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的。”
“你呀,到了这年纪上下,也学着点儿眉眼高低,说话不能张口就来,也要瞅瞅时机,懂不懂,”未料引来了子猷的几句数落,“少婵为何如此,你心里真不知端倪?倒不如多顺着她些吧。”
子献像是明白了,微露惭色,一拍脑门,他长叹口气:“没办法,左猜右忖好累人,唯我后知后觉,所谓‘眼力见儿’什么的,谁大方给我匀一些过来!”
“又胡扯,把你平时翻看‘刑名’的心思拿出个一两分来,也尽够用的了。”子猷抬一抬宽阔的额头,“不管什么学问,毕竟还是要用回到人身上来,然则,皓首穷经,不通世情,还有什么趣儿?”
(刑名:指战国时以管仲、李悝、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 )
“哥哥说的是,我的毛病就是一钻到书里,眼睛鼻子耳朵全给它们‘捂’起来,哈哈哈!”子献摇头道,回头看看正在说笑的少婵少姝两人,“这些天,我总恍惚觉得少婵姐姐比子默还要小两岁。”
“此话怎讲?”
“唯有对天真的孩童,一丝风,一束光,一段曲,甚或几块石头,都充满吸引,惹他们凝神动容。”
听了子献这番言语,子猷不觉心下触动,出了好一会儿的神。
少婵对家乡风物的不舍和眷恋,未知她自己有否意识到?子猷一向宠溺弟弟妹妹,或许,只是为葆有或重温这种赤子般的情感?
“孩子们单纯率真,你看小羲,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做什么毫无顾忌。但人都会有长大的一天,不能再像个单纯率真的孩子,越是真实的爱憎,越会掩盖在长成的面具之下。”子猷感慨良深,“偶尔起意,想和别人交心?抱歉,人家也许疲累得更无此闲情。”
“别人如何说不来,我日后纵使长大了,变老了,也要像阿翁他老人家那样——无拘无束,童心未泯——做个地地道道的老顽童!”这是子默的真心话,他并不服气人一旦长大就会改变的说辞,如此这般盘算好将来的日子。
“终是不失赤子之心,”子猷见状,一脸无可如何的神情,抹额失笑,“好吧,人各有志。”
(“不失赤子之心”句:出自《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指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儒学大师马一浮的《旷怡亭口占》中有“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就是对纯一无伪的赤子之心的理解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