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站,修在一起,纯粹是为了方便别人转站。
按道理来说,工业化刚开始的时代,是不会有市内铁路,也不会有同站换乘的,但是霍海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在一开始就把这个实现。
现在是大汉工业不行,要不然霍海都不会把铁轨铺在路上。
根据霍海的经验,其实是不能让车从地面走的,应该让人从地面走。
前世得到的经验,发达国家一开始修路修的早,全都是人让车,很多繁华地带就喜欢修建人行天桥和下穿过街隧道。
包括国内大城市的核心地带也多是这样设计的。
但是随着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巨大国家城市化时,直接就把国外那些经验全部给推翻了。
其实,人才应该在地面走,地面通行。
巨大的道路为了不堵车,应该在过街时,在直行道上修建下穿隧道。
铁路,应该全面架高架桥出入城。
如果铁路从地面走,就会把地面交通分割成两段。
明明只隔了一条街,不到百米,这个方向的百姓却再也不会往对面流通了。
这样一来,经济活力直接就被切了。
如果人能从下面走,铁路从天上走,那么铁路给这个区域进行经济商业和效率赋能的同时,地面人流量也不会被切割。
这才是王道。
但!
大汉没钱。
霍海也只能在很多大路口设计了过街的问题,把部分路段抬高,让下面能通路。
绝大部分地方依旧是下穿人行道。
但这已经够高级了。
而整个铁路的设计,也并不是简单的拉网。
目前北站一横一竖两条铁路并不是城际交通的最终模样。
第二谷坑还预留着地铁的空间。
除此之外,运河两岸现在还是巨大的采沙区。
这河沙早晚是能取完的,到时候,采沙区会贯通又一条宽阔滨的河路出来。
加上两横的城市铁路线,以及老城绕城的长安大街(一环)北段,以及形成两环公路两环铁路。
这对于这个时代的长安来说,那已经是顶配了。
这个设计,基本上已经能保证三辅之地总人口突破四百万以及内燃机汽车大流行之前,整个北城不会出现交通拥堵。
在站台前,看完目前整个长安城北的交通规划,刘彻叉着腰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