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的新附军,数目不超过二十万人,这个数字吴邵刚无论如何都是不会相信的。
吴邵刚认为,蒙军的总兵力应该接近六十万人,其中蒙古铁骑二十万人左右,新附军四十万人左右,只不过现如今的新附军,战斗力恐怕一般,远不能够与蒙古铁骑比拟的。
之前得到的情报,山东境内蒙古铁骑的总人数在十万人左右,但那个时候统帅是蒙古亲王合丹,这一次蒙军的统帅是忽必烈,那蒙古铁骑就不可能留下那么多的兵力在大都了。
也就是说,驻扎在山东的蒙军,蒙古铁骑的力量得到了加强。
按照吴邵刚的预计,进入山东的蒙古铁骑,总兵力应该在十五万人左右。
至于说新附军的总兵力,不会少于二十万人,虽说新附军的战斗力一般,可用来对付明军最开始的猛烈进攻,为蒙古铁骑争取到总攻的时间,还是可以的。
如此的分析下来,进入山东的蒙军总兵力,应该在三十五万人左右。
吴邵刚指挥的进入山东作战的明军,只有三十万人。
如此的比较下来,明军的总人数是少于蒙军的。
忽必烈御驾亲征,对于蒙军士气方面的鼓动是巨大的,至少蒙古铁骑是得到了鼓励的,他们作战会更加的骁勇,更加的不要命。
开拔在即,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由不得吴邵刚不重视,战略部署已经完成,不可能做出任何的改变,至于说兵力上面的悬殊,也不是暂时休战的理由,忽必烈已经虎视眈眈,亮出了獠牙,吴邵刚怎么可能退缩。
近一个晚上的思索,吴邵刚做出了决定,继续出兵山东,与蒙军在山东决战。
这是一个令李庭芝等人震动的决定,就在大军即将出发的时候,李庭芝上了奏折,恳求增加进入山东的明军数量,最好是达到四十万左右,如此才能够保证军队数量方面的优势。
但李庭芝的这个奏折,吴邵刚没有同意。
在吴邵刚看来,明军最大的对手,就是预测的十五万蒙古铁骑,至于说新附军,不仅是战斗力一般,更是明军需要争取的对象,若是作战的过程之中,投降的新附军数量不断增加,则蒙军的力量自然被削弱了。
这一战的意义,吴邵刚也彻底明白了,用终极一战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若是蒙军取得了胜利,则大明朝廷将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甚至可能被迫撤离开封府城,回到四川一带去,而明军对南方的控制,也会大幅度的削弱,若是明军取得了胜利,则忽必烈就要考虑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