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完美。
否则按大秦法家那套,“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关中父老们根本不该,也不敢生出“战争结束了,我们应该能过上好日子了吧?”的想法。
本以为丞相王绾会第一个发言,孰料廷尉李斯抢先道:“臣请大王缓刑罚,薄赋敛,得众之心!”
嬴政看了眼李斯,他觉得自己终于彻底明白了李斯是个什么样的人——李斯是个为己的聪明人!
什么儒家、法家,都不过是李斯头上的一顶帽子罢了,是李斯用来达成他目的的工具而已。
在李斯心中,应该有这样三等划分:他自己为一等,法家为一等,其他为一等。
当他利益没受到影响时,法家高于其他,他会践行并施展法家思想,这也是李斯在大多时候所展现出的;可当他利益受到影响时,就算是法家,也可以被他灵活地丢到一旁,就如此时。
李斯信奉法家思想,只是他更信自己的利益,所以他才会参与胡亥和赵高篡改遗诏中来。
有人说李斯是为胡亥、赵高所逼迫,才参与进来,那胡亥和赵高可真不得了,能强逼一位有实权的丞相。
更可能是李斯认为扶苏上位会对他不利,被胡亥、赵高一游说,自愿参与,只是没想到胡亥、赵高凶残到连他这个合伙人也不放过,想差了一招,落得个具五刑、腰斩、夷三族的下场。
如果他支持扶苏继位,以扶苏的性情,就算扶苏不喜他,不会让他继续呆在大秦朝堂,十有八九也能得个善终。
但李斯太贪,贪从龙之功,贪恋权势不去。
‘李斯既不信法家,也不忠君王,他只是忠于权利罢了。’嬴政心中评价到。
丞相王绾道:“廷尉所言甚是,确实需缓刑罚,薄赋敛,关中父老皆有此念,为人心之所向,若逆而为之,必成祸患;反之,若顺势而为,大王必能更得关中父老之心,于国有利!”
“只是缓什么刑,薄多少赋,须得商议,不可急促间便发于天下,且还须考虑齐、楚、燕、赵、韩、魏等地。”
说到这,王绾没再讲,有些话自个儿知晓,但未得君王应允,不好直说。
见王绾停下不言,嬴政道:“丞相既有所得,何不仔细讲与寡人?寡人不会因言而罪!”
王绾向嬴政一礼,这才道:“大王言还派人前往原六国各地察访,竹简尚未送回,但不妨一猜六国各地之民会有何念?”
“在六国中,大秦有‘虎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