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那两道尘灰又朝着朝廷大军所在移动了近一里地。
且两道尘灰间也稍稍分开了些,让人能够勉强辨认出来,原来是敌我双方的骑卒在你追我逐、相互厮杀。
只见双方都在绕着圈子地疾驰,努力想要抓住对方薄弱的侧面攻击;而要避开被对方抓住侧面,也得努力加快马速,绕着弧线疾驰。
这便是那两道尘灰的形成原因……
等对方的侧面刹那暴露出来,立即就会有一拨箭雨招呼过去。
然后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
因为双方都是同样的战术,都在努力催动马匹,在你追我逐地跑着弧线。一圈又一圈地跑下去,似是一场死亡的竞赛……
这便是为何孙德昭要咒骂邠宁兵偷学了他们盐州人的骑术。
可摈弃掉敌我立场,客观的说,孙德昭这句咒骂显然是没有依据的。
因为盐州和宁州都属边地,番汉杂居,常年需应对来自西北两面的党项人、回鹘人的袭扰,自然也都掌握了这种发端自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术。所以准确的说,应是他们都师从党项人……
这时土坡后方也传来了骑卒的奔驰声,是飞龙军赶来了。
随后,康承业登上土坡,向天子拜见后,也一同关注着远方的战场。
康承业方张望了几眼,便向天子建议道:「圣上,应鸣金收兵。」
李晔闻言一愣。双方战术一样,邠宁兵人数更众,赤**卒也自然落了下风,但也仅仅是落了下风,远未到溃败的时候,此时便鸣金收兵,是否为时过早?
「我赤**卒虽只三百骑,但个个是大好男儿,还怕了那伙贼兵不成?」
由于前方作战的是自己的将卒,孙德昭顾不得其他,当下反驳道,「况且两军正缠斗在一起,如何能撤出来?不是自己的人马,康军使倒是不会心疼……」
「他们是骑卒,不是步卒!如何不能撤?」康承业简单两句,先封住孙德昭的嘴,再向天子建言道,「对方士气正盛,不宜力敌,反观我方骑卒一直在勉力支撑,若不及早撤出,恐全军覆没。
「且更远端尘土高扬,应是敌军主力正加速驰援,若等他们全军赶来,再借着骑兵胜利的余势,趁机掩军杀来,后果不堪设想……望圣上早做决断。」
李晔依旧不敢轻易决断……
恰好孙惟晟派来的传令官来到坡下,向坡上拜请道:「孙军使请示圣上,可否鸣金收回骑兵,待用主力去贼兵决战。」
李晔方不再犹豫,当即回道:「可。」
随即唤来左车儿,让后者去传达鸣金的旨意。
「叮叮叮……」
一连串急促而尖锐的金锣声自土坡上远远传去。
前方赤颜军骑卒收到命令,不再绕着弧线与敌军纠缠,开始直线朝着大军所在跑回来。
另有两队十数骑自赤颜军阵中驰出,前去迎接同伴,并引着他们向大军阵地的侧方退去。
身后的邠宁骑兵自是穷追不舍。
然而,等他们追至赤颜军阵地前,迎接他们的是从天而降的一波波箭雨,凡冲进射程之内的,人马全给射成了刺猬。他们的将官这才连连呵止,也象征性回射了一拨箭雨,发泄怨恨后,罢兵退去。
喧嚣一时的战场上迎来了片刻的安静与休整。
李晔利用这个时间让人去赤颜军传示,所以战死的将卒,抚恤绢二十。
而在右方,视野极处,先是现出高树着的各色旌旗,随即一个个密密麻麻的黑点似的军卒慢慢涌现出来。
似铺天盖地而来。
让人骤然停止了心跳,不敢呼吸……
这才是邠宁贼兵的主力吧。
土坡上。
孙德昭虽不信服康承业的判断,但却百分百膺服他的父亲孙惟晟。方才,孙惟晟遣人来请求鸣金,已足以佐证康承业的判断准确且及时。
因而趁着这个间歇,孙德昭向康承业躬身拜道:「末将方才一时冲动,顶撞军使,还望军使海涵。」
康承业摆了摆手,示意区区小节,不用在意。
他正全神凝视着远处缓慢而来的贼兵大军。
等心中已有把握,他才转向天子报道:「圣上,贼兵约有四千。」
孙德昭也在观察,附和道:「康军使所料不差,不会超人。」
说实话,李晔一时难以采信。
从右方远处涌来的邠宁贼兵数不胜数,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片大地,怎么可能才四千人?
而且他身前便有参照,赤颜、玉山两军加起来尚余六千人,可从感官上来说,似乎还没有贼兵人数众。
但另一方面,李晔又知道,康承业与孙德昭的估算才是正确的。
至于为何在他眼中反而是贼兵人数更多。可能只是一种心理现象……
「贼兵人数不足,又远道而来,不足忧虑。圣上可遣使去斥责,扰乱贼兵军心,待贼兵动摇不定时,三军用命,一鼓作气,必能大破之。」康承业又建议道。
「可。」
李晔采纳。
为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朝廷一直未答复王行瑜的行径,而今既已与邠宁军大部遭遇,当不再有顾虑,也是该下诏讨贼,将王行瑜的罪行昭示天下。
「逆贼王行瑜,罔顾君臣礼节,纵干戈于双阙,危及社稷,祸害苍生……宜削其官职、爵位,诏令天下共讨之……凡王氏部旧,若感念朕之仁德,亦当倒戈相向,共诛逆贼,或可恕罪立功,是亦朕所望也……」
此类文书事务,张濬一挥而就,再递与天子审核后,加盖宝印,随即便遣人送往敌营中。
另一边,赤颜军也在孙惟晟的号令下磨刀擦枪,严阵以待。..
然而,天子的诏令尚未发出,远方邠宁军却诡异地调转方向,又缓慢地从视野里消失了。
没人知道邠宁军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也自然解释不了他们为何又突然退去。
这一切实在太过诡异,以致敌军退去,威胁解除,却无人出声欢呼……
康承业却似乎已洞察了一切,立于高处,向四下喊道:「儿郎们!贼兵见圣上旗号在此,竟不战自退。圣上一人退万敌,圣上威武!」
将卒们恍然大悟,纷纷拜倒在地,山呼「万岁!」
李晔当然得采纳这种说法。
并从土坡上现身,朝着左、前、右三个方向逐一招手示意。
坡下「万岁」声更盛,响彻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