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所谓大学,就是本身已经学过读书认字的儒、法、黄老道等人,去学习简体字和普通话的地方。
儿宽很被他老师看中。
主要是这人故乡就透着邪性。
人那个地方能出个姓孙的武圣,你怎么知道他会不会再出一个姓儿的牛人?
再说人姓儿,比姓孙的高一辈,搞不好是武圣孙武的超级加倍版本。
于是,本来就因为行为艺术很出名的儿宽,在大学也成为了学习典范。
你说这人的运气就是挡不住。
或者说历史上就该有他这一号人。
在历史上,他是太学依靠考试选拔人才为官第一人,也就是科举考试前就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员的第一人。
而现在太学考试没了,他成了……大学考入朝廷为官第一人!
举孝廉制度停了之后,刘彻没有急着把所有政策都定下来,而是做了很多尝试,各种各样的尝试。
自然也包括大学考试。
儿宽这一类的人,可是五经和新学同时精通,这肯定是优质人才啊。
于是去年,刘彻尝试组织了大学考试,从中选拔了一批人才。
甚至于,大学考试,还因为刚好迎来了文翁赶到长安,所以还是文翁这个江湖老前辈亲自主持的考试,成了主考人。
你说这是汉代版科举也行,说是汉代版国考也行。
反正儿宽名列第一。
名列第一后,刘彻就安排儿宽当官。
这个官,不是别的官,而是一个新官职,司科,可以理解为朝廷驻研究院特派员,也可以理解为科学院朝廷支部委员。
而儿宽就在研究院工作,实际上就是帮刘彻盯着研究院,帮研究院的人协调解决官方的文件审批问题和其他资源调配问题。
但实际上,目前来说,这些事儿都是霍海的人在安排,都是项绪一个人包了。
自然不可能发生多少矛盾,这个官职在这儿是为了培养研究员们走流程,万一以后项绪调走了,这个工作就要有强度了。
但目前为止,儿宽至少没事干。
于是儿宽也进行研究。
毕竟,他的同学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加入了研究院。
原因是,大学没考上没成为官员,那就去研究院,去研究院搞研究还有很大可能被刘彻看中成为官员。
他们都是为了官才来搞研究的。
而儿宽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