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豸之解也,名开,江西人士。”
朱橘眉头一挑。
“解开……解?你认识解缙吗?”
他连声问道。
解缙,那可是明初第一大才子,主编永乐大典的猛人啊!
想想后世对永乐大典的推崇,就知道解缙是多么的才华横溢!
此刻碰到同姓的,他自然是要问上一问。
“呃?这……”
解开明显有些愕然道,
“不知天底下有几个解缙,若说学生认识的……家中小儿,亦叫解缙。”
朱橘:“?!”
诶哟,这不巧了么这不是!
原来这个解开,是解缙他老爹,难怪这么有才华啊!
老子英雄儿好汉啊这是!
“你儿子几岁了?”
朱橘兴致勃勃的问道,
“现在何处?”
解开:“……”
这不是在朝会之上么,怎么还讨论起家长里短来了?
但监国问话,他又不得不答,只能如实道:
“回监国,小儿如今刚刚两岁,在老家安置,如今还在咿呀学语呢。”
朱橘微微颔首。
“好好教育你儿子,将来定然是个人才。”
“行,我就是随便跟你聊聊……对了,第一次会试的时候,你没上榜?”
解开点了点头。
“第一次会试,学生虽已经全力以赴,奈何技不如人,名落孙山。”
他拱手道,
“不过,不为官吏,便为良师。学生在家乡也有谋生之法,数个学堂的孩童学子正等着学生去教授,所以,当时学生也并未有多灰心,谁料陛下和殿下重开恩典,再行会试,学生激动莫名,心中希望再燃。”
“二次会试之题目,与以往与众不同,不可谓不刁钻,幸得早年父亲带我游历山川,也曾观过大江大河,故而心中有些思路,最终侥幸得中。”
“学生叩谢陛下、监国之盛恩。”
说罢,他又再度下拜叩首。
无论是说话还是行为姿态,全都十分得体,叫人挑不出半点毛病来。
“瞧瞧,瞧瞧,这样的人才,险些埋没了!”
朱橘指着解开,朝着一众文武道,
“这就是父皇为什么要力排众议,重开科举的原因——不能让庸碌无能,只会写一些空头文章的人上来,而埋没了真正胸中有丘壑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