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想到奋力四下找寻时,才发觉诺大冰面上已然跑得一人不剩了,从方才起便充耳不绝的呼嚎,原来一直是我自己的声音。应是在冰破时,其余人等见势不妙早都爬上岸了,紧接着我望见了他们,高高低低的,沿着我无法够到的岸边约莫立了两三排?只是面无神色、无动于衷地睁大了眼,盯在我身上,却晓不得要盯多久……”
听得子猷只觉胸口憋闷,他长长地嘘出一口气,大掌抚上少姝头顶,又轻轻移开了。
“多想有人——哪怕抛来根绳索——对我的求救有所回应,而不是看着我独自挣扎,或者两脚踏空坠向湖底,”少姝的目光缓缓抬起,与子猷撞到一起,内里少有的寒冽清冷叫他心痛,又听她一字一顿,吐毕黯淡心声,“可是没有人,始终不见。”
“我赶到时,见你已只身攀爬上岸来,身后是凌乱破碎的冰面,满头满脸的泪污,湿漉漉的,全身上下筛子般打颤。”子猷垂首,低沉道,“那件事令我自责至今,嗯,我明白了,你是不想看到囡囡也陷入同样绝望的境地吧。”
少姝微微偏着头,没有说话,面庞间浮现一抹似是而非、无法言喻的笑意,算是回答。
无助的痛苦,唯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可以体会,从此更不会企求非分地寄望他人。子猷默想着,如他没记错,少姝那双清亮澄澈的稚眼,不觉填多了几分淡然疏离,也是始于彼时。
“可是,后来,有那么多人齐力将我俩拉上岸来,我心里当真是好舒泰啊。”少姝神色再度轻松明快起来,双手在胸前抱成一个小拳头。
子猷注视着少姝,想到这顽强的、通透的、悲凉的善意,就潜藏在眼前小小的身躯之中,会不会过于沉重?终究明白了她先前所讲的“安心”之语,不由想到了圣贤所言之不忍之心。
恻隐不忍,仁之端也,一个人生出此般情感,本就是所见所闻对其内心善意的冲击和挑战。正因少姝曾命悬一线地苦苦挣扎,经过了其间的酸楚恐惧,进而激发出内心深处的良善,蜕变成更加贴心温暖的人——看到别人受同样的折磨时便心怀不忍——有的时候,这样的心胸,是与过往苦楚和解的最好方法,亦会在要紧时刻,催逼出令人讶异咋舌的纯真勇毅,其结果,不止助人摆脱了危难,经此一役,她仿佛在不觉中变得益发强大起来。
(“仁之端”句:语出《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孟子所认为的“不忍”,包括了“四心”,这四心又分别和仁、义、礼、智对应。原文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毋庸置疑的是,少姝的善意,已然于无形中传达给了初通人事的小胡女囡囡,还有那些立于岸边冷眼旁观,终于争相出手的人们。
遭遇到的坎坷,没有让少姝从此开启粗暴的怨怼,或者冷漠的麻木,子猷倍感庆幸,却隐忧更甚,种种矛盾而激烈的直觉从内心深处直抵双眼,他的视野模糊了,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使劲捏按着眉间,许久才好。
兄妹俩各怀心事,一时无语。
忽有声音远远传来,打破了静寂:“郭公子,少姝姑娘,等一等!”
是珐花追来了。
跑近了,她满头汗涔涔,呼哧带喘地递上两个绵布包裹。
布巾一角跌落开来,正是今早热腾腾出窑的白底红花瓷壶。
“得到我父亲允许,特地挑了两件好的出来,送与公子姑娘。”珐花欣喜道,跟着是讪讪一笑。
子猷迟疑间,见少姝已振奋起来,心诚老实地将瓷壶抱于怀内,瓮声瓮气答:“好,那我就替哥哥笑纳啦!”
“今日多亏得姑娘你,不然我真不晓得如何是好。”珐花直直看到少姝的眼里去,语尾轻颤着,红了眼眶。
“打住,再别说这种见外的话,我才算是没白来,况且今日还见识讨教了佛图澄大和尚,不知多开心!”少姝食指一弹,那瓷壶“叮”声长长脆响,“多好听啊,这可是你连日来的辛苦换来的,真是值得!”
“是啊,今天我才懂得陶艺的习得有多不易,所要的不仅是吃苦耐劳,还要有悟性,毋庸置疑,珐花你是生来做这个的。”子猷也忍不住,温言鼓励她。
珐花不再言语,又转向子猷深施一礼,低着头,终于狠狠地落下泪来。
子猷忙道:“珐花不必客气了,想做和做成毕竟是两码事,你们年幼,初始艰难也未必不好,要善自开解才是。”
少姝益发顿挫有声:“日后有什么想法,不要稀里糊涂地闪过算数,别怕吃苦,挖掘出真正的心意来,一鼓作气传达给想要传达的人。武师其实也很好说话嘛,今日我和哥哥都有此观感,退一万步,凡尽了力也就没什么可遗憾了。”
见珐花依旧垂手拭泪,子猷轻嗽一下:“这个,我想你们小姐妹还有话说,那我先行一步?”
他不由分说地接过少姝手中的包裹,识趣地踱开了,徐行间细览村光,时不时地,低头摩挲一下手中的物件,回首望去,两个豆大的小脑袋还凑在一处,那黏糊劲儿里有满满的童趣。明眼人即刻便能看出,此二女性情大相径庭,初时他还颇感疑惑,她们何以能成知交?显然,两个小姑娘心意相通,互为体贴,甚是难得,若一个人从未体验过有如灼烧的热忱,即使希望已近在咫尺了,他也不会知道奋起直追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少姝对好友的“怂恿”也并非不可取。
眼见水沟柴门在望,屋顶炊烟袅袅,子猷施施然行去。
星月初现,又是饮茶消食的时分。
花圃畔的几案上,红花瓷壶中已盛上清水,润着一束干枝。
点缀着数片花叶的枝子,由晚风不经意吹落院中,再由思霓不经意地拾起,此际端然立于壶间水上,氤氲中更显灵动,引得子猷频频注目。
子猷陪叔母坐了品茶。
“这些是匐勒那孩子带来的,你们早起刚出门去,他就赶着车来叩门了。”思霓指了指案上两盘可口的点心和瓜果,鲜香浓郁。
“还是叔母需多用一些,这次上来,我觉得叔母仿佛又清减了不少,近来身子可觉还好?”子猷隐有忧色。
“我很好,胃口如常,劳你担心了,没事的。”思霓的回答令子猷踏实了些许。
“嗯,那匐勒可有说什么?”子猷又问。
“他也不曾多说,进门就行跪拜,这孩子,知道少姝没在家,放下了东西,便称有事告辞而去了。”思霓为子猷添上新茶。
“大恩不言谢,也是个明白人。”子猷的目光移向做拜月礼的少姝,见她屈伸俯仰,从容不迫,不觉赞道,“导气使和,引体使柔,美好的德性,多存于良习之中,叔母深得有道先生门风。”
思霓微笑:“少姝打小身子骨弱,经年不敢懈怠,如今才见成效,没法子,一说起别的兄弟姐妹能在书馆学习御射,她最心羡眼热了。”
“在山间幽居过活,叔母已是周祥备至,侄子自打有了小羲,才体会到父母的养育操劳之恩,为了孩子必得竭尽所能。”
“呵呵,小羲现在还在襁褓,待他慢慢长大,到了能在你身侧谈天说地的光景,那份情满意足,才是千金不换。”
“犹然记得少姝幼年昏迷那回,叔母夙夜不息呵护照料,她才好转过来,你却又累倒了,少姝也是懂事,醒来告诉我们的第一句话便是,‘感激老天,赐给我这样好一个妈妈’,”子猷说着,不胜唏嘘,“可怜见的,那时她学会讲话才多久,便能道出这样动人肺腑的话来。”
思霓回忆牵动,记得少姝醒来时,看到母亲扑簌簌落下泪珠,用短短手指沾过一滴,含在嘴里奶声奶气道:“泪珠儿给我吃,好妈妈就不疼了。”这是她在幼女跌倒哭痛时的劝慰灵方,不期被她转用,不过把“好宝宝”换成了“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