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凭吊周济,攻城之事也一并暂停三日。
但其实,李晔一刻也没放下过。
只是苦于攻城无策,不得不暂歇几日,而这几日安排全军吊唁默哀,也正可以激起他们的同仇敌忾之情。
事实上,李晔与诸将也已不知商议了多少次。
可除了嚷嚷强攻、替周济报仇外,也都拿不出什么主意来。
诸将中,康承业一反常态,以往他是军中谋主,建言最多,可在这几日的商讨里,却是端坐入定,一言不发。
康承业不可能是没主意的人。
有主意却不说,一定是有所顾忌。
李晔一时好奇,康承业历来无所畏惧,何时也有了顾忌?
他单独召见了康承业。
康承业未出建言,而是先向天子请罪:「不敢有瞒圣君,臣其实早有定策,只因有了私心,故未能尽言。因私废公,臣有愧。」
他这么一说,李晔便已隐约猜到了:「听康卿之意,当放弃攻城?」
康承业一叹:「正是。」
他前番劝阻天子将周济之职转授其子周世安,其实已得罪了部分人,尤其是顺昌军内将领。李晔已有所听闻。
如今他若再建议放弃攻城,必然会引发急于报仇的大部分将卒、尤其是顺昌军将卒的不满,甚至是恼怒。
所以他说因私废公,没有当众提出此建议。
但李晔相信,康承业绝非是担忧惹怒部分将领,会给他本人带来不利影响,他是担心军内有了矛盾,便无法全力对外,故而选择「因私废公」。
「难为你了。」李晔宽慰一句,而后问道,「我记得,康卿前番曾力主强攻凤翔城,如今为何又突然转变心意,认为当放弃攻城?」
「正要与圣上仔细说来。」
康承业随后分析道。
「臣两度向圣上建言,当强攻凤翔城,一为龙尾陂南伏击得手、尽歼凤翔精锐后,二在圣上从陇州大胜归来之时。其时,兵甲充足倒在其次,主要是军心振奋,军中士卒皆战意高昂,于此时攻城,将卒们必舍生忘死,奋勇向前。有此军心士气,破一凤翔城,如何不能得?
「再观今日军中,周军使之死,虽激起了部分将校的复仇之念,但也唤起了将卒们心中的畏惧。对大部分底层军卒而言,所求的无非是存活下来,再立些功劳求得赏赐。连战连捷之时,他们眼里只有功劳和赏赐,自然人人争先,虽万难而不惧;而如今新败,周军使又死,他们的眼里便多了惧意和身死,于此时催迫他们攻城,无异于逼他们送死,自然千推万阻,裹足不前。
「正所谓气可鼓而不可泄,一旦泄了士气,便不可战,战则必亡。」
「康卿所言极是。」
李晔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既是赞同康承业的分析,更是因为他从来都不赞同强攻城池。
未料,康承业听得天子如此回复后,忍不住又开了口:「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与否?」
「但讲无妨。」
「圣上心怀仁德,虽比之上古仁君亦不多让,臣等亦无不感念在心,时时称颂……只是用兵之道,既不能缺了仁德,但也不可一味讲究仁义。臣冒死之言,唯望圣上明鉴。」
康承业说罢,忙跪在了天子身前。..
因为他这已经不是在谏言了,而是在当面指出天子的缺点,慈不掌兵。
「我知道了。」
李晔没有生气,扶起了康承业。
三日居丧期满,中军帐内颁下天子将令,改为在凤翔城四周挖掘壕堑。
很明显,天子放弃了强攻,改围困之法。
除顺昌军部分将领前来愤然请命攻城,间接表达了对放弃攻城的不满外,整体而言,军中并无异样,大部分将卒都欣然听令,和各自管辖的民夫一道开始掘土筑墙。
这似乎正印证了康承业的判断,军中士气已泄。
那进一步看,康承业对自己的判断,慈不掌兵,似乎也是正确的了。
李晔也曾反复品味这句评语。
很多时候,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仁慈的人,自去年穿越而来,他亲口下令处决了不少人,也因自己的命令断送了太多人性命,他有时看着自己白皙的双手,分明能看见那上面沾满了鲜血。
可另一方面,他毕竟是从等级观念薄弱的现代社会穿越而来,自由、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骨髓,与这个讲究上下尊卑、贵贱有别的时代格格不入。
他敬畏生命,与最底层的人有着共情,他也无法真的将他们视为奴才,将人命视为草芥,这些是装不出来,也改不了的。
要行围城之法,与攻城相比,也有它的难处。
一是要有围城的先决条件。
目前凤翔已是孤城,四面交通皆断,城内兵马只能据城困守,先决条件已然成熟。
二是要有充足的耐心。
为了不再让朝廷将卒枉送性命,李晔可以耐心很好。
三是要有充足的粮草和人力保障。
无论在什么时候,粮草和人力都是个大问题。
如今已入七月,距朝廷大军入凤翔已两月有余,原筹备的粮草也消耗见底,若不能快速解决凤翔战事,便只能动用陈仓城内的储备。
杨崇本投诚时,陈仓内储有十万石粮食,调卢宴入凤翔处理岐州政务后,拨了两万石去,以快速稳定当地局势。余下八万石,李晔本不打算调用,只待战乱一止,便用这些粮食来快速恢复岐州民生。如今得用于围城消耗了。
朝廷军队将长期滞留岐州,用于围困凤翔城,本就消耗了京畿各县的精壮劳力,因而围城所需人力劳力,绝不能再从关中调拨,只能「就地取材」,用岐州的民力来填补。
念及此,李晔去了趟临时州治岐山县,当面召卢宴来问话。
——————
感谢各位朋友留的评语哈。
正因为有了你们的评语,我才知道该如何改进,对原稿大幅度删改,以快速推进情节。
说起来,我也不是有意拖拖拉拉,不怕大家笑话,我翻了不少古书,想尽量把古代战场上的波谲云诡呈现出来,可却忽视了读者的观感,尤其是这种追读模式,长久不能见到一个结果,越看越拖沓,越看兴趣越低。
说到底,还是我水平有限,不知道大家喜欢看什么,写了很多感动自己的东西,其实就违背了有趣好看的原则,更被提让人看着爽了。我看了有个朋友的留言颇有感触,「碾压取胜」才会让人觉得爽。
其实上那么多好看的大神的,大家还来看我这本水平有限的,我心里一直都是非常感激的。
我也不说什么一定好好改进之类的话,因为不一定改得过来,真是水平有限,天赋有限。
羡慕那些有讲故事天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