余,那时已成疲惫之师。」
「大将军准备这些东西,到时就可用疑兵之计,制造援救大军到达的假相。突厥军队听说我部大军来援,必不敢应战撤围而去。」
------
云定兴以为此计可行,边听边频频点头。
李世民见云定兴赞许的神情,接着说道,
「钲、鼓、旗帜备齐之后,大将军可命全军将士轻装前行,加快行军速度,以求早日到达雁门,也可派人乘快马先到太原,在太原准备钲、鼓、旗帜,等待大将军到来。」
「大将军率军到达太原之后,即将钲、鼓、旗帜发放给士卒,大造声势。」
「白天,让骑兵在前,路上卷起滚滚烟尘,展开旌旗,拉开行军队伍的距离,几十里连绵不断。夜里,则钲、鼓相闻,响声震天,可传十几里。突厥人定以为隋朝驰援大军已到,心中恐惧,认为再攻雁门已无胜算,必会撤围而去。」
云定兴听完李世民所献疑兵之计,决定依计而行,他连夜安排人员尽可能多准备钲、鼓、旗帜,不足部分派快马前往太原购置。
------
第二日,左屯卫大军祭旗誓师后,开拔起程。
云定兴命全军轻装急行。
大军九月初一离开长安,九月十二日到达太原。
从太原向北,骑兵在前,步卒在后,一路旌旗招展,队伍绵延几十里,荡起滚滚烟尘,造起隋朝援救大军到来的声势。
两日后云定兴所部到达忻州。
杨广探知大军将到的消息,暗中派使者去见义成公主。义成公主派人警告始毕可汗,「大隋诸郡援兵已至忻口,想破雁门已是无望,不如撤围而去。」
九月十五日,突厥始毕可汗见已无胜算,解去雁门之围。杨广派人出雁门城侦探,见山谷皆空,再无突厥一兵一卒。他派遣二千骑追击,追至马邑,俘获突厥老弱二千余人而还。
杨广见到随后赶到的左屯卫大将军云定兴,才知道他所用的是疑兵之计,赞赏云定兴,忠心可嘉,有勇有谋。从此之后杨广对云定兴益发信任。
众位大臣怕突厥人探出虚实,去而复返,都劝杨广即刻离开雁门城。杨广听从众位大臣的建议,当日离开雁门,三日后到达太原郡。
------
大隋至尊皇帝杨广,雁门脱困后,未到长安,从太原郡直接驾临东都洛阳。
雁门守军一万七千人,有一千五百人受到封赏。赴雁门救援的军队,因未与突厥人谋面,未建军功,杨广也不曾提及对赴援将士的奖励。
十月,李世民随左屯卫大将军云定兴返回长安。此次随左屯卫大将军到雁门救驾,李世民献下奇计,却寸功未立,一切的努力都为别人做了嫁衣。
皇帝吝啬,李世民却不惜金,对跟随自己出征的二百多名士卒、亲随,为了表示慰劳,李世民每人赏钱十缗。
------
月余未见,观音婢见李世民安全返家,心中欢喜万分,互诉离别之情之后,观音婢取出李渊送来的书信。
李渊在信中告诉李世民,剿匪军队组建之后,他于七月率军至龙门县围剿盗贼母端儿,初战告捷,大获全胜,他让李世民接到信后,尽快到河东与他会合。
李渊从河东派人向李世民送信时,他并不知道李世民已随云定兴出征救援雁门。如今时过境迁,李渊已离开河东郡,回到太原郡晋阳官署。
李世民和观音婢商量,近日就去晋阳和父亲李渊会合,但时间并不用赶得太急。
------
歇息数日,李世民和观音准备起程去晋阳。因奉书、执棋年龄已大,不便随行,观音婢就委托母亲高秋娘,让她替自己做主,在陪嫁给自己的城西二十里铺别院,为奉书、执棋选个好人家。
行前,李世民到左屯卫将军府向云定兴告假,告诉他李渊在河东、山西剿匪相招之事。
隋朝时的府兵,都是战时征召,战后各回各处。云定兴也没有理由将李世民留在长安,就欣然同意他的请求。
告别云定兴,回到唐国公府,李世民又让陆峥重新召集二百名骑兵,作为去晋阳保护唐国公府家眷的扈从。
观音婢带上丁娘子和覃兰、侍琴、新竹、展画四个贴身奴婢,以及侍奉李渊的两个婢女紫芙、青雁,另外又挑选三四十名家仆奴婢随行。
一行人十月中旬从长安出发,十月底到达晋阳城河东、山西尉抚大使官署。
------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从此,李世民、观音婢这一对爱侣,才真正开始夫妻携手共谋天下。
为您提供大神复冰的《春游曲》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一三八章疑兵之计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