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重文年轻时是个热血青年,上学期间曾经为了听鲁迅先生的演讲,专门乘船渡海跑到厦大也是受鲁迅先生的感染,为了明志,他将名字由“碧荣”改为“重文”。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他便成为第一批赴内地投资建厂的港商,因此也成为了政府的座上宾。凭借着这份殊荣,庄重文在内地的人脉其实很深厚。
但他要设立文学奖项,还是想把事情交在一位信得过的人手中。
恰好这个时候林朝阳海外获奖的消息传来,内地出身、文华出众、香江旅居,集合这三个特点在身上,庄重文觉得没有比林朝阳更适合来操盘他这个奖项的人了。
他顺便还能向林朝阳卖个人情,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这几年我们内地的文学奖项层出不穷,大多是选拔作品,通常都是‘优胜’,而非‘最佳’。不知道庄先生对这个奖项有着怎样的展望呢?”
“我对这方面不太了解,我记得林生在内地获得过不少奖项,依你之见呢?”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见庄重文对评奖的事不甚了解,林朝阳便给他详细科普了一下如今国内的一些文学奖项。“如今内地文学奖项中,最为知名、也是最权威的当属茅盾文学奖。
这个奖项每三年一评,先由全国各地文协、出版机构、文化单位报送长篇听着林朝阳如数家珍一般的介绍完内地的文学评奖情况,庄重文不由得颔首
“在我看来,茅盾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奖这几个奖项,权威性是够的,但获奖名额设置随意,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奖项的稀缺性;
而如当代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这些刊物设立的奖项,奖励的多是自己刊物发表的作品,又有明显的局限性。两者皆有短板。”
庄重文问计道:“那以林生看法,这个奖项应该怎样办?”“中国人都说文无第一,但评奖这件事本身就带有功利色彩。
如果总是瞻前顾后、照顾这个照顾那个,是办不好奖项的。这就是一场比赛、一场竞技。
国内现在的评奖,首重‘名”,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氛围的不断演变,这样办下去恐怕效果会越来越差。奖项的设立和评选还是应该‘不近人情’,要办就要评最佳、赏重奖。
名利双收,才能激励大多数文学创作者,并且也可以吸引媒体的报道和读者的眼球。”听到这里,庄重文由衷的点了点头,庆幸自己真是选对了人。
他不惜花费重金,当然希望奖项的影响力能够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