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宁又在李府上住了些天,所有的事务处理完后,才回到宫中。
皇上替李家做了主,婉宁当然对他是充满感激的。虽然父亲确实冤屈,可这世上的冤屈得不到昭雪的例子多了去了。史书上记载的那么多罪人就真的罪大恶极吗?都说是非功过,后世会给一个公正的评价,可是有利的一面全都倾向于生者,关于死者的一切无从考究,又以何证据去评判?
也许她不争取为父亲平反,他的死因,他的冤屈就会石沉大海,永远被污以恶名。父亲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一生为朝廷勤勤恳恳,死后万不能落得这般下场。何况他的死,婉宁至今未能释怀。
这么长时间以来,她如履薄冰地跟皇上相处,自己又想尽办法守住底线。除了请求,给不了皇上太多,更别提“付出”了。好在皇上是个明君,念及父亲生前的贡献以及他死后的冤屈。皇上不会将后宫跟前朝混为一谈,不会让女人左右自己的决定。皇上确是个真君子,不会有卑劣行径。
还有,真的是犯上也犯了好几回了。听说魏丞相直言不讳、屡次冲撞犯上,可皇上允许他如此,为的是朝政大事。自己不过是个女流之辈,如何能够相提并论?若不是因为父亲,皇上一声令下要了脑袋,又能如何?
婉宁回想起来,自己刚入宫时是个罪臣之女。作为罪臣之女,要么发配,拉去充当官妓,要么远离宫廷,不得跨入皇宫半步。叔父当然不会让自己落得这样的下场。可是入宫之后,皇上若真的追究起来,哪里还有自己的好日子过?更别提还要为父亲伸冤了。婉宁感觉得到,能在宫里待下去,已经是莫大的幸运。
虽然婉宁一度认为皇上是李家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没有贬官,父亲不会死,母亲也不会跟着殉情。但他确实是出于某些目的吧,他心里也有愧疚。心里仍然怨怪皇上,然而总体上来说,皇上对待自己是相当宽容的,也在尽力弥补对父亲的亏欠。
她认为,理应对皇上怀有感激之情。心里感激哪够?也该表示一下。
虽然来后宫时间不短了,但她从不认为自己是后宫之人,做不到像长孙以及后宫其他女人一样,将皇帝当作自己的天,从不违逆。恭敬是因为他是皇上,别无其他。
做不到软语温存,至少让皇上来吃顿饭,还有说话语气也可以稍稍温柔一些。为表达感谢,婉宁决定亲手给皇上做几道菜。
婉宁先跟周才人商量,就让皇上来偏殿用一次膳,才人当然同意了。然后她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小文景,由小文景转告他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