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朝廷颁出新的政令后,据户部账簿上统计,仅十日,京内外便已查缴度牒上万,搬运各式铜像合计二十余万斤,共有六千余僧侣被勒令还俗,并遣返回乡,收缴寺院所侵田地数万顷,其名下的佃农隐户更是高达数万;
而从各地大族庄园那里仅改来良田三千多顷,庄园名下的奴婢、佃户加起来不到一千……
能从佛家手里得来如此多的财产人口,自然不可能单单靠一纸诏令和空口讲大道理,张濬借着兵部尚书和兵马府佥事两个职务之便,从各军中抽调人马,临时组建成一起三千人的军队,名之「还俗军」,专用以灭佛。
从京内到京外,除大慈恩、大兴善、庄严等少数几座寺院外,尽皆夷为平地,拆毁寺庙,焚烧佛经,搬运铜像,收缴度牒,驱逐僧侣,查获账册……
一时京畿大动。
寺院僧侣自然也有反抗,如托人向天子告状,如大兴法事、请天神下凡除妖,如绝食静坐,面对官兵诵经***……
这些零零碎碎且毫无威胁的反抗,显然阻碍不了张濬灭佛的步伐。
听闻,张濬在第一次率部出发时,还特地让家仆抬了口棺材同行,意为誓死灭佛之意。
其后他信心倍增,再无半分悲壮之色,同还俗军中几位将官轻松调笑道:「佛家只知贪敛财物,妖惑民心,却无丝毫抗争之力,殊不为惧,如捏死一两虫豸耳。自三代(夏商周)以来,托以教义之名而聚众谋反者甚众,可曾听闻其中有佛家?」
京城内人马攒动,秃头的僧侣竞相奔命。
朝中,也有不乏礼佛敬佛的官员,初时也曾同情佛家遭遇,还有的向天子上疏、责难张濬……
可当他们看到大批铜像被运往户部名下铸币坊,再打听到户部账上疯涨的人丁和田亩数,也都渐渐闭了嘴。
所以,得益于张濬敢打敢杀,整个灭佛过程,涉及到如此巨量的人口和钱财,李晔都几乎不用亲自出面。
他唯一的难处,就是要安慰淑妃何氏。
在何氏看来,七郎能取得如今这些成就,多亏佛祖保佑,怎能大举灭佛呢。
李晔知道这不是讲道理能讲明白的。
只有晚上多辛苦一下了。
恰好何氏刚诞下小平原不久,正是有需求时……
十月。
李晔得预备另一件大事,每月一次的阅兵。
此次阅兵的题目已通过兵马府提前数日下达,阵型演示。其实这也是阅兵中唯一必须的项目。
第一次新式阅兵,主要是给以后的阅兵定下基调,李晔没必要搞一些新花样。
到了预定的这一日。
李晔登临大和门城楼,六军将卒已提前陈列于大和门外。
先不是阅兵,而是发放各军当月薪俸。
由左车儿领禁卫先去臧库内取来钱财,再推运至大和门外一字排开,让六军将卒先眼见为实,再由各军派人来现场领取。
李晔如此做,倒不是担心各级将校克扣军卒饷钱,而是他上次审问邠宁降卒后得来的一个启示。
对底层军卒而言,没有那么多忠义之类大道理可讲,讲了他们也不明白,而在他们眼里,谁给他们发钱,便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就乐意为谁效命。既如此,何不趁六军将卒集合之际当场发放饷钱,好让军卒们都看明白,他们用以养家糊口的钱来自天子和朝廷,不是他们的顶头将校……
有了一车车铜币和绢帛,六军将卒自是士气高涨,山呼万岁,笑意满面。
可很快他们就安静下来了,城楼上已给出了今日阅兵的试题:圆阵。
所谓圆阵,最初出自孙膑的十阵,后泛指
那些中空外圆的防御型布阵。
各军都指挥使自是严阵以待。
见城楼上试题一出,便立即发号施令,指挥部下将卒移动起来。
按理说,圆阵已是最简单的阵型之一了,既没有明确的行列人数要求,也没有不同兵种的站位上的严格限制,众军使看见考题后,心里也稍稍松了口气。
可要将三千部卒有序调动起来,以最快的时间排列布阵,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说到底,看的还是军中纪律与平日的操练……
李晔高立于城楼上。
从他的视角看去,广阔的大和门外,六军各占一处位置,号令一下,顿时热闹起来。将校在卖力地呵斥,马上的号旗在军中四处游动,军卒们亦努力地找寻自己的位置,不断来回跑动……
六军之中,无疑赤颜军最训练有素。
孙惟晟执鞭于全军阵前来回巡视。
部下三位都将领着各自的旗号和部卒跑动在各自的线路上,条条有序。
凡号旗有变动,将校便有口令,士卒亦皆高声应答,并随之动作,此起彼伏,显示出长久并肩操练与作战的默契。
不出一刻,赤颜军的圆阵已成形。
飞龙军次之。
飞龙军原只有一千骑卒,近期方招募齐另两千军卒。也就是说,飞龙军三千军卒合在一起操练了不过半月,这点时间显然是不够的。
从李晔的位置看去,也能大概看出队伍里的混乱,不同位置上的将卒跑做了一团……可这种混乱并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又会重新有序移动起来。
康承业也不似孙惟晟那般来回巡视,而是立定于牙旗下不动,倒是他身后阵旗,一直在不停地变换位置。
飞龙军仅次于赤颜军摆成了圆阵。
且飞龙军的圆阵里,刀盾、长枪、弓弩、辎重(负责推辎车的)等不同兵种位置不同(唐代并未有严格兵种区分,如刀盾兵,仅是以刀盾为主),外面还围了一圈车营,一千骑卒被分做两处,各游曳在圆阵侧面。
随着阵型落定,康承业拔出腰间佩刀高扬,飞龙军中也传来将卒齐齐大喝声。
瞧这架势,若有敌军来袭,他们立即便可投入战斗……
最搞笑的当数定都军。
李晔很难不用搞笑这个词来形容孙揆的定都军。
其调动阵型,全靠旗号,而只有定都军,所有旌旗置于阵前未动,似乎只是个摆设。阵型调动,全靠将校用嗓子吼。
孙揆也在吼,而且吼得最大声,他骑着马在军中来回奔驰,伴随着不停地叱骂和鞭打,似乎要靠他一人之力来调度部下这千余人。
定都军只一军卒,照理说应是最容易调度的,可事实恰恰相反。
两刻过后,其余四军均已列好阵型,只剩下定都军和顺昌军。此时定都军传来的各种叫骂和吵闹声便显得越发刺耳,以及他们毫无章法的排兵,甚至会引来临近顺义军将卒捧腹大笑。
至于顺昌军为何也掉在了最后。
李晔猜测,可能跟顺昌军内部的派系、及周济无法掌控全军有关。
因为顺昌军的军卒明显与定都军不同,他们不乏行伍操练,也能快速辨认旗号并迅速移动,可却经常内部位置重叠、或划分不清,以至于一边排队形一边吵骂,就差当场斗殴了……
三刻过后,六军俱列好圆阵。
李晔当众评比名次,赤颜军与飞龙军并获头名。
「此番京师六军大点兵,赤颜军并飞龙军摘得头名,宜予以奖赏,两军将校各赏,布两匹……」
几名赞礼官将天子的声音大声传播出去。
另有城门下的禁卫游骑飞驰于各军阵前传报:赤颜军并飞龙军头名,赏,布两匹。
赤颜、飞龙两军兴奋异常,齐齐欢呼。
甚至孙惟晟与康承业两人也都面上增光,隔空互相叉手拜贺。
顺义、监门两军,不赏不罚。
至于顺昌、定都两军。
李晔传谕:「六军会操,以尔等为最下。农人务耕,贾人行商,士卒务行伍操练,本尔等之职分也,何荒废至此耶?若不予以惩戒,无以正军纪,明法度。
「军纪松弛,士卒懈怠,皆将帅之过。今罚顺昌、定都二军都指挥使周济、孙揆二人薪俸半年,亦于兵马府簿上记罚一次,告之于众,望戒之。」
同样有赞礼官将此谕大声传出,同样有游骑驰于六军阵前当众传报此谕。
对于周济和孙揆二人来说,半年薪俸尚可忍耐,可当着所有将卒的面,被天子训斥,还被传示六军,可说是颜面无存。
但李晔觉得,他并不需要给谁颜面。
兵家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存亡。
他若是给了这些不尽本职的将帅颜面,当战事失利,百姓涂炭时,谁又来给他们颜面?
事后,孙揆和周济先后来向天子请罪。
李晔召见了他们,但同样没有好脸色,只严厉训斥,并督促他们尽快改变。当然,若自觉无力改变,也可立即呈上辞呈。
这二人自是不敢请辞,唯有咬牙发誓。
十月多事。
先有一件大喜事传入京城。
山南东道今秋共征收田赋四十余万石稻米,除扣留一半用于地方开支外,余下二十万石上缴朝廷,赵匡凝并主动承担了转运费用,调用山南七州民力,将这二十万石稻米沿武关道一路输送至蓝田,随后才转于朝廷派来的人力。
京中正是缺粮之时。
先前存储粮食在用于赈济流民和出征梨园寨两项开支中已消耗殆尽,后为支撑各县乡招呼流民、重振农桑,朝廷已要靠着梨园寨缴来的粮食支撑。
可再细细一算,京中还有近两万人的军队,每个月至少也要吃上万石粮食,若再遇上战事,大军出征,粮草立即便要告急;而各县乡仍需要京城持续不断地输送粮食,至少要等到来年开春后,先收割一批大麦、荞麦,县乡百姓才能勉强自给,这还是在不考虑任何天灾人祸的情况下。
因而粮食不足一直是悬着朝廷头上的利剑。
直到山南东道的这二十万石稻米运入京城,才可以宣告暂时不用为粮食发愁了。
而且,由于七八月的战事,今年关中的粮食,朝廷颗粒无收。四方藩镇,有岭南每年上赋,可岭南道路险阻,上赋的多为当地名贵特产或绢帛钱财,以省去巨额转运费;山南西道正筹备西川的战事,自然没有余粮上缴朝廷;其余各地,早已断绝上赋多年。
照这样看下来,赵匡凝上赋的这二十万石稻米就更为珍贵了,说是雪中送炭亦不为过。
如此忠臣,自然得大加奖赏。
李晔趁着巡视兵马府之时,顺便询问张濬,当如何奖赏赵匡凝。
张濬成竹在胸,立即答道:「赵匡凝喜粉饰,好夸矜,可许以***厚爵,准保他满意。」
他这话里明显有调侃之意。
毕竟天下藩帅均已懂得自强之道,便是截留赋税,屯粮屯兵,唯有这赵匡凝逆势而行,偏要图忠义的名声,竟把大量的粮食输送给朝廷。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绝不可如此调侃忠义臣子。
李晔正色训道:「赵节帅忠义为先,实人臣之楷模,朝廷宜厚加赏赐,不可轻忽。亦望张卿慎言。」
天子这
话是比较重的,张濬忙端正音容谢罪。
但李晔最后还是采纳了张濬的建议,对赵匡你加官进爵。
赵匡凝目前身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进为荆襄节度使,另授光禄大夫,策勋柱国,加爵号汝南郡公(赵匡凝本汝南人),食邑千户,另赐通天犀带一条。
接着传入京城的,是一条噩耗。
神策军于金堂大败。
消息方传入朝堂时,无人敢信。
整整四万神策大军,再加蜀中诸杨氏军队,包括兴元军、龙剑军、绵州兵,如此庞大的兵力,讨伐一个在西川还未站稳脚跟的神策军弃将王建,怎么可能会失败?
前月不是刚传回来捷报,说神策军占领了鹿头关,接着便可进取成都府么?
而且杨复恭也并怯懦无能之人。
朝中官员厌恶杨复恭的是他擅权专横,但对他的能力,尤其是领兵的能力,还是比较认可的。
别的不说,田令孜逃往蜀地时,关中神策军尚有六七万之数,内部更是军头林立、明争暗斗,杨复恭能驾驭住这种复杂的局面,维持住神策军的大旗不倒,没点带兵能力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