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沉重的唔了一声,没有继续话题的意思。
善于说废话的太子,往往未必真的会成为废太子。
在这些年的是是非非中,德宗心里清楚,太子李诵,已经交出了他可以保住储君之位的答卷。
帝国的献俘仪式,在《大唐开元礼》中有清晰的规定。一言以蔽之,献俘的本质是告礼,因为出征前要在太庙、太社祭拜祖先,祈求庇佑军队大捷、平安归来,故而献俘这一象征着胜利的仪式,也要告庙、宜社。
然而普王李谊在盐州城下飞传御前的奏报言道,时下外患固炽,内忧(淮西)亦未绝,安西军是多年来忠于朝廷的四镇边军,神策军是天子麾下愈来愈壮大的亲军,故而此番,献俘为辅,讲武为主,耀扬边军的忠诚和亲军的英姿,才能既震慑四夷,更敲四方藩镇。
天子赞许了侄儿的创新,将讲武、献俘合二为一,直接放在含元殿前举行。
吉时已到。
礼官高唱。两支队伍,自高耸巍峨的丹凤楼五扇城门中鱼贯而入,很快就区分了上、中、下三部分。
两边队伍之间形成的“中驱”道上,朝廷的礼官完成焚香祭拜、啐酒莫爵的简化仪式后,大理寺卿来到下跪的吐蕃俘虏前,宣读其父国之罪状,以及唐廷特赦之恩。
李谊、皇甫珩、郭钢,还有那穿着杜光彦朝服的薛都尉,并默沙龙等两军副将,一字排开,几位祝帅斋郎端着从太庙诸位先帝神座前请来的胙肉和酒,向将帅们一一敬上。
站在最中间、正对着含元大殿的李谊,目光越过琉璃碗的上缘,直勾勾地盯着远处大殿之上那个常常接受朝拜的衮冕身影,以及他一旁的黄袍身影。
礼官再唱,讲武开始。
两军的几名旗令官,迅速地纵马出列,分别驰到含元殿下正南山墙,和东西两侧的翔鸾、栖凤二阁处,下马上阶,立于三军能看到旗语的醒目处。
彩旗引领,金鼓传音,神策、安西二军在东西两厢,变幻方、直、锐、曲、圆五个阵型后,开始从平常金吾卫设置仪仗之处,往广场中央的中表处三驱,表演“三军进止之节”。
中天的一大团云朵被秋风吹散,白日照耀到含元殿琉璃瓦上的反光,突然映入普王李谊的瞳仁时,李谊欣喜听到北边第二道宫墙内,传来的喊杀声。
王希迁!是王希迁带的北苑右厢神策军,和王府的甲士,一路突破延英殿和思政殿的第三道宫墙,穿过集中了中书、门下、御史台等办公机构的外朝,直往含元殿上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