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说,“当初我见到那件磁州窑盖罐时只是看着挺漂亮,剔刻很美,品相一流,最难得的是器盖完好。但是怎么看也看不到大清,所以只出了150块钱,卖家也没啰嗦就成交了。拿回来之后我还是有些忐忑,便找了几个行家过来掌眼,可谁也没说出个道道来,后来就按清代的卖了。直到有一天,在av的鉴宝节目里又看到这只盖罐,专家鉴定是北宋磁州窑白釉刻缠枝牡丹纹盖罐,我一下就傻了。后来听说这只盖罐在秋拍上拍出了500多万,老后悔了~”他虽然嘴上说后悔,但面上看起来风轻云淡,看样子已经放下了,也是,能在这么个小地方一呆就是几十年,野心肯定不大,至于钱财这东西,自然是多多益善,毕竟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想必老杨也是看透了这一点。“那你这只罐是?”林剑指着柜台里的罐子问。既然真品已经卖了,那眼下这只肯定是仿的。“仿的,也是巧了,这事过去没多久,我就在摊儿看到了这只一模一样的罐子,我就想买回来留个纪念,也算是给我提个醒吧。”林剑微微颔首,老杨的心态能够理解,毕竟是自己亲手放掉的宝贝。其实在古玩市场上“捡漏”和“卖漏”的事经常发生,一个人具有再多的知识,见过再多的世面,也终会有弄不明白的东西。老杨能有这样的收藏理念和经营心态已经让人十分钦佩了。听老杨自己说,他原本是集邮出身,后来集邮不景气,他就开始学着玩古玩杂项,兼学纸品,由于很是用功,因此进步很快。一次老杨壮着胆子买了一件清代瓷器,找到行家一看,开了个小门儿,不但东西保真,还捡了一个“小漏儿”。老杨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运气占了大半,用他自己的话说,“嗨,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后来还有一次,老杨把一幅字画卖便宜了,朋友都替他惋惜,老杨又是一句,“嗨,总得让人家过个年呐~”就冲这份儿心态,也难怪他能平稳的接受一夜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要知道那可是十年前。原本“捡漏”的概念没有一个等级的定律,只是圈儿里的人们把它传奇和神化了。捡了一件瓷器、一件书画,亦或一件青铜器等等,和捡一本文献、一枚票证,或者一纸婚书等等,其实都一样,只要比正常价便宜百分之十就叫“捡漏儿”,如果便宜百分之百以上那就是“捡大漏”了。老杨因为出身就是玩邮票的,所以在收藏纸品方面也算是行家,在他三十年走马古玩市场的生涯中“捡漏儿”是常有的事儿,当然不至于惊天动地,但也是习以为常了。如今他的柜台里就摆了很多邮票、旧书之类的纸品。当今华夏的古玩市场也大概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