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垕喝大了胡言乱语,其他人可不认同他的说法。
陈群便问道:“厚土也不过才二十岁,何出此言?”
王垕指着陈群道:“呵呵,你猜我怎么知道?你一个大士族的弟子当然不知道我们这些寒门的难处。你一生下来就有名师教导,自己家学渊源又深,只要学的不算太差总是能当个大官的。”
郭嘉、满宠赶紧附和王垕,唯有冀州大族出身的沮授假装没有听到。
陈群也不生气,他就是这么一个随和的人。历史上的陈群性格正直通雅,多结友人,虽然看不起行为不检的郭嘉,但也只是私下提醒郭嘉和曹操,从未耽误过正事。而本位面曹操官渡战败,陈群身为颍川士族中的大家子弟,明明可以留在颍川,却不愿抛弃曹操,转进千里来到司隶,他的内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认识王垕后更是多次聚众饮酒,品尝美食,干起了自己往日不喜的行为不检之事。
陈群听了王垕的话辩解道:“我的家族最早也不过就是普通人家,是一代代先辈努力一点点将家族发扬光大,我能出生在这样的家族是我的幸事,但厚土也不应该无视我个人的勤奋。”
啪!
王垕拍掌笑道:“就是这个道理。我的意思不是说士族弟子不好。士族弟子的平均水准总归还是在寒门弟子之上的。但问题是明明有一些寒门弟子更加优秀,却无法被人发现启用。为什么?因为察举的名额都被尔等士族子弟占用了。也就是乱世之中我们能遇到曹公这样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的主公,否则我和奉孝、伯宁肯定还窝在自家的小地方,能当个小吏就算不错了。”
王垕这话说的有点绝对,因为颍川郭氏虽然也是寒门,但名气却比他王氏要大得多,反倒是满宠和他经历类似。
陈群依然不以为意,在他看来察举制确实不算完善,但暂时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办法。也许等他能到达一定的地位,他会想办法改变一下固有的察举之法。
郭嘉知道王垕的脑子里有的是奇思妙想,便道:“厚土有什么想法也说来听听,也许咱们能想出一个新办法来。”
“哈哈哈,我早就想到了,你们等着。”
王垕摇摇晃晃的站起身,从书房拿出一堆手稿递给郭嘉四人。
“前几日荀令君问我关于重建司隶的建议,我便夹带私货将新的人才选拔法一并交上去了,你们且看。”
郭嘉、陈群、满宠、沮授传看了这份名叫《司隶发展规划并人才改革、军制改革书》的策论,四人渐渐回想起前段时日王垕询问他们的各种问题,顿时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不少。
郭嘉连喝了两口水才道:“厚土,你这份策论递上去多久了?”
“怎么也有个五七日了。”
王垕还在装醉,他上书给荀彧后多日没有回复,今天终于忍不住将这份策论拿出来给几名好友分享,顺便看看他们的建议。
陈群手里拿着王垕的策论,双手哆嗦道:“厚土出身寒门,但也是士啊,你是想让曹公永远绝于士族吗?”
陈群这么问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王垕的这份策论除了司隶的发展规划,还讨论了两个新制度的可行性:科举制和府兵制。
————
就在王垕和郭嘉、陈群、满宠、沮授喝酒吹牛顺便将四人吓出一身冷汗的时候,荀彧拿着王垕的这份《司隶发展规划并人才改革、军制改革书》找到了曹操。
“果真是厚土所写?”
曹操还是不敢相信。虽然王垕已经给他带来太多惊喜,但他印象中的王垕还是更擅长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多再会一些医术,这对一个寒门子弟来说很难得了。
比如郭嘉就长于谋略,而对民务就较为生疏。满宠长于律法,却缺少机变。诚然,人是会成长的,郭嘉、满宠现在就比刚来到曹操手下时成长了不少。
但王垕才多大岁数,就算他从娘胎里开始学习,如今不过二十岁,如何能制定出如此详尽的改革之法。
曹操心思一动:“厚土近日主要和谁来往?”
荀彧答道:“除了沮授每日和他在一起,就是奉孝、长文、伯宁三人了。”
曹操点头。
陈群、沮授一个精于内政,一个长于军务,郭嘉有战略素养还能出谋划策,满宠沉稳可靠,再加上王垕这个满脑子古怪主意的家伙,五个人一起想出如此颠覆的改革办法倒也合情合理。
于是曹操又拿起《司隶发展规划并人才改革、军制改革书》,询问道:“文若,你觉得这个策论中的科举制和府兵制可行吗?”
荀彧点头:“可行。但无论司空选哪一策施行,都再也不会得到士族支持。”
前文说过,汉末的政治生态就是士族政治,任何一个势力的成败离不开士族的支持。
袁绍能空降渤海不到一年就全取冀州离不开他巨大的声望,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冀州士族的支持。
曹操一开始能在东郡立足也离不开东郡士族张邈、陈宫等人的帮助。曹操势力能够在建安元年之后短短五年就占领整个中原则完全离不开颍川派士族的身影。至于曹操麾下武官,更是多出于谯县士族。
实际上袁绍和曹操本就是大士族出身。袁绍身后有豫州袁氏,曹操身后是曹氏、夏侯氏两大家族。
但现在曹营离开了士族遍地的中原,在汉末就等同于离开了最大的人才群体。想想蜀汉后期人才是多么的匮乏,也许不用袁绍发起进攻,只要再过十年,蜗居在司隶的曹操阵营就会因为缺乏人才而土崩瓦解。反倒是袁绍,在占领了中原后将顺势接手本属于曹操的海量人才储备。
还有军制的问题。汉末军制本质上就是士族私兵所有制。士族自己组建私兵,拥有私兵的管理权,再从族内选择领兵的代言人。代言人代表身后士族再去投靠拥有朝廷大义的各路诸侯。各路诸侯争战的同时要保证麾下士族的利益,因为这些士族就是诸侯势力内部的股东,人家投奔你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复兴大汉。
为什么李典不是五子良将?还不是因为曹操不敢重用他。李典代表李氏,李氏的私兵也一直在他们一家的掌控中,先是李乾,后是李整、李典。
又比如刘备在占据荆州大半的时候已经有亲儿子刘禅了,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继承人还是刘封?还不是当时刘备势力内部全是荆州出身的士族,他不立刘封这个同样荆州出身的继承人可能吗?反倒是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势力内部荆州派死了一大群,荆州派风光不再,刘封才被卸磨杀驴,换了亲儿子刘禅做继承人。
在王垕原来的位面,曹魏势力在占据天下大半后却叛乱不断,也和曹操、曹丕、曹睿三人一直打压士族有很大的关系。最后曹爽这个弱智被司马老贼一招翻盘,汉末士族才彻底没有了掣肘。士族捧起来的司马家掌权最终建立了西晋这个士族国家,但西晋是个什么拉跨的玩意大家应该也都清楚。
好了,书归正传。
正是因为汉末的一切都是士族在说了算,一旦曹操使用了科举制和府兵制这两个完全将士族抛到一旁的制度,曹操势力必将遭受全天下士族的围攻。
曹操举棋不定,荀彧这个颍川大士族出身的汉室忠臣也同样坐立不安,
荀彧是真的大汉忠臣,他很敏锐的发现科举制和府兵制一旦施行,大汉说不定真能够复兴,但他的出身有让他没有勇气去施行这两个政策,这才找到了曹操。
曹操的内心是很想立刻推行这两个新制度的,但到了最后,他还是决定再咨询一下王垕这个“创始人”的意见,假如能把其四个人也聚到一起就更好了。
“来人,召司空府掾属王垕、军师祭酒郭嘉、西曹掾属陈群、雒阳令满宠、掾属王垕的属官沮授明日未时来司空府中赴宴,嗯…家宴。”
家宴也就是非正式宴会,和王垕家今日类似,可以带家眷的那种。自有司空府侍从将此事记下,待来日邀请王垕五人。
实际上曹操的这个态度就表示他已经认可了这份策论的两种制度。
荀彧起身行礼,准备离去。
就在荀彧已经倒退着走出房间的时候,曹操突然问他:“文若,你说我做的对吗?”
荀彧站住身体摇了摇头,表情凝重:“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我一定会被开除出荀氏,再也不能回家了。”
————我是分割线————
三国小知识:正是诸葛亮向刘备提议处死刘封,但亮哥是荆州派老大,为什么要处死刘封呢?有人认为是当时的刘备内部荆州派掌门人亮哥将刘封卖了好换取东洲派的支持,两派合力继续压制刘备实力内的其他派系。而在刘备死后,诸葛亮的丞相府中高官几乎全部出于这个两个派系似乎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不过这都是阴谋论啦,也可能就只是刘备想让亲儿子上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