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九十三章 继世之臣

第九十三章 继世之臣(1 / 1)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时光转瞬即逝,春去秋来不知不觉之间,大魏皇帝.曹丕代汉继位,已经五个年头了,就这么的来到了大魏黄初五年的秋天。

自从他继位以来,不过也才寥寥数年的光景,可是朝里的老臣们,却去了一个又一个了。这些个老臣可是帝国的宝贝,去一个也就少一个了。

诸如张辽、徐晃、许褚、李典、乐进等以此五子良将为首的将军们,就不用说了,早在天下一统之前,就都已经身故了的。还有一些例如戏志才、荀攸[you]、程昱[yù]、典韦、贾诩等人,以及夏侯宗室的宿将夏侯渊,甚至在曹丕还很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战死沙场,或者病故了。

再后来,天下统一,时任魏王的曹操还政于朝。其后因为种种原因,张郃、刘晔、荀彧,这几位老臣也在建安年间,相继离世。就连曹操也在还政于朝的五年之后,终于熬不住了,在耄耄[mào]之年八十岁的年龄上去世了。也正是没有了这些汉室“忠臣”的扶持之后,汉献帝.刘协民心尽失,才让曹丕有了代替他的机会。

而在那个时候,曹丕还没查觉出来有什么不同,也是在那个时候,对于人的生老病死,甚至他自己的父亲去世,曹丕都看的比较开,或许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当家做主的原因,对这些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后来荀令君和自己的父亲也都去世了,大汉最后的两根撑天之柱也倒了,汉朝的气数也终于走到了尽头。曹丕的代汉继位,好像变成了顺理成章、众望所归的事情。不过短短数月的光景,这江山就改朝换代了,这天下也同时换了共主。大汉变成了大魏,年号也从建安变成了黄初。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人人都想着当皇帝,也都在争当皇帝,可是皇帝又哪有那么好当的呢?孤家寡人就不必说了,全天下的老百姓、官员都指望着你吃饭。你做的好了,老百姓最多也就夸你一个明君。可一旦你做不好了,老百姓没饭吃了,他们就会造你的反,要你的命。

你要是运气好的话,碰到了像周公叔旦、姜尚或者萧何、张良、霍光这样的佐世之能臣的话,你的日子还会好过一些。可是,假如要是你时运不济,另外再碰到像王莽和董卓这样不安分的,并且别有用心的反臣的话,每天担惊受怕的,吓都要被吓死。

好在自己运气不错,作为开国之君,所遇到的大臣,大部分都是能够信得过的,而且也都是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检验的。即便其中有几个,自己也知道确实有着乱世之枭雄的臣子,譬如司马家的某位,以及他的跟班姓孙的某位将军等等。但是曹丕自己坚信,只要自己活得时间比他们久,比他们更长寿,他们就不敢有丝毫的反意。即便是出现了某种意外,自己在他们之前身故了,那也绝对会留下万全之策,以保后世之君不被侵扰和祸乱。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的种种情况,作为皇帝必须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嫡系和信得过的大臣。

自己父亲所挑选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

留下来的大臣固然是信得过,但毕竟一个个年龄都大了。尤其是自己登基以来,老沉闷一个个的都相继去世了。

首先,是在黄初元年,自己刚刚继位之处,江陵王.曹植所推荐的大才,太中大夫.韩暨.韩公至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三岁。

后来,在黄初二年,秋十月,自己有着灭国之功的叔父,武将之首,大将军.大司马.曹仁.曹子孝,也最终因为年事已高,而身故交州的南蛮之地了,其也享年七十三岁。

再其后,黄初五年春,年关刚过,大魏的擎天之柱,百官之首,丞相.钟繇.钟元常也因病去世了,享年八十八岁。

朝廷的中枢之地,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个大臣去世。就比如在前两天,三公之一的司空.华歆.华子鱼也因病去世了,享年七十七岁。

这些个老臣每每去世一个,皇帝曹丕的心就会骤痛一次,心中的急促感就会强烈几分。

其实从黄初三年开始,为了照顾这些上了岁数的老臣们,像钟繇、华歆这样的大臣,皇帝都会让他们坐在藤椅之上,然后再派卫士将他们抬上大殿的。并且还允许他们,在大殿之上不必跪拜,而且朝会之时坐着就行,也不必站立。由此可见,皇帝对他们这群老臣的尊重和爱护之心。

从钟繇去世之后,这丞相的位置就一直处于空缺的状态了。而且三公的位置,自曹丕登基以来,就一直没有满员过。现如今华歆一去世,整个三公就剩下一个司徒.陈群了,无奈之下,皇帝.曹丕又赶紧让太常.王朗接替了华歆司空的位置。即可这么一来,这九卿之首太常的位子又被空下来了。

于是,皇帝.曹丕又在朝廷的群臣之中,挑选能够替位的大臣,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曹丕找到了一位。

而他所找到的这个接替王朗太常之位的人选,也是一位已经年过古稀的老臣了,而且很早就跟随自己的父亲走南闯北的征讨天下了。

此人,姓董,名昭,字公仁,青州济阴.定陶人士,今年也已经是七十四岁高龄了。此人在年轻时,在前朝曾经被举为孝廉,后来担任袁绍帐下的参军,并且多次立下战功。只可惜那袁绍不爱惜人才,得到了不知道珍惜,也不会用。最终因为袁绍听信了谗言,董昭被迫离开了冀州袁氏集团,而投奔了当时的另外一个诸侯张扬。

后来在建安年间,张扬率军去迎接汉献帝,董昭也得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与曹操在洛阳相见。二人一见如故,并且相谈甚欢。于是乎,董昭秘密的向曹操建议,将年仅十五岁的汉献帝.刘协“迎”往许都,曹操闻之欣然采纳了他的一件,这才有了后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因此,董昭也成为了曹氏集团顶尖谋士之一。

再后来,董昭曾经历任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等职,都颇有功劳。

当初在建安四年,曹操派遣刘备去征讨袁术,董昭跟他说,“刘备英勇而志向远大,不应该放他离开,如此这般等于放虎归山。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后来,刘备到达徐州下邳城之后,果然杀了徐州刺史车胄而反叛了。

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桓,运量困难,是董昭建议之下,才开凿了入海通运,解决了运粮的难题。

建安十二年,董昭提出了五等爵位的合理化建议,使得曹操顺理成章的加了九锡,并接受了魏公、魏王的称号。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打围困樊城甚急,孙权派遣使者来告诉曹操说自己会出兵,还请他们保密。曹操询问众臣该怎样对待孙权的要求,大家都说应当保密,可只有董昭与他们的建议不同。最终曹操采纳了董昭的建议,将这个秘密故意泄露给了关羽,并告知了樊城之内。樊城之中的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斗志倍增,而敌将关羽果然犹豫不决。等到孙权军队到了江陵、公安,得到了关羽的这两座城池,关羽终于惨遭大败,并身死道消于东吴境内。

......

如此之种种功劳,董昭身上简直不胜凡举。

皇帝.曹丕在继位之后,他更是被封为了将作大匠,仅次于九卿之位了。

此次,北庭都护府所在的瀚海双城城郭的设计,便是出自于他的手笔,由此可见,此人也确实才略非凡啊。如今无论是功绩也好,还是资历也罢,这董昭绝对担的起这太常之位了,而且再过个一两年,让他担任三公的位子,也是不无不可的。

而且,对于自己大魏朝廷的继世之臣,曹丕当然不仅仅只是光考虑这些老臣的。一个朝代要想长治久安,便绝对不能出现青黄不接的状态。

因此,除了在挑选这些三公九卿的老年臣子之外,皇帝.曹丕也在一步一步的培养着,青年和年轻的大臣。

这老年的大臣们就不必说了,除了董昭之外,还有新任的司空.王朗,大将军.曹洪,国子学祭酒.管宁,新任太学祭酒.向朗等人。

青年大臣的代表,诸如自己的曹氏和夏侯氏的兄弟们,像曹彰、曹植、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这些人都被自己合理的安排在了中枢和地方上的重镇。在中枢的外姓大臣,例如陈群、司马懿、辛毗、孙礼、赵俨、杜袭、崔琰等人。在地方上的外姓之臣,例如征西将军.郭淮、征南将军.交州刺史.满宠、征北将军.并州刺史.陈泰、扬州刺史.贾充、徐州刺史.王凌、兖州刺史.程居、、雍州刺史.文钦、行益州刺史.吕乂、荆州别驾.蒋济、扬州别驾.诸葛恪[kè]、并州别驾.毛阶等人,无不是忠心大魏的青年大臣。

年轻的臣子们,就更加的有意思了,而且一个个都不比上面说到的这些青年大臣差,例如还在守丧的镇西将军.钟会、西域都护.凉州刺史.邓艾、驸马都尉.文鸯、在野的游击将军.詹台、护鲜卑校尉.高勇、青州刺史.诸葛诞等人,也都是有着赫赫战功,盛名满天下的年轻人。

有他们这些能臣强将在,大魏也算是有继世之臣了,作为皇帝的自己也自然就不用担心了。

————————

(本章完)

7017k

最新小说: 我在大唐是传奇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皇叔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这个暴君,我养的! 天空中一朵云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