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日子里,那个闪闪发光的人,在我们眼里,是带着最美的滤镜的,与之相关的一切,都会被我们无限放大,曾经的我们,又何曾不是如此呢?
他们的爱情,也会会经历两个人的慢慢成长,相处中,互相之间的那些幼稚,也会在相处中慢慢变成给对方的好。
但是当你学会爱的时候,是需要代价的,多数人无法或者不想接受那份代价,而选择投身新的感情,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恶性循环而已。
生活里,我能听见别人对爱情的称颂,而我只好保持沉默,把自己想成石头,一个布满裂缝的石头,或许我们都曾深陷其中。
举个例子,当我文思泉涌之际,我每看到一颗星星,就多一种疼痛,那些美好并不属于我,我的归宿是天空,在月亮最高时,四周弯成一张弓,而我是一棵带血的残破箭簇。
简介里说,(又耳)是一段自白书,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段脑海中的记忆,所以,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你可以把它当故事,也可以不把它当故事。
青春里的美好与我们环环相扣,青春里的疼痛,也会与我们形影不离,我们想起曾经大学里的爱情,是一个怎样的状态?那些美好的瞬间,那些单纯的誓言会不会让你想起米记忆里的那个人,那些幼稚的争闹,那些被放大的误会,会不会让你想起你曾经遗憾没有好好说出口的话?
就在我写这这些之前,我刚好读完了《复活》,《静静地顿河》还差一半,《百年孤独》才开始。关于《复活》我只总结出两个字来。
——救赎,想到这两个字时我又联想到了这两三年的很多事,属实说,当时并没懂,但现在又貌似懂了,犹如我曾看过的《安娜•卡列尼娜》。
关于情感这个话题,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
其实吧,犹如鸟过长空,天空不会留下翅膀的痕迹,但它已经飞过;
有时,人的成长也伴随着后知后觉,犹如是一次彻底顿悟后的再理解。
而我,当然也不能例外。
今年,可算是我遍历一些“青春”的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年。
“时间常在,美好不驻”
——这是我成长的又一次顿悟。
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变化莫过于,对过往很多的爱都说了,不爱或是再也不见。
比如,我打小就爱吃的雪糕、冰激凌,我曾为买它艰难地抉择过,也曾为许多不切实际的痛苦地纠结过。
曾以为我会在这一时刻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