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一片的折腾和惊慌,四川与云南却是特别的平静。
这一年气候很好,风调雨顺,官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以及百姓的劳苦耕作,粮食得到了丰收,已经备战的节度使衙门,也乘势收购了不少的粮食,悉数都储存起来,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准备,因为粮食得到了丰收,老百姓家里都有了余粮,不管是不是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至少不担心饿死了。
地方稳定,自然就会吸引百姓。
从六月份开始,京西南路一带的百姓,开始陆续朝着四川方向逃难。
刚开始人不是很多,毕竟从一马平川的京西南路,来到山高林密的四川,这是需要勇气的,而且路途的遥远,对前途的不确知性,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可是进入到八月,来到四川的人开始猛增。
从八月底开始,京西南路不少的富户和商贾,携家带口悉数前往四川而来,这些富户和商贾是有着敏锐判断力的,他们发现四川地方的百姓异常的稳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官府对百姓和商贾也很是客气,这样的地方,绝不会差。
当然,也有不少的商贾和富户,前往两淮而去,可惜从两淮传来的消息很不好,地方官府一般不会接纳,富户商贾若是想着进入到城池之中,必须要拿出大量的钱财,才能够达到目的,而且两淮的地方上一点都不稳定,虽说没有见到蒙古鞑子,可地方上的荒凉,以及接二连三的土匪,让不少的富户和商贾都吃了大亏。
如此一来,稳定的四川,成为了京西南路逃往之人的首选。
节度使衙门早就知道了消息,在如何对待这件事情上面,节度使衙门是有一些争议的,节度副使郝经就认为,四川稳定的局面来之不易,近些年以来各级官府都是让利于民,官府本身不是很富足,骤然来了这么多人,而且不少都是逃难的百姓,恐怕难以容纳。
赞成郝经不接纳观点的人也是居多的,节度使衙门的官吏几乎都清楚,大战即将来临,届时钱财用度方面恐怕会更加的紧张,若是接纳了太多的百姓,必定会消耗大量的钱财。
不过这些观点和认识,都被吴邵刚一句话给堵回去了,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郝经等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吴邵刚的雄心壮志。
逃难来到四川的京西南路的百姓,得到了地方官府的安抚,商贾和富户,基本都是朝着成都府与潼川府等地安置的,寻常的百姓则大都安置在利州东路与重庆府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