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师名叫方睦之,只有在博物馆,大家才叫他方老师。在公司里,他叫Richard;而朋友们常常叫他大方。大方毕业于上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在外交系统工作了几年。之后开始到企业任职,做对外关系工作。辗转十余年,跳过几次槽,职位越跳越高,不仅负责对外关系,也兼管品牌传播。起初在上京工作,后来搬到了南江市。
大方不是南江人,好在有个好朋友小北在南江,日常有个照应。小北是他的大学校友,比他低几届,中文系毕业。父亲在新闻界工作,小北毕业后顺理成章进了报社,从记者做起,现在是《南江晚报》新闻部主任,在本地人头很熟。
小北和大方在大学里就很熟悉,一起打篮球,一起去学校外的小饭馆喝酒聊天。大方调到南江以后,两人也经常约着喝点小酒,打篮球则换成了爬山。小北和大学女友经过多年爱情长跑,总算在三十五岁修成正果,两人暂时没要孩子。
大方跨入婚姻围城已经超过十年,早过了“七年之痒”的阶段,妻子也是外交系统的,领导介绍撮合的。两人的儿子刚满十岁。他和妻子都是理智成熟的人,对婚姻处理得恰到好处。妻子想移民,很坚决,大方有点下不了决心。妻子下海赚了不少钱,又羡慕国外的教育环境,坚持办好了移民,带着儿子搬去国外了。大方把年假和调休都攒起来,每年飞去团聚大半个月,二人聚少离多。
大方和小北之间也算有点工作关系。大方任职的大型医药公司,每年都有大笔的广告预算,各家媒体都可以分一杯羹,本地的《南江晚报》也不例外。公司办活动宣传新产品,各家媒体都适度配合。具体工作有传媒联络小组负责;大方作为部门主管,春节中秋都在几个重要城市请媒体高层聚一聚。本地传媒都知道他和小北的交情,更是相谈甚欢。
小北领着大方在南江市慢慢拓展社交圈,博物馆的老陈就是小北介绍的。
日子过得平静,又有些微的索然无味。大方和老陈慢慢走动多起来,老陈比他大一轮,是历史系的学长,两个人有共同话题。能参与博物馆的工作,对大方来说,也算是不忘初心。今年春节大方尤其忙。年前从加拿大探亲回来,把自己的父母接来南江过年。老陈力邀他客串讲座,说是救场,大年夜他也要忙着看资料、作准备。
此次讲座的形式的确新颖,很吸引观众。大方觉得这名江姓舞蹈演员气质很特别,难得的有一种沉静之气,不像有些文艺界人士略微有点浮夸。他想起两人聚餐时的聊天。
那天中午天气阴沉,餐厅里闹哄哄的,只有迎宾区还算雅致,几个大玻璃瓶里插着银柳,青砖地上散放着些圈椅。客人满座后,这里反而清净。他和她都不喜欢涮羊肉的味道,找机会出来透透气,在这里遇到了,也就聊上几句闲天。
谈话中,她怯生生地问:“方老师,您如果有合适的工作,也帮我留心一下。”“进修差不多结束了,我想找个工作,要求不高,能生活就行。我文化课也还可以的。”这一点,大方没有疑问,她写得一手娟秀的小楷,谈吐也好。
“你英语水平怎么样,电脑使用没问题吧?”“英语没问题。我原来想过出国进修,专门补习过。电脑也勉强会用。我可以多练习练习的。”“好的,我帮你留心。”毕业这么多年,大方还保留着几分书生气,答应了的事就要当真。自己的公司没有招聘名额,也许有机会问问小北,他认识人多。
蛇珠一直在帮助采苹与外界沟通,所以她与各人沟通应对得体。对于这样的灵物,语言不是问题,她可以帮助采苹随时获得外语能力。电脑这样的新玩意则不同,蛇珠可以同步的只是认知,而掌握电脑使用是另一回事。
聚餐那天,采苹向老陈、小唐和策展组其他同事都逐一敬酒,说了感谢的话。也分别找到老陈和小唐,说自己希望未来还有机会合作。大家都很友善,答应一定帮忙。小唐尤其细心,散席后,他悄悄跟采苹说:“你可以在博物馆宿舍再住一两个星期,我会和馆里沟通的。要做活动总结,可能要补拍照片嘛,反正宿舍也空着。”
采苹向他道了谢,心里盘算着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有些烦躁不安。也不知道宫里怎么样了?真的是此间十日,那里只是一盏茶工夫?她信步在路上游荡,不知不觉回到了宿舍,天色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