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其他类型 > 泥石流1 > 1982卷5:推出重奖劳模政策

1982卷5:推出重奖劳模政策(1 / 1)

在办公室里,荣誉挂满了四壁。

面对这样的办公室,面对这样的荣誉,面对这样的昨天,朱先进过去也曾骄傲过,也曾光荣过,也曾自豪过,但是今天,他面对这一切,他心里却是莫名的压郁。

这每一块匾,每一个奖牌,每一张奖状,每一个奖杯,都是他无法跨越的山峰,无法光大的经典似的,他仿佛注定只能被这一切埋葬,你说他心里有多少的迷茫。

人生就这鬼东西,总是不会满足于现状,人不满足是好事,也是坏事。不满足,就有斗争,就有奋斗,固然是好事,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都是不满足的结果。当然,这不满足,也助长了人性的贪婪,人性的尔虞我诈,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的出现,很好的遏止了人性的欲望,人性的贪婪,这是比佛教、基督教、儒教最具说服力的教义,也是普渡从生的全新定义。

回想自已参加工作,为国争光,为人民服务,厂兴我荣的理念,贯穿着自已的前半生,那是多么激情的时代,活在一种精神中,活在一种责任中,每当回首起来,也是无比的自豪,为中国纺织工人自豪,为三线人自豪。

人生不能没自豪,养家糊口那不是自豪,那是生活,纯属一个人原始活法。但参加过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战过天,斗过地,为人民服务过,那就是别样的人生。

当时,朱先进走在街上,他就有过这样的自豪,见人家穿的衣服好看,他都感觉有自已的贡献,看到人民解放军草绿色的军装,他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这一切占据着他的青春岁月,他是那么的充实,他从来就有面对着鞋山湖哭涙过,他就认为自已在这里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也是光明用在事业上。

但是今天看到这些荣誉,这些成绩,这些骄傲,这些闪光的青春,他竟然流泪了,迷茫了、无助了,无力了,他好像自已再也不可能辉煌,再也不可能会有超越。

然而,在他无助的时侯,在他徘徊,在他踌躇的时候,他总习惯性的为自已点一支烟,他仿佛能借着那一缕烟云雾绕,就能摆脱无力、无助和无望似的。

6806厂是一个具有光荣纺织企业,省市级劳模不说,还出过国家级劳模。

一个响当当的工厂,不能在他手里默默无闻,不能在他手里偃旗息鼓,不能在他手里丢了脸,当然,更不能在他手里销声匿迹了。这就是朱先进的压力,就是朱先进的困惑。

毕竟他身上还是澎湃着为人民服务的激情,流淌着工人阶级必须切的斗志,胸怀着为国争光的无限责任,他没有压力,没有困惑就不正常。

昨天,胡厂长也在他办公室坐了一会,说的更多的也是工厂的昨天,昨天已经成了历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未来是个未知数,大家都在期待,期待就是希望,期待就是压力,期待就是新生,期待就是诱惑。

胡厂长也谈了留人的问题,这点与朱先进不谋而合。

为此,朱先进推出了一条新的激励措施。工厂一贯推行层层评劳模,每个班级、车间、分厂,都有自己的先进个人、先进班组或劳模。这次工厂规定对于获得市级劳模的员工进行重奖,一次奖励1000元,国家劳模一次性奖励5000元。那时一千元可是一个工人半年的工资,一千元可做一栋二百平的别墅。

方案出台后,朱先进、李长生、胡兴华一行专程去看了两个人。

一个是后整理车间的郑小凤,一个是老劳模黄红梅。

前几年,后整理车间员工郑小凤在工厂比赛中脱颖而出,拿下工厂纺织女工金手指奖。之后多次参加区市组织的纺织女工技术比武活动,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接见。

从此,郑小凤越干越有劲,越比越谦虚。她铆足了劲,一心要拿全省的冠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中秋前夕举办的全省纺织女工多凤凰奖争夺赛中,郑小凤一路晋级,最后以一分之优,战胜上届金凤凰奖得主,成功拿下了金凤凰奖,成为全省为之骄傲的新时代纺织女工。

市省总工会分别授予郑小凤“优秀纺织女工”、“巾帼建功立业劳模”称号。

朱先进为兑现承诺,特意要求厂工会、生产部安排了一场颁奖典礼。并要求每个车间都要有节目,以示祝贺!

能有今天的成绩,那是十年磨一剑的有结果。

郑小凤不仅善于琢磨,也能吃得常人不能吃的苦。每晚,当其它工人都已睡下,他便关上了宿舍灯,继续到走廊练习。郑小凤一步步练习到一分钟能接头20个,21个,23个,从23个练到26个,就用了半年我的时间,40秒内就能处理完断经,让织布机重新工作。

能有成绩,郑小凤也是多年刻苦练习纺织技术的结果。

通过刻苦训练,不到半三年,郑小凤练就一个绝活:每分钟可以处理接头26个,比同年进厂的姐妹多了近十个。在年初工厂开展的技能运动上,郑小凤打破了工厂断经停台处理纪录,并取得技术能手称号。

了解纺织行业的人都知道,纱条的接头工作是门非常精细的技术活。一个完整的接头动作,需要分解为拔管、找头、引纱、套钢丝圈、插管等多个步骤。

上世纪70年代末,全省召开劳模大会。会前,省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郑小凤的上报材料半信半疑,“每分钟26个接头,这怎么可能?”于是,省里组成调查组来到6806厂,对郑小凤进行现场测试。

当时的架势非常严肃,都是想看看一个劳模到底合不合格,省里来的工作人员当场拿出了秒表。全厂的工人都围过来了,真是千目所视,紧张得很。

郑小凤一上场,镇定自若下来。26根纱条的接头过程就像魔术一样,一条完整的流水线作业,没有一丝停顿,一气呵成,展示了一分钟接头26根、质量无白点的全省纪录风采。

1980年初,郑小凤来到人员流失严重的布机车间丁班担任轮班长。在工作中,郑小凤探索总结出一套“一停二看三查”巡回法,并手把手地教给组员。一个月下来,提高生产效率达百分之十以上,并在全车间推广。

郑小凤不仅是一位善于思考、爱钻研的轮班长,更是一位年轻的“老师傅”。

六年来,郑小凤先后带出五十多名徒弟,其中三十九人当上了质量标兵、操作能手。

1980年来,郑小凤先后荣获“鞋山湖市好人奖”、“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当然,她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也离不开当时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模范的大氛围和她有个好师傅。也就是当过朱先进师傅的黄红梅。

黄红梅,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模劳模,五六十年代的纺织工人的杰出代表。

1931年出生的黄红梅十三岁进入纱厂做纺织女工。新中国成立,黄红梅迎来人生的转折。

她突然就有了工人当家作主的感觉,干劲也更足了。她要拼命做,报答党,报答祖国。

凭借她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习惯,很快她脱颖而出,当班长了,班长是员工自己选出来的,再也不会看不到太阳了,工作起来,有盼着,有主人的精神,从来不感觉辛苦,她总想自己真是命好,赶上了好时候。

1953年,全国纺织工业部评选劳动模范,那是新中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的劳模,厂长就把黄红梅和她所在的班都报了上去。

当时她还不愿意,问厂长干嘛要报她?

厂长说:全厂你们班好,全班你是业务最好的,照看纱锭数最多的,浪费最少的,等外品最少的都是你,卫生又是第一也是你,当然只能报你。这可是为厂争光,为省争光,为国争光的光荣任务,你们一定行的。

当时黄红梅一人可以照看1000个纱锭而绰绰有余,别人在纺纱机前手忙脚乱,地上线头、棉线乱七八糟,能照看800个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她却可以很悠闲地来回巡检,并把地上弄得干干净净的。

于是黄红梅的成绩就逐级上报,对比下来,她是全厂最快的,也是全省五十多万名纺织工人里技术最好,手脚最快的,最后上报到了纺织部,她也技圧群雄,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人劳模。

1953年的夏天,黄红梅第一次进北京参加表彰大会。

那时坐火车去北京,要三天三夜才能到达,中途还要转车。

那是她第一次离开鞋山湖,她放眼车窗之外,盛夏烈日,农民都是打着赤膊在田里劳动,她感觉自己是多么幸运,在车间里风不吹,雨不淋,太阳不晒,和农民伯伯相比,她还谈得上什么辛苦。他在火车上还在琢磨着如何使自已做得更好,做得更快,如何让更多的姐妹提高产量,如何让黄红梅班组培养更多的优秀女工。

那一刻她认为纺纱工的责任真的很重大,她心里暗暗地发誓,要多纺纱,让农民,让天下的人都有衣服穿。”

那次开会她见到了毛伟人,“在中南海的怀仁堂里,伟人像升腾起的太阳扑面而来。”黄红梅回忆说,她当时激动得眼泪直流,嘴里喊着伟人,手在鼓掌。

回来后,她给自已规定,每天都要坚持下班再加班三小时,努力寻找更好更快的操作方法。

转眼,到了1956年1月的一天,她下了夜班在家里睡觉,下午五点钟厂里工会领导把她叫醒,说要她去作报告,黄红梅还奇怪,下午五点钟作什么报告。

她赶到现在的鞋山湖展览中心会议室门口,就看到当时的鞋山湖市市委书记刘方在叫她,“快进来,首长等你好久了!”

她没反应过来,“可能是市总工会的首长吧?”等一进屋她才发现,坐在门对面的是红太阳。

见黄红梅来了,伟人便主动跟黄红梅握手,她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只是笑,伟人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黄红梅回答:“我是纺纱工人。”

伟人说:“纺纱工人厉害啊,我们全中国人穿衣服就全靠你们了。”大家都笑了。

黄红梅回忆说,会议室里还有一些她不认识的人,有人给她搬来椅子,就放在伟人旁边,她坐在那里,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晚上回到家里,黄红梅激动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上班,出于保密的需要,她也不能跟工友们说见到了红太阳,一直忍着,忍了好几天。直到人们看到新闻联播,人们才知道她见到了伟人,见到了红太阳。

见到伟人她感觉到作为纺纱工人的荣耀,她要听伟人的话,要更加努力工作。

从此,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作为全中国纺纱速度最快的纺纱工人,黄红梅先后获得了全国所有的劳动模范奖项。

而她也前前后后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黄红梅说得最多的就是“自己从旧社会纱厂的一名童工,成长为新中国的劳动模范,还走上了管理岗位。自己的人生就是新中国纺织工人的写照,就是主人翁的写照,就是工工阶级的写照!”

叶常青一说起黄红梅,都要说到反哺二字,一个纺织工人都有这种觉悟,想让天下都有衣服穿,这种反哺精神就是主人翁精神。

只有懂得反哺的人,才会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如今,纺织工人自豪感依然如昨,但是如何光大纺织工人的明天,朱先进一刻也不敢懈怠。

这就是他的压力,他的困惑,他的迷茫。

最新小说: 苦蹉跎 诡玉夺魂 重生农家恶妇 农门医香:皇叔请自重 终生制情敌 佩妻 贫农大魔师 茶园贵女 喜农门 种田妻主有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