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隋唐风云 > 第17章崛起

第17章崛起(1 / 1)

杨素崛起

当宇文邕所率领的六万主力军队正开拔之时,一个21岁的年轻小伙突然站了出来,自称甘愿当先锋去打头阵。

宇文邕看着眼前这个器宇轩昂振振有词的少年,点头一笑,当即表示同意,宇文邕认识这个人,此人叫做杨素。

杨素,字处道,出生弘农杨氏,世代为官,属于高干子弟。说到弘农杨氏,我们不得不解释一下。

杨姓,是当今中国最庞大的姓氏之一,人口超过五千万,而杨姓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传奇而显赫的家族,这个家族就叫做弘农杨氏。之所以叫弘农杨氏,是因为这个家族的祖先长期居住在弘农华阴,具体就在华山脚下的华阴县,甚至流传有“天下杨氏出华阴”的说法。

这个家族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楚汉时期刘邦的手下杨喜。在垓下之战中,项羽于乌江自刎,杨喜等五人亲手把项羽的尸体分成了五份,因而杨喜便获得了刘邦赐予的赤泉侯的爵位。后来,杨喜的后人中,出了一位西汉王朝的丞相,此人叫做杨敞,杨敞就是华阴人,杨敞也成为了弘农杨氏的第一世。

到了东汉时期,这一家族开始迅速地发展壮大,壮大到什么程度呢?史称“四世三公”。“四世三公”,很多人并不陌生,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袁绍的家族就是“四世三公”。所谓四世三公,意思就是这个家族有四代人做高官,且做到了三公的位置。而在东汉时期,可以称得上四世三公的,只有两个家族,一个就是袁绍的“汝南袁氏”,另一个就是“弘农杨氏”。

东汉时期,弘农杨氏,也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此人叫做杨震,做官做到了太尉。杨震也是一位名满天下的大儒,桃李遍天下,朝中很多官员全都是他的学生,世称“关西孔子”,而且还留下了“四知”的美名,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人称“四知先生”。

后来,弘农杨氏还出了一系列著名的人物,诸如汉末名士杨修、西晋权臣杨骏等,杨骏和他的两个弟弟甚至在西晋时号称“三杨”。

就是因为弘农杨氏的名气太响、太牛,所以有很多人都想巴结杨家,甚至想混入杨家的家谱,杨坚便是其中之一。

《隋书》称杨坚是出自杨震之后,标榜自己是出身名门,可事实上呢?这不过是牵强附会,给自己脸上贴金,杨坚一家和弘农杨氏八竿子打不着。具体原因,现代史学家已经得出了确凿的研究成果,理由也有若干,我们只举两条。

第一,杨坚的父亲叫杨忠,而杨震的曾祖父也叫杨忠。也许你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劲,但是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门第等级观念非常强烈的士族社会,和自己的祖先取一样的名字,这就犯了祖先的名讳,作为第一等士族的弘农杨氏,尤其看重这个,绝对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杨坚和杨震根本就不是一家子,杨坚根本不是出自弘农杨氏。

第二,杨坚的母亲叫做吕苦桃,所谓人如其名,苦桃这样的名字一看就不是大户人家的闺女。事实上,吕苦桃起初只是个农村妇女,家里人也都是靠种地为生的庄稼人。由于杨忠早年落难于山东,杨忠和吕苦桃才得以相识,并最终私定终生。在讲究门第观念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高门大族是最讲究门当户对的,如果杨坚真的是弘农杨氏之后,他的父亲杨忠怎么可能会娶一个农村妇女为妻呢?毕竟这不是《西厢记》,也不是《牡丹亭》,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这样的壮举,一般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而杨素一家,则是正宗的弘农杨氏,名门望族之后。杨坚姓杨,杨素也姓杨,同样是姓杨,怎么做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呢?

杨素自幼勤奋好学,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书法也是一绝,且长得一表人才,史书记载“美须髯”,活脱脱一个关公在世。

杨素的父亲杨敷,曾领兵驻守在汾州,某一天突然遭到北齐五万军队来袭,而当时的杨敷根本毫无准备,手下的兵力仅仅只有两千。杨敷并不是韦孝宽,他创造不了军事奇迹,因而这一场战役的结果,我们可以按照一般逻辑来推测——必败无疑。

杨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将军而已,虽然没有什么卓越的军事才能,可也是一个铁血的汉子,是一个愿意为国捐躯之人。杨敷并没有轻易投降,而是选择了坚守,并且宣誓,人在城在,誓与敌寇血战到底!

最终,在北齐五万兵力的团团包围和猛烈进攻下,杨敷终于扛不住了。在一片战鼓和冲杀声中,杨敷带领着士兵浴血奋战到了最后一刻,两千人无一人投降,直到全部殉难。

然而,就是这样一样英勇的烈士,死后却得不到朝廷的追封,原因很简单,这是一场败仗。

难道只有成功才算是英雄,失败就不是英雄了吗?杨素想不明白,自己的父亲与敌人奋战到了最后一刻,换来的却是国家如此的报答。

愤愤不平的杨素便上表申诉,请求朝廷给予追封。宇文邕看到杨素的上表,却对此嗤之以鼻,置之不理,一个败军之将,不惩罚你就算不错的了,居然还讨要追封。

杨素并不灰心,他誓死也要给父亲正名,为父亲争得应有的荣誉,他不想让自己的父亲含冤而死,就此白白牺牲。杨素接二连三地上表申诉,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父亲奔走呼号,这立刻引起了宇文邕的震怒。愤怒的宇文邕,当即表示要处死杨素。

在这生死关头,杨素大声呼号:“侍奉一个昏庸的天子,死就死了吧。”说完便仰天长笑。

这一幕瞬间让宇文邕震惊,并不是因为杨素骂自己是昏君,而是宇文邕被杨素这孤注一掷的勇气威慑到了,在杨素的身上,宇文邕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似乎看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样为坚守信念而执着到底的人。宇文邕当即释放了杨素,并从此对杨素刮目相看,同时,也对壮烈牺牲的杨敷予以追封。

宇文邕从此对杨素礼遇有加,任命杨素为自己起草诏书,杨素起草文章,每每下笔立就,且文采华丽。宇文邕嘉奖道:“好好努力吧,以后不愁没有富贵的日子。”杨素却回答说:“臣只怕富贵来逼臣,臣却无心谋取富贵。”杨素满满的自信,让宇文邕更加欣赏和赞叹。

也就是575年,宇文邕下诏伐齐的这一时刻,杨素感念于父亲当年的英勇不屈,为了继承父辈的荣光,杨素毅然决然地向周武帝宇文邕主动请缨。

起草诏书,舞文弄墨,玩弄笔杆子,这并非杨素真正的人生理想,真正的人生应该是像父亲一样,上阵杀敌,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这才是真正人生夙愿。

世界上的机遇很多,就看你懂不懂得把握,而杨素无疑就是一个懂得把握机遇的人。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为他赢取到了第一次领兵出征的机遇。

最终,在北齐五万兵力的团团包围和猛烈进攻下,杨敷终于扛不住了。在一片战鼓和冲杀声中,杨敷带领着士兵浴血奋战到了最后一刻,两千人无一人投降,直到全部殉难。

这里似乎有点小问题,杨敷并不是在守城时殉难的,而是突围时被俘的,后来在北齐国都邺城忧惧而死的。

伐齐失利

公元575年农历七月三十,以宇文邕为首的六路大军,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了。

而当北周的军队进入北齐境内之时,宇文邕发布了一条耐人寻味的诏令,“禁伐树践稼,犯者皆斩”。意思就是,我们要讲文明、树新风,不践踏路边花花草草,要爱护一草一木,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不要践踏庄稼。

还没打败北齐,就已经把北齐的国土当做自己的国土,把北齐的一草一木当做自己家的一草一木,可见,宇文邕是充满自信,志在必得的。这也正好映衬了宇文邕给自己所标榜的正义之师,我们是以有道伐无道,我们是来解救贫苦大众的。

宇文邕的自信是有道理的,就在两军交战的开始阶段,北周军队就占据了上风。宇文邕的六万主力,进入河南战场之后,一鼓作气,就把第一个目标河阴城,轻易拿下。

齐王宇文宪所率的两万兵力,也在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曾经发誓要用实际行动报效宇文邕的宇文宪,挥兵黎阳,又占领孟津,和洛口。黄河南岸一线,几乎被宇文宪扫荡了一个遍,同时又把黄河上的浮桥,一把火彻底烧毁。

宇文宪没有辜负宇文邕当年的知遇之恩,事实也证明,宇文邕不杀宇文宪,是何等的明智之举。

在宇文宪的模范带头作用之下,于翼、李穆、杨坚等多支军队,连连捷,势如破竹,一下子就攻克了北齐三十多座城池。

越战越勇的宇文邕把下一个目标定在了中潬(tan)城。

中潬城,其实并不大,它只是河阳三城之一,是河阳城的城中之城,三城中的另外两座也早已被宇文宪所攻下。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中潬城,成为了整场战役的转折点。

在一片沦陷的城池中,中潬城就如同一座孤岛,随时都有被洪流淹没的可能。而中潬城的守将,叫做傅伏,一个非常普通的将军,就是他让中潬城这座孤岛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连捷的宇文邕也根本没想到,自己会绊倒在一个不起眼的中潬城,而且这一绊,就是二十天。北周军二十天的连续进攻,都没能撼动这座中潬城,这是宇文邕此次出兵以来遭遇的第一场失利,这是宇文邕所始料未及的。

面对中潬城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宇文邕并没有选择坚持,宇文邕拨转马头,把目标对准了中原腹地——洛阳。

而要打洛阳,宇文邕首先瞄准了洛阳城东边的一座小城,此城叫做金墉城。墉,是城垣的意思,金墉,无疑就是固若金汤的意思。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直接攻打重兵把守的洛阳,并不容易,但如果能够占据固若金汤的金墉城,那么,面对近在咫尺的洛阳,攻克起来就会容易很多了。

宇文邕的算盘,打得是不错,也很有道理,但是,战场是千变万化的,就像在中潬城所遇到的抵抗一样,很多事情往往难以预料。

当宇文邕的军队马不停蹄地赶到金墉城下之时,也已经人困马乏,面对黑压压的北周军阵来袭,站在城头的金墉城守将,则非常淡定,此人叫做独孤永业。

独孤永业对着城下北周军队高喊:“城下来者何人?你们来这里有何贵干?”

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周人没好气的回复说:“我们大周皇帝陛下亲临,你怎么也不出城来迎接?”

独孤永业不紧不慢地说:“你们来得太快了,我没准备啊,也不知道,所以就不迎接你们了。”

多说无益,那就打吧。

独孤永业一边指挥着作战,一边命人连夜赶制了两千具马槽,并且把这个消息放风给北周军队。

宇文邕听说独孤永业连夜赶制了两千具马槽,独孤永业肯定没那么好心,这马槽肯定不可能是给自己的,那还能给谁呢?难不成援兵就要到了?

怪不得白天的时候,独孤永业表现得那么淡定,谈笑风生,还说客套话,原来他早就知道会有援兵啊。

如果等北齐的援兵赶到,恐怕便会全军覆没,宇文邕经过一番思量,迫不得已下令撤兵。

无缘无故就撤兵,肯定会让军心不稳,宇文邕为此找了借口,借口是自己生病了。

谎称生病的宇文邕,迅速撤兵,原先攻占下来的三十多座城池,也全部返还给了北齐。

宇文邕事后才知道,这不过是独孤永业故弄玄虚的奸计,可是,战场就是如此,兵不厌诈。

兵圣孙子曾经曰过:兵者,诡道也。战争除了要在战场上厮杀,还要玩阴谋诡计,谁玩得够阴、够狠,谁就赢。

宇文邕虽然不服气,但是,不管你服不服气,胜败已然注定。

就这样,北周的军队狼狈不堪地一路溃退回了长安,此时已是九月二十六日。至于他们在溃败的路上,是否践踏到路边的花花草草,已经没人在乎了,宇文邕更不会在乎。

最新小说: 天空中一朵云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这个暴君,我养的!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我在大唐是传奇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皇叔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