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汉朝旧事 > 第123章 马邑之谋分析篇

第123章 马邑之谋分析篇(1 / 1)

[第1卷]第123节:马邑之谋分析篇

------------

我们前面经历了马邑之谋的失败,心情一定非常的沮丧。

历史从来不乏失败的谋划,也从来不乏莫名其妙的战争。但是,鉴于马邑之谋透露出来丰富的信息,我们仍然要召开一次研讨会,对这件事情进行一个独特的分析,期望通过此次分析,对提高我们的国际视野有所裨益。

研讨会我们不是第一次召开了,在燕王臧荼造反后,我们召开过一次,当时我们有幸请来了刘邦,卢绾,臧荼等座上宾,我们的主题集中在帝王之术。

在此次马邑之谋研讨会上,我们同样有幸请来了刘彻陛下,军臣单于,韩安国大夫,王恢大行令,聂翁壹乡绅等嘉宾列席。嘉宾们是否想发言,我们主办方也无从得知,不过我们在安保上已经下了很大功夫,即禁止携带武器。为了满足大家拍砖灌水的需要,主办方特意定制了安全板砖和灌水装置,请各位“文明拍砖,礼貌灌水”。

那位同学,你说什么?请大声点?哦,你是说王恢已经死了,怎么还出来吓人?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对于我们来说,出席的嘉宾都已经死了,但是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此,不管谁人作古,我们仍然能通过历史来与他们促膝长谈,他们不是冰冷的,更不是僵硬的,相反他们是永恒的,是灵动的。我们借用历史这副灵丹妙药让他们重生,让他们活起来。那么,废话少说,进入我们的正题吧。

我们先来思考抛砖引玉的一个问题,马邑之谋的背景是什么?

马邑之谋的大背景相信各位都十分清楚,有人甚至能一语中的,概括起来为大汉经过近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已经强盛,有能力解决边患问题。

这样的结论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正确,但仔细玩味一下,却只能嚼出骨头渣子,嚼不出味道。

毫无疑问,大汉国力确实已经强盛起来了,这成了马邑之谋的基础,不过,马邑之谋如果仅仅只有国力的因素,相信刘彻的父辈们也会整几个马邑之谋来调剂一下边疆的生活。

有人说高祖时代因为国力原因打不了匈奴,但我们却看到刘邦跟匈奴交手了,那个时候,匈奴不过也刚刚崛起,而刘邦几乎同时统一了天下,应该说,两国底子都薄,两**队都久经战阵。在同等条件下,刘邦输了,被人围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乖乖地给匈奴送去女人与大量财富,换取暂时的和平。

平城败绩让朝廷上下对匈奴产生了严重的畏惧心理,为了掩饰这一种畏惧心理,大家统一了口径,把理由说成了国力弱小,老百姓需要休养生息。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畏惧心理被继承了下去,乃至于文景时代国力大发展,能打而不打,想打又无把握打。其实,不管是文帝还是景帝,都十分清楚,自己的国力在发展,匈奴也没闲着,他们不但有了定居的据点,而且也发展了简单的手工业,畜牧业规模之巨已经到了罕见的地步,如果有幸去匈奴观光旅游,你一定会为那像浮云一般一望无际的牛羊群战马群惊叹。

军臣单于别激动,现在不是匈奴的旅游推介会,您不用站起来介绍贵国的成就,我们会对贵国做简单的介绍,请坐下,请坐下。

经过前面的介绍,相信各位会有个直观的认识,两个同时起步的国家,同样都在高速发展,你凭什么可以肯定你的国力能超过它并且打败它?

“我要插句话!”军臣单于站起来说道。

“请说!”

“我国的继承制度要优于汉朝,他们那套东西迟早难免会出几个糊涂蛋君主,把国家搞乱,而我大匈奴则是强者为王,能者居之!”

“我反对!他在诋毁大汉!”韩安国大声高呼。

“大家都不要激动,先坐下,先坐下。”

事实上,刘彻先生虽然一言不发,但我相信他是十分认同的,他是个聪明人,他十分明白靠时间来拖垮匈奴或者寄希望于国力远超过匈奴,是十分愚蠢的。

刘彻先生同时是一个非常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匈奴的人虽然以游牧为生,但他不能保证他们的后代不对定居产生兴趣,一旦如此,那么大汉即便是铁桶江山,也将面临灭顶之灾。

这个问题,相信不仅仅是刘彻思考过,相信他的父亲,他的祖父也深深的思考过,而且把他们多年的思考结果流传了下来。

我想,说到这里,这个智慧的结果已经渐渐明朗了,它也是导致此次马邑之谋的深层次原因,只不过不能公之于众而已。

“到底是什么,急煞我也?”韩安国急了。

“大家别急,韩大夫,请坐下,刘彻的选择其实很简单也极其聪明,我先喝口水!”

“快说,快说!”研讨会的所有与会者挥动板砖,齐声大喊,看这架势,他们要拍砖了,只有刘彻依然面无表情。

我心中不禁感慨,“舆论的压力大啊!“

“刘彻的选择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两个字,那就是遏制!”

刘彻的身形微微一颤,而军臣的脸色却变得煞白。

遏制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比如遏制这个价不过快增长,遏制那个价不过快增长,我们的耳朵早已听出了老茧,殊不知,我们的老祖宗也用过这种手段。

从刘彻一登基开始,不管国力如何,遏制匈奴发展成了他唯一的选择。为此,刘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战火烧到匈奴的心脏地带,让匈奴邻居没有好日子过。这么说来,刘彻就像跟匈奴做对门生意的,你不让我好过,那我也不能让你好过。

到此为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马邑之谋实质上是遏制匈奴的开始,只不过刘彻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战争。

马邑之谋发端于偶然,却是刘氏祖辈思考数年的结晶。在先辈的肩膀上,刘彻具有了非凡的国际视野,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上,他的手段也日趋多样化,这个以后我们会逐渐领略到。

他能力排众议,拍板出兵,证明他早已有所准备。等到三十万大军失败归来,当很多人都认为王恢有不死的可能,甚至皇太后都亲自来向刘彻求情,刘彻还是坚持处死王恢,显然也是早有准备的。

虽说王恢是发起人,但去边疆打酱油的又不止他一个人,像韩安国,李广之流的名将都一无所获,更何况他这个半吊子的将军。不过,刘彻实在需要有一个人来为他背这口黑锅,那么,王恢自然是不二人选。

“理解万岁!”王恢站起来高呼。

“王兄弟,别激动,坐下来,坐下来。”

马邑之谋对于年轻的刘彻来说,不能算作失败,它其实是一笔财富,一次难得的经验。

他至少清楚地看到,匈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愚蠢,诱歼战并不适合他们。你费尽心机设的局,他即便一脚踏进来,你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的战马速度足以让他摆脱陷阱,更何况他也有敏锐的嗅觉。

这种谋划一次两次尚能承受,多来几次恐怕猎物没抓着,打猎的被玩死了。显然,刘彻不希望一直做这种事。

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战绩。毫无战绩的马邑之谋正好让刘彻在主帅的人选上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见解。韩安国擅于守城,攻击能力不足。王恢能说会道,但是上了战场犹豫不决,没有一战到底的勇气和韧劲。李广临阵勇猛,难以统御全局。

有鉴于此,刘彻对主帅便有了清晰的判断,要担当重任者,必须少言多做,必须坚忍不拔,也必须能功善守。有了这些认识,刘彻更加注意发掘身边的将才。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之后,他终于发掘了一位举世无双的将才。

终于到了说再见的时候,此次研讨会中,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了历史,这样的分析提高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它告诉我们在观察大汉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匈奴的发展。接着,我们找到了一个时髦的关键词,遏制。

在国与国的纷争中,既然一巴掌拍不死别人,当然,谁也不希望拍死一个本可以友好相处的一个国家,可是为了免于侵犯,除了遏制,别无他途。可以说,谁能够率先遏制住对方,谁就能有更多的胜算。

在历史上,遏制的目的无非是这样的,走本国的路,最终让别国无路可走。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研讨会到此结束,有意者请拍砖。

最新小说: 玉毒 花木成双 重生之帝国纵横 妖帝溺宠:爆笑逆天邪妻 杏林医妃 爆笑囧情:一代妖后养成记 仙长,请留步 迫嫁妖孽殿下:爆笑小邪妃 穿越之福宁天下 混沌生死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