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距葛衣道人上次入宫,已经过去了六七日的时间,但皇帝陛下,仍是没有考虑出一个结果。
皇帝不担心自家皇叔会欺骗自己,本身为皇室宗亲,又有多年兢兢业业,为皇室收拢气运的功绩,在皇帝心中,他比那满朝臣子都更可靠的多。
只是,人性的复杂仍是令皇帝忧心,世人皆有私念,出家人也不能免俗。
别的不谈,就说那年轻小道士何德何能,能接替劳苦功高的何无方,执掌钦天监,替国朝监察天下?
没人能给皇帝陛下答案,可按葛衣老道话里话外的意思,要想让他出力,他徒儿就必须坐上钦天监监正的位子才行。
形势比人强,皇帝叹了口气,拟好圣旨,却怎么也不愿唤掌印太监前来用印,将圣旨放在一旁,就势批阅起奏折来。
远航的船队终于准备就绪,就差皇帝一纸令下,便能远赴重洋,宣扬大汉国威。
皇帝也不是所有的旨意都犹豫再三,至少眼前这个就不是。皇帝迅速降下旨意,着内阁批复文书,令船队启航。
时值初冬,太仓港却汇聚了大批前来观礼的百姓,使团出行,宝船启航,可是难得一见的大场面。
当然,自家有艘小商船忝附骥尾,赚些小钱,实在是微不足道之事。
启航仪式在皇帝到来时达到了高潮,自家有船随队出海的商人奔走相告,陛下亲至,就证明此事是陛下在后面推动。
无论何时,触动利益都比触动灵魂更难。但如今有了陛下撑腰,此前害怕被海商世家报复的担忧,此时再看,实在是没什么必要。
皇帝晕船之事,在朝中不算是个秘密,今日来此的官员,也不止一个两个知道。所以当皇帝欲登宝船为将士壮行时,几是所有人都在劝阻。
劝阻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像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此还为老成持重之言。
还有什么大汉天下乃是火德,陛下身承天命,不宜于海上涉险,这就纯属强词夺理了。
纵然大家一致反对陛下登船,但他本人,却是打定了主意,非要再上船一观。为此,皇帝陛下以一言说众人。
“大汉疆域广阔,朕本以为自己已经广有四海之地。可近几年,多有使节远渡重洋而来,以他们所述,海外同样有如大汉一般强大的国度。
所以,儿郎们,千万莫要执于眼前这点苟营龌龊,我大汉男儿,当向天际所在矢志前行,视线所及之地,便当有我大汉王旗。
朕就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