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徽领武卫都撤离凤州后,原兴凤节度使满存再次活跃了起来。
深山野林里的日子不好过啊,虽谈不上风餐露宿,但吃了上顿没下顿,整日与老虎毒蛇为伴,哪有原先在节度使府里的日子舒坦?
加之他也听说了,朝廷正举大军讨伐凤翔,下的讨贼诏书里,仍然认他满存为兴凤节度使。
圣上圣明啊。
***李茂贞、李继徽。
满存重新集结起他的残余部队,加之在秦岭大山里收复的山匪盗贼,给他们描述一番城里的山珍海味、美色娇娃后,再许以重赏,便带着他们一道返攻凤州。
凤翔兵已几乎尽数调回凤翔,如今留守凤州城的,尽是些东拼西凑起来的歪瓜裂枣,且守将还是满存原来的部属。
满存大喜,派人进城去劝降,并大度地表示,只要对方交出凤州城,重投自己部下,便既往不咎,重修旧好。
却不想,对方拒绝了,竟一意认定李继徽为新老大。
***反骨贼!
满存怒极,领兵去攻。
可满存似乎忘了,就他现在手头的这点人手和装备,流窜山野、打家劫舍还凑合,但攻城却全无可能。
对方又当起了缩头乌龟,固守城内不出……
满存在城下空耗了几日,在山野里辛苦劫来的那点财物经不起消耗,底下的「大当家」们又开始闹意见……满存无奈,只能先饶过凤州城,转而抢掠其他县乡,安抚一下大当家们。
然而,祸不单行。
满存才刚离开凤州城下,就遭遇了凤翔兵马的攻击。
***,凤州境内居然还有凤翔精兵?
满存凭借他这半年来练就的跑路功夫,顺便再拉那几个大当家的来垫背,脚底抹油又一次逃脱了。
因祸得福,他也因此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凤州内竟还留有凤翔人马,就驻在斜谷内。
这些人马显然不是用来对付自己的,满存好歹也曾贵为一方节度使,稍微一想便知道了,自斜道而上,便是郿县,正是身处凤翔的朝廷兵马的后路。
所以这支斜谷内的凤翔精兵,一定是用来对付朝廷的。
这可是大好的功劳送到了自己手里。
满存没胆量也没能耐去招惹这支伏兵,但跑去报信的胆量还是有的,便连忙派了人走小路绕开斜道,去向天子和朝廷告密……
朝廷大军已于龙尾陂北短暂修整完毕,又有前方胡万三传回消息,李茂贞已率凤翔兵主力退守凤翔城,李晔决定携新胜之势,不给李茂贞留下喘息的机会,继续追击。
依旧兵分两路。北路依旧是康承业领飞龙、顺义、监门卫三军,沿岐山、跨漆水,直抵凤翔城下。李晔领其余部队为南路大军,沿雍水行军,最后合围于凤翔城下。
军令已下,康承业部三军立即出发,李晔的南路大军尚未动身,就收到了来自留驻郿县的崔安潜报来紧急军情,说是满存派人来报,斜谷内伏有凤翔精兵,人数不下两千之众。
斜谷,亦称褒斜谷,同陈仓道一样,都是蜀道北端(关中入汉中)的主要道路,只是褒斜道(或称斜道)不如陈仓道平缓开阔,故而很少用于大军行进。
郿县如今只留有数千民夫,和前线送回来的伤卒,根本不具备防御能力,而且为转运便利,也已存储了不少粮料物质。
崔安潜收到消息后,已紧急派发兵器,从民夫中挑选可战之人,用以城防。
同时,崔安潜分析道,最可怕的情况的倒不是郿县失守,而是贼兵沿渭水而下,偷袭武功。
要知道,武功储存着朝廷调来征伐凤翔的所有粮草,且那里还有朝廷
征发的数万民夫,可说是关中的大半青壮劳力所在。再且,武功城尚未修缮,并没有坚固工事可以凭借,一旦遇袭,朝廷先前的所有努力将付之一炬。
李晔自然也知道武功绝不容失。
自收到消息后,李晔便立即停止了行进,当即下达两条旨令,第一条给崔安潜,令他放弃城防,率临时组建的队伍出城迎敌,封锁住去往武功的道路;第二条给留守武功的孙揆,令他率所部定都军溯渭水而上,主动寻觅贼兵接战,切不可让贼兵靠近武功一步。并在给孙揆的旨令中另附上一句,若武功有失,定斩不赦。
同时,李晔又于南路赤颜、顺昌、华州、同州各军中抽调精锐骑卒,得一骑,全部交由孙德昭统领,令他立即奔赴郿县,参与对斜谷贼兵的围剿。若一时不能歼灭,也要将贼兵尽数驱赶至龙尾陂一带,然后会同大军一道消灭。
几道命令被飞速送出,李晔方稍稍安心。
他相信,无论崔安潜还是孙揆都绝不敢违背自己的命令,而只要他们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哪怕会因此造成一些无辜的伤亡,但武功总算是保住了。
就在李晔为斜谷贼兵而发愁时,却先迎来了一大喜讯。
韩逊已率灵州兵度过萧关,并成功斩杀了秦州刺史李茂庄。
如此一来,凤翔西面的门户洞开。
且李茂庄身为李茂贞的亲兄弟(李茂勋只是李茂贞的从弟),他这一死,必然会动摇李茂贞和凤翔兵坚守的意志……
李晔当即让韩偓草拟恩旨,兑现讨贼诏令里的承诺,赐韩逊爵位,金,其下韩璞、韩洙等人俱有恩赏。
李晔当然也知道韩逊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为使后者继续讨伐李茂贞,他在发给韩逊的圣旨里,特意嘱咐加上一句,授韩逊秦州刺史一职。
自秦岭出斜谷,便原。
若换一熟读史书之人经由此地,当感叹丞相千古,无奈功业未成身先死……如今来的既然是李继昭,自然不会有这些多愁善感。
他正浑身舒畅,终于能离开斜谷了,那片深山老林、穷乡僻壤,连个姿色尚可的小娘子都抢不着,差点没把他憋死。
自踏原后,他便遵照李茂贞的命令,一路向北,赶赴龙尾陂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