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拱手、垂眸道:“回皇上,京中百姓声势浩大地聚集在宫门口跪拜,他们自发地组织在一起,联合群众一起向皇帝请命,力保东宫清白,这是他们联合起来签署的万民书,请皇上一定要明察,不可听信不实之言。”说着,一双黝黑的大手奉上白纸黑字的万民书。
话音一落,大殿之上,再次哗然。
“这怎么可能?”
“为何老百姓如此拥戴东宫?这怎么可能呢?”
朝堂此起彼伏的议论声中,反对太子一党终于有所觉悟,不知什么时候起,东宫的羽翼已丰,竟然从朝中蔓延到了民间,得到了万民的拥戴与敬仰。
擎皇大手一伸,示意身旁的侍从接过百姓的万民书。
当擎皇的目光落在万民书上的那一刻,顿觉它的重量,心中掀起无数惊涛骇浪。
要知道,百姓的呼声与民意是举足轻重的,就连圣上也不能无所顾忌,否则,便是不体恤民情,不应天顺民。
而且,更加不能派兵镇压,若是引起民愤,只会适得其反,而且,还会被冠上祸国殃民的昏庸无道的骂名!
燕王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宫昀傲会来这么一招,打得他措手不及。
擎皇看着手中的万民书如梦初醒、豁然开朗,他反复思量、斟酌,原来,东宫的事迹早已深入民心,得百姓拥护。
擎皇将万民书递给身边的侍从,沉沉地说道:“也给这些大臣念念,百姓心中的东宫是什么样子的!”
“是。”侍从接过万民书,缓缓展开,用他尖锐的公鸭嗓子念了出来:
请-愿书:
奏请擎皇陛下:
“我们是希望村的村民,现就对擎国当朝太子失德之事做出请-愿。
前年,凤郡闹灾,京都涌入大批灾民,朝廷非但没有救济,还将这些游荡、乞讨在京都的灾民赶到了贫民窟,我们居无定所、四处游荡。”
“这时,是有一位戴着面具的神秘男子施资建设了许多民房,同时,在贫困窟修房改建,又将后山开辟了出来,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使百姓有了居所,又有了活计,从而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且,这位大善人又建设了一所学堂,让那些上不起学的穷苦孩子有书读。后来,这个村子被老百姓称之为希望村……”
“当年,那位戴着面具的大善人就是当朝的太子殿下…我们为有这样的太子而感到骄傲…”
“所以,百姓们自然对太子殿下敬爱有加!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