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之后,刘宏方才醒转过来,醒来第一件事便是问道:“那术士人在哪儿?”
左右皆惊,面面相觑,那术士被二位常侍收入监牢,众人皆不敢得罪他俩,纷纷不答话。
张让心思一动,答道:“陛下稍待,我去传唤此人。”
语罢,叫来一小黄门附耳轻言几句,稍作等待后,小黄门携着那术士一同返回宫内。
刘宏卧于床榻之上,神色有些憔悴的看着那术士道:“你此番观测天象,给朕提了醒。”
说完歇了一口气又说道:“朕现在命你为侍中,以后可出入宫中,为朕占星算卜。”
术士一天之内大起大落,先是被收监,而后又获封侍中,侍候天子,一时之间不知该说些什么,瞧向一旁张让,那眼神之中明晃晃的威胁之意。
术士只得答谢道:“臣多谢陛下!”只字不提刚才被张让收监一事,不过心中却是暗暗下定心思想要找寻机会离开洛阳这个是非之地。
时至三月,匈奴攻入并州,将并州刺史张懿屠杀,消息传入洛阳。
洛阳一处府邸之中,一锦衣华服男子兀自叹息,其两鬓微霜,看上去年纪不小。
另一稍显年轻的男子说道:“父亲大人叹息何事?”
锦衣华服男子转过身来,正是那年于幽州涿郡支持刘备剿贼的太守的刘焉,因平叛有功事后被召入洛阳,几年间先是担任宗正一职,现又迁为太常,为九卿之首。
“叹眼下朝纲混乱、王室衰微,各地纷乱四起,稍有不慎,汉室则万劫不复。”刘焉忧心忡忡道。
那稍显年轻的男子是刘焉之子刘瑁,听闻刘焉之言后他觉得多少有些危言耸听,“父亲大人,汉室已历三百余年,中有波折无数,便是那王莽篡汉也未能覆灭汉室,父亲大人会不会多虑了?”
刘焉摇摇头道:“外敌强大自是不惧,可内里不明,政令不清,民心不附,纷乱四起。此乃自取灭亡,非为外力而亡。”
刘瑁显然没能理解刘焉想要表达的深意,但见刘焉坚持态度也不好再说什么,只问道:“父亲大人眼下可有对策?”
刘焉说道:“我入洛阳多年,亲眼观天子、宦党、外戚、世家等互相角力争斗,洛阳已非我等安身之地,眼下只得逃离洛阳,越远越好,寻得一地自给自足,我已选定交趾,待明日入宫为陛下奏明后即可起身。”
次日,刘焉只身入宫,于南宫内面见天子。
“君郎,何事前来啊?”身处南宫之中,非朝会之上,刘宏也显得平易近人许多。
“陛下,近日天下多有变故,臣有一言请陛下倾听。”刘焉严肃道。
“你且说来吧。”刘宏说道。
此刻南宫内只有刘宏与当日那术士在场,那术士白须白发,皮肤颇有光泽,一派得道高人之象,不过双眼炯炯有神的盯住刘焉,心中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陛下,四方贼寇起兵,臣以为皆是因刺史权小威轻,无力讨贼,此情此景之下宜撤去刺史之位,改置州牧,将军政之权集于州牧之身,使之主持大局,讨伐反贼,如此可使四方太平!而州牧人选宜选用朝中名声良好,有真才实学之辈。”
刘宏并未立即答话,原本大汉是有州牧一职的,成帝时期就曾撤去刺史改立州牧,后来却因此举隐患太大,州牧将一州大权赋予一人之身,有割据之嫌,遂又废去。
可眼下各州郡已然与中央朝廷失联,立不立州牧对于朝廷来说已经谈不上损失、威胁之说,至于割据与否,眼下幽州、凉州等地与割据又有何异?
更不说黑山贼军、白波谷黄巾余孽等近在眼前,却无计可施。
若立得州牧,能够清扫一州叛军,恢复当地政令,按时上缴赋税,那大汉尚有挽救之机会。
刘宏想了一会儿后说道:“君郎,兹事体大,朕须思虑一番,你先回去吧。”
“臣告退!”
刘焉走后,刘宏看向一旁术士道:“董扶,你以为君郎此策如何?”
经刘宏这一叫,董扶才从思绪之中回过神来,忙回应道:“陛下,臣只是一术士,不懂国家大事。”
董扶先前就打定主意要离开洛阳,知道得越少,隐藏得越深对自己也就越安全。
“嗯,你也退下吧。”刘宏说了一声后陷入沉思。
董扶则悄声退出南宫,他并未返回住所,而是在大街上兜着圈子,不时回望,确定了没人跟踪自己之后才来到了刘焉府邸。
“太常大人,外面有一人求见,自称侍中。”下人向刘焉禀告道。
“带他进来吧。”刘焉说道,不过心中也好奇,自己不常与宫内之人来往,怎会有侍中来找自己?莫不是陛下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见面之后刘焉一眼就看出此人不是方才于南宫陪侍陛下那位吗?鹤发童颜,仙人之风叫人一见难忘。
“太常大人。”董扶率先见礼道。
“不知是陛下找我?”刘焉试探问道。
董扶并未回话,而是左右看了两眼府中家仆。
刘焉大半辈子都在官场之上,如今已年过半百,心思玲珑剔透,自然明白董扶眼神中的意思,说道:“你们都先下去吧,替我将门带上。”
“喏。”左右家仆应声,随后退出屋内,将门关好。
董扶这才换上个笑脸,说道:“太常大人,此番是我个人前来寻你,无关陛下。”
如此一说,刘焉更是好奇,他与董扶初次相见,两人之间从未有过什么交情。
董扶接着道:“适才闻听太常大人一番策论,令人耳目一新,在下深以为然。”
刘焉示意董扶入座,说道:“好说,好说。”不过他心中却是想到此人这话只怕是冠冕堂皇之语,此番来寻他定是有其他事情。
董扶见刘焉随口应声只得再次试探道:“不知太常大人以为这各州州牧之位由何人担任为宜啊?”
“自是贤良德才兼备之人任之。”刘焉与董扶无甚交情,自然不能像同刘瑁之间那样父子谈话般口无遮拦。
董扶听得刘焉那应付之语,暗道此人还真是滴水不漏,只能自己先开诚布公。
“不瞒太常大人,在下原本是一术士,因探得天象,陛下特赐我侍中之位,然洛阳之内十常侍祸乱朝纲,绝非栖身之地,在下有意远离,此番闻听太常大人高论,知太常大人心中已有选定之地,在下愿同太常大人远离洛阳。”
刘焉这才明白了董扶找他的意图,不过并未着急答话,而是轻提脚步,悄声行至门户前,推开门左右查探,见四下无人复又坐回原位。
“阁下诚意君郎已知,眼下各处兵荒马乱,君郎欲出任交趾牧躲避祸事,为政一方。”
董扶点点头,刘焉这番话算是与他开诚布公。
“太常大人,不瞒你说,二月之时在下探得天象,有一异星起于紫微星旁,其势有盖过紫微星之象,也因此事在下险些身首异处。”董扶说道,语中感叹着自己那日的险象环生,“而后虽观天象,却不敢再上报,恐惹来杀身之祸,不知太常大人为何选定交趾?”
刘焉说道:“交趾此地位于南海,远离中原,又产珍奇宝物,可避中原乱世,不为外人所扰。”
“太常大人,有一地比之交趾也不遑多让,此地据有山川之险,外人难入,经我所观,此地有天子之气!”董扶说到尾处声音更小了几分,音量只足以让自己和刘焉听清。
刘焉瞳孔一下瞪大,被董扶这话惊得不轻,“有天子气!”这一句传出就足以令他二人被砍头,但另一方面刘焉又有些意动,“有天子气”,若自己出任此地岂不是有机会登得大位?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天下早已乱了,自开放募兵以来,各地割据之势日渐严重,他刘焉是西汉鲁恭王之后,汉室宗亲,登上大位也是名正言顺。
联想董扶口中那山川之险、外人难入,满足此条件的地方只有蜀道难行的益州。
短短时间之内刘焉心情数变,开口道:“先生所言之地莫非是益州?”
连着对董扶的称谓也变得尊敬起来。
董扶自是能感受到其中变化,刘焉这话是将他看作自己人了,笑着点了点头。
刘焉得肯定答复之后又叹道:“哎......如今主动权在于陛下,若是没有陛下准许,只怕我也到不了益州。”
董扶却是笑着说道:“太常大人不必心忧,依我之见不出几日,陛下便会同意太常大人之策!”
刘焉诧异,“先生怎如此肯定?”
“我于宫中时日看得真切,陛下有事捉摸不定时多与张、赵二位宦党商议,如今叛军四起,宦党也无计可施,太常大人之策将贤良德才兼备之人调往各州为州牧,此举正合宦党心意,待肱骨之臣外派后整个洛阳将成为宦党的天下。”董扶分析道。
刘焉点头,说道:“不过如此一来,大汉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