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姑见郑大牛把自行车停在供销社门口,忙问道,“你要买东西吗?”
“几个月见不到女儿了,进去为她买些吃的。”郑大牛解释道。“媳妇,你在这儿稍等一下,我马上就回来。”
他架好自行车,就一脚跨进供销社。
这家供销社,名义上是归集体所有,但实际上还是原来的夫妻二人在开,所以,每天晚上打烊较迟。而且货物品种较多,一般日常用品都能买到。
不一会儿,郑大牛就从供销社出来,为周秀姑买了几只发夹与头绳,另还有三四个包裹,是用牛黄纸和油纸包着的。
周秀姑是第一次来小纪乡里,郑大牛对这里很熟悉,这不仅仅因为他是小纪乡人,更是他作为杨村村干部的一员,常来乡里开会,对乡里的每条街道,甚至每个小巷子都稔熟于心。
周天奎作为乡里的副乡长,主管农业生产,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三间小平房。
这三间小平房,不是杨村的土坯房,而是实打实的红砖乌瓦的房子,农村俗称“大瓦房”。
周秀姑随郑大牛七转八转的,终于来到周天奎的住处,开门的是他老婆张长芳。
张长芳见是他们二位,并没有什么惊喜,而且言语间有些冷漠,“你舅舅还没有回家,大概又到哪儿喝酒了。”
周秀姑一头雾水,舅舅?喝酒?这两个关键词,无论如何与二哥周天奎都联系不上。
她以为郑大牛带着她摸错门了,可仔细瞧瞧眼前之人,确实是张长芳本人不错,不过打扮比以前时髦多了,长长的头发好像卷曲着,像是烫过一样。
周秀姑提着两瓶酒刚要进屋,张长芳扔过两双拖鞋,“你们进屋前把鞋子换一下,你们舅舅现在爱干净了。”
“长…”她刚要喊长芳的名字,说一半缩了回去,“二嫂,你说的舅舅是谁呀?”
“你呀你呀,真不懂人情世故。”张长芳已泡好两杯茶水放在桌上,
“在我们杨村,结婚有小孩子后,都要改口,按孩子的叫法称呼对方的,比如我这个二嫂,就应称呼舅妈,你二哥就是舅舅。”
周秀姑一时转不过弯来,愣在那儿。
还是郑大牛反应快,换好拖鞋,把手中的礼物很礼貌的交给张长芳,“舅妈,我俩来得急促,这点小礼物不成敬意。”
“你看,还是我家姑爷懂人心。”张长芳接过礼物,“姑爷,请喝茶,这是上等的毛峰,你品品。”
郑大牛端起一杯,递给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