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御前军议(1 / 1)

崇祯郑重勉励了老者几句。

又转向了一脸迷惑的众将领。

“诸位皆有守城野战之功,也许觉得升斗小民无关大局,更不应给予这么丰厚的赏赐。”

“但朕不这么看!”

“大明与建奴,如果只论军队,则在关外是以辽镇十一万正兵,对垒建州十五万八旗兵。”

“可如果将汉民算上,那就是辽南辽西百万汉民,对决建州数十万夷狄而已。”

“更不要说关内,还有亿万黎庶。大明又何惧区区之建奴?”

“若我大明军民浑然如一体,试问建州虎酋谁能敌?”

崇祯观察着众人的反应,除了袁崇焕、满桂少数几人有所感触外,其他人仍然懵懂。

不过这也是难以避免的,袁崇焕见证高第强毁屯田,对辽西汉民造成的灾难。满桂则是出身寒微,参军谋个出身,更容易认同崇祯的观念。

像李守琦这种出身就衔着金汤匙的勋贵,只会认为百姓的一切牺牲都是应该的,又怎么会生出怜惜之情呢?

崇祯深知,明末的危机不仅是军事失利,更与“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的腐败军纪分不开。

然而这种事终究不能一蹴而就,他也就顺水推舟结束了这场仪式。

不过,整顿军纪可以从长计议,建州退却后的大明的军事部署却不能。

蓟镇兵力衰弱,自崇祯继任后汰除冗兵以后,更是消极怠工,导致建州如入无人之境。再加上总兵已经战死,需要再选拔一名大将练兵,充实京畿地区防卫。

而在辽西,由于袁崇焕提兵回防,如今已远比之前空虚。

但是是否还要维持之前庞大的规模,崇祯认为值得商榷。

实际上,无论天启还是崇祯,大明军力都在膨胀,在河北、登莱等地广泛征兵练兵。

新征军队的费用开支同样高昂,但因为军队缺乏实战,实际战力并未增长。

如果合理抽调辽镇兵回关内,既节省了辽饷高昂的运输费用,也不必再交这笔征新兵的学费。

对此,崇祯还是召集韩爌和刚从通州回来、被自己任命接替申用懋担任兵部尚书的孙承宗。

“臣以为,孙祖寿可以重新提拔为蓟镇总兵。”

“一是此人忠勇可嘉,二是其本来就担任蓟镇副总兵一职,熟悉当地地形军务。”

韩爌听完崇祯第一个问题,主动出言。

相貌高古,身材奇伟的孙承宗点头赞同,“首辅大人所言极是。”

“孙祖寿当年在蓟镇整顿军纪,淘汰冗兵老弱,本来即将有所成,却因奸臣中伤功亏一篑,正应该让他回到蓟镇练兵。”

韩爌迟疑道,“孙少傅,我这里却有科道官参奏兵部之前在蓟镇淘汰冗兵、严查贪腐太过苛刻,这才导致不少兵士心生怨言,甚至倒戈建州。”

“现在胡尘刚去,局势未定。你看在这整肃军纪的节奏上,是否要缓一下?”

孙承宗摇头道,“此乃倒果为因!”

“正是因为蓟镇自戚少保后,军纪涣散,才导致这些贪生怕死的败类阵前倒戈。”

“整肃军纪,只不过是把这些丑类翻出来而已,难道是他们堕落的原因吗?”

崇祯微微点头。

这就好比你去洗牙,把多年污垢累积破坏牙龈的牙石洗掉了,你因此感到牙齿松动出血,却去责怪医生害你一样。

“孙祖寿勤王时本来就招募了不少河北义民,就让他着重从河北义民里择优选拔,算是重新开始。”

崇祯发话。“至于那些原来的蓟镇兵,能够恪尽职守的自然留下,其他心态动摇的,发还为民,另谋生路。朕也不指望他们能守护京畿!”

皇上已经有决定,韩爌和孙承宗便不再就此事多言。

孙承宗又劝谏道,“元素(袁崇焕字)视事以来,已为朝廷省去辽饷一百二十万人,辽镇、登莱、天津、东江十五万三千正兵,均有造册。圣上如决意移兵关内,则自辽西步步为营,规复辽东之计恐难以为继。”

崇祯点头道,“袁崇焕就任时,曾要朕事事依他,言称五年平辽。”

“然而天下不仅一个辽镇,也不仅一个辽西。还有朝鲜、漠南、虎酋。”

“建州入关,孙少傅也历历在目。当今天下各边积弱,有的连军饷也发不出来。”

“如果不抽调辽镇精兵,难道下次建州再次入塞,还要仍由他们烧杀掳掠,朕却只能等待辽镇回防吗?”

孙承宗闻言,默不作声。崇祯心知还没有说服他。

说白了,袁崇焕的步步为营战术,就是承袭孙承宗。

辽镇一众高级将领,包括满桂在内,也是他老人家的徒子徒孙。

自己毕生的心血,就这样被别人否定,当然难以轻易接受。

但崇祯又必须先说服孙承宗同意自己的观点,这样自己才能更好的说服袁崇焕、祖大寿这些刺头。

他命一个小太监展开一张舆图。“老元戎请看,宁远之外,又将进取于何地?”

孙承宗思索片刻,指着地图上的大小凌河道,“大凌、右屯、锦州三城,土地广袤,自元素修缮之后,可以屯田千顷,更可以进而威胁广宁。”

崇祯点头,又问道,“守这三座城,需要多少兵马?”

孙承宗果断道,“非三万不可。”

崇祯又问道,“恢复广宁,又需要多少人马?”

孙承宗沉思道,“恐怕非五万大军不可,而且一旦八旗大军来救,还需及早回返。”

崇祯点头道,“那便是五万还未必攻得下来。”

“现在假设广宁已下,但八旗汇合科尔沁部,两面夹攻,使我锦州大凌河援军不得来救,敢问老元戎,守到敌人退兵,又需要在广宁屯多少人马?”

孙承宗语塞,再也说不出话了。

这就是步步为营战术的缺陷,每走一步,大明都需要付出莫大的代价,还需要无数的资源去维护。

但是整场战争的主动权,依然握在八旗手里。

随便包围一座城池,你都只能花巨额代价死守,还不敢让别人从其他要塞救援。

想要步步为营,从广宁打到辽阳、抚顺,可能把全世界的白银拿来修城墙和付军饷,都还不够。

说到底,辽西走廊毕竟只是一处狭长的战略要地,人多地少,古代更是被海水淹没的海床。

在这里修建无数军事要塞,其实只是建立虚假的安全感,却把主动权拱手让人。

崇祯又命人拿出两个奏本,分别递给孙承宗和韩爌。

刚才被崇祯逼问到面红耳赤的孙承宗,读完奏本后又换了一个心情。

一向能保持风度的韩爌也神色大变。

他们神情震撼,异口同声道。“陕北怎么败坏成了这样?”

最新小说: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这个暴君,我养的! 我在大唐是传奇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皇叔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天空中一朵云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