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启城出来,文易就去了乡下。一排排整齐的田垄,十几公分的稻苗郁郁葱葱。
因为是冬天地里没有多少活儿,乡间村头有许多老人孩子在玩耍,还有妇女在防麻线织布,青壮年男人则很少。
文易做了伪装也不怕被认出,就和村头晒太阳的几个老汉聊了起来,前世他就是农民很清楚百姓们喜欢聊些什么。
就问孩子孝不孝顺,庄稼好不好,又问咋不见青壮都哪去了?
老人的回答是:“衙门在那边修路,有把子力气的都可以报名参加,每天八个大钱,这么好的事情就算是懒汉也坐不住啊。”
“老汉我都想去了,官差愣是说我老了应该在家享福。简直胡说八道,老汉我单手能提起几十斤重的大米,哪里老了。”
说着老汉激动起来,嚷嚷着要去城里找大王告状。
周围几个老汉都大笑起来:
“别吹牛了,过年时候大王给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发年礼你跑的比谁都快。”
“就是,还几十斤的大米,上次抱你孙子都差点闪了腰。让你去万一累出个好歹来,人家官差还活不活了。”
“哈哈……”
文易听的也很开心,这就是他奋斗的目标,也许百姓很辛苦,也许日子并不是那么好过。
但能靠自己的双手活下去,心中有希望。
借着这个话头,他又从侧面打听了官吏和赋税问题……得到的答案让他很欣慰。
一切都非常好,年景好、官差好、大王和王后更好,他们拜神的时候都会祈祷大王和王后健康长寿。
和老人聊了一会儿他才离开,转头就见到一个老人提着个筐子手里拎着铁锹在大街上转悠。
看到这熟悉的工具,他脑海里浮现出几个字:捡粪的。
新时代的孩子可能不知道,曾经街头的粪便都是抢手的东西,很多人闲的时候就提着筐子出去转悠,看到粪就铲起来沤肥。
后来大家都富余了,化肥普及也没谁去捡粪了。
想起沤肥,文易忍不住一拍脑门,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肥’这个概念了,但当时的人不知道该如何提高土地的‘肥’力,只能采用轮耕的方法。
后来发现了草木灰和粪便能肥田,但人的粪便除外,会把庄稼烧死,动物粪便可以稍微放一点。
一直到明朝时期才发明了沤肥的技术,把粪便里的热量释放出来,就成了上好的农家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