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西南的树林中,一伙衣着破烂的青壮小心的埋在那里,不敢将头露出来,唯恐被人发现,他们中有两人眼睛一动不动的看着远处的鄂伦春人寨子,其他人则围在一起,小声议论着。被他们围在中间的正是黄三,此刻正暇意的靠在一颗弯脖树上,嘴里叼着一根青草,眼睛闭得紧紧的,不知是在睡觉还是养神,看上去老神在在,舒服得不得了。
许是经常有虫子爬上身,黄三紧闭双眼的同时,不时伸手在身上抓几下,也亏得他本事,竟然在没有视物的情况下能准确的将虫子捏出来。掐死一只扰人清静的甲虫后,黄三身子微侧,此刻太阳正毒,树林中难得凉爽,正是困觉的好时候。不想身子刚动,却听身边冒出这样一句话来。
“三爷,他们离开寨子了,咱们要不要跟过去?”
“怎么不要?”
黄三双眼一睁,斜斜的打量了一眼说这话的人,见是魏小江,不由变了脸色,骂道:“猪脑子,不跟着去,鬼知道他们跑哪去了,到时交不了差,协领大人能饶过我们吗?!”
魏小江便是上次跟在黄三后面欺负冯云的那年轻人,他是康熙十六年吴军经过家乡时投的军,投军时不过十五岁,当时人小,也搞不懂这支军队和朝廷官军有什么不对,只知道当了兵就能吃军粮,不致挨饿,再加上老爹刚死,老娘又多病,这么半大小子养在家中,粮食如何够吃,当兵也好,自己照顾自己,也省些粮食给下面的弟弟妹妹。
当年吴军北上之后除后附绿营人马外,也有很多所到之处投军的人,这些人多是城市中的无业游民与农村家境不好的子弟,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志在反清的仁人志士。只不过这些人中的大多数要么抱着投机心理,要么就如同魏小江一样,只是单纯的抱着不饿肚子的想法当兵吃粮。他们眼中可没有民族大义,为故明复仇或光复汉人江山的抱负,只是想通过当兵吃饱肚子而已,本质上这些人也是最容易动摇的兵源。
吴三桂死后,成批成批投降的吴军八成便是这些后附兵源组成的营头,绝少见老营人马。吴军老营主力直至昆明被围,九华山被攻破,吴世璠自杀之后才彻底丧失抵抗信心,比起前两年投降的后附人马和少数投降的老营士兵(包括赵强他们在内),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吴军可称得上对得起吴三桂了。
因魏小江算是后附人马,加之年纪又小,所以在军中并不待人见,直到所在的营头兵败,他也不过是个小马夫。兵败之后,魏小江的实际年龄也只有十六岁,按清廷规定,未满十六岁的普通从逆军士是可以赦免其罪被放回家的。
不想也该魏小江倒霉,俘虏他们的清军都统认为这些个吴军俘虏都从过逆,放回去必会荼毒乡梓,绝不能因为年纪不够而就认为他们没有潜在危害,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念头,清军都统大笔一划,将连同魏小江在内的千把号吴军俘虏全部给送到了关外(发配关外在清军都统眼中与砍头并没有什么区别)。
到了关外后,像魏小江这种后附士兵爷爷不疼姥姥不爱,没办法和其他人一样,结成一些相互照应的小团队,因此经常受人欺负,清军发给他本就不多的食物屡屡被其他身强力壮的吴军夺走。魏小江气愤之余却是没有办法,只能夜里独自流些委屈的眼泪,只到他遇见了黄三。
黄三没有当过兵,论身份更是一个下人,因此在吴军俘虏中是一点地位都没有,但是他自己也没想到,堂兄竟然成了内务府副总管大人的包衣奴才。这下子不得了,当知道这个事情后,黄三的身价一下提高了上来。有了身价,黄三自然想有一帮人追随自己,不为别的,只为能摆摆威风,欺负欺负那些吴逆们,更重要的是,他一直惦记着老主人的女儿,做梦都想把她压在身下。以前人家是尚书女儿,他这个下人想都不敢想,现在可不同了,我黄三可是包衣奴才的堂弟,算来也是小半个旗人,能看上你一个逆党叛臣之女,那是你前世修来的福份。
不过让黄三郁闷的是,堡内其他吴军青壮对他并看不上眼,丝毫没有因为黄三堂兄的缘故而对他另眼相看,一如继往的只是将他当成个下人,甚至那些妇女和小孩子也不将他放在眼中,一口一个“黄三”叫着,这让黄三的自尊心大受打击。
天变了,爷的身份也变了,你们这些吴逆还敢这么看我!
黄三开始活动了,他要想尽办法将堂兄的身份转换为自己的权势。因黄三堂兄被派在尚阳堡接受各地上贡内务府贡品事谊,所以松山堡的旗人佐领都赖和管事遏隆对黄三倒也给些面子,为的是上贡时能少些波折,少些孝敬。当然在他们眼中,奴才还是奴才,当包衣奴才的是黄三堂兄,可不是黄三。该打时还是打,该骂时还是骂,只不过相对于其他吴逆而言,黄三的境况还是大有改变,至少他能吃饱肚子,并且在堡西的吴军家属中形成一定的权威旗人给他的权威。
靠着从遏隆那得来的食物,黄三成功收买了几个小弟,当中就包括魏小江。与其他几个依附黄三的青壮不同,他们是被黄三诱惑,而魏小江却是主动找黄三,找到他之后只说了一句“你给我吃的,我以后就给你卖命”,从此便成了黄三的爪牙,替他干了不少坏事。当然所谓的坏事只不过是帮着黄三调戏调戏吴军妇女,或者对那些青壮横鼻子竖眼而已,大恶倒是没做,不是魏小江没胆做,而是黄三没这个胆子做。
说到底,黄三的所作所为只是个恶奴,还谈不上恶棍,他最大的理想只是将昔日的主人冯小姐压在身底下发泄一番,其他的,他没想过,也不知道想。
那日赵强带人从松山堡离开后,黄三便领着余下的几十人在堡中傻等,他们不敢离开,生怕被清军认为是叛逆。有人也劝黄三要么跟赵强学北上,要么跟张大海学带人往南,潜回关内回到老家去,但无一例外都被黄三喝骂了一通。
支撑黄三唯一的信念便是二哥(堂兄)会救我的,只要我老实的带人留在这里,这便是大功一件!二哥知道此间事情后,必会想法救我。
逃跑或者造反,那都是鸡蛋往石头上碰,吴三桂十几万大军都灰飞烟灭了,这几百号人还能翻了天不成。黄三坚定认为,只要留在此处,就不会有事。如黄三所愿,他的坚持得到了回报,事情并不如赵强想象般,留下的青壮被当成替罪羊给一刀杀了。
黄三带人在堡内等了两天后,果然有一队清兵发现了他们,只不过却不是宁古塔派来的兵马,而是路过此处黑龙江副都统萨布素的人马,领兵的是一个协领,名唤何保。
盘问过后,何保的眉头锁了起来,按黄三的交待,巴尔虎人是杀官叛乱全族北迁,如此事为真,那事情便不得了,性质相当严重,可是必须要上奏朝廷的。但此地是宁古塔治下,他何保是黑龙江的人马,路经此处纯属偶然,论理这事他就管不着,即使副都统萨布素亲来,也没法过问这事。
若是强行管了此事,可是犯了官场的大忌,要是因此得罪了宁古塔将军巴海,那可是非常不明智的,要知道,宁古塔将军巴海可是当今圣上眼中的红人,关外的擎天之柱。何保身为协领,也算高级军官,自然明白得罪巴海的下场是什么,与手下两个佐领商量一番后,何保便决定将此事先行向宁古塔通报,为安全起见,他们先留在松山堡等候宁古塔方面派人来。
至于黄三和那几十个吴逆,何保也没有苛刻对待他们,因为他是半个汉人,母亲是关内抢过来的汉人官宦之女,被强暴之后生下了他。因母亲的缘故,何保在八旗军官中倒算是个异类。再者事情也轮不到他管,要是杀了这些吴逆,事后未免有些说不清,倒不如留下他们为己所用。
何保是聪明人,知道以汉制汉,巴尔虎人是有准备北迁,一时半会也没法追上他们,但是那些同样逃跑的吴逆却是匆匆北上,又携带了那么多老弱妇孺,行动必定不快,要是将他们抓回来,倒也算小功一件。见黄三倒也实诚,何保便令其带人往北寻找那些吴逆行踪,有所发现立即回来报告。
黄三本有些担心清军不会放过他们,没想到对方却委了他这么一个差事,心花怒放,连连磕首,一点也不犹豫,马上带人往北撵了过去。运气也相当不错,还真让他们发现了吴军老弱的行藏所在。因青壮们不在,黄三便没有马上带人将老弱们押回去,他想立更大的功劳,将那些青壮们的落脚点也查个明白,好让清军将他们抓回来,一泄被赵强痛打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