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再造大唐荣耀 > 220章 李晔的退让

220章 李晔的退让(1 / 1)

有了韩偓的谦词,众人便接着哄劝孔纬。

「这便是了,老国公勿要自责。」

可不想孔纬仍是不听劝,颓然应道:

「诸公一番好意,老朽心领了。

「我朝科考,分常、制两科,其中常科有六,曰进士、曰秀才、曰明经、曰明法、曰明书、曰明算,此次殿试科考四题,除最后一题外,俱在常科之中,何来出题偏陋一说?便是最后一题所考医学,也曾名列制科之中,有过出题先例,亦不能称之偏陋。

「近年来,科考只应进士一科,似已成惯例,但却无此定律,况圣上欲中兴大唐,科考亦效仿盛唐事,诸科皆考,我等唯有称颂之辞,敢有其他想法?因而,非是出题偏陋,实是学子们学艺不精,老朽既为科考主官,取才不实,罪莫大焉。

「更莫说,老朽身兼国子监祭酒,有为朝廷培植俊才之职,而国子监内诸学,有国子学、四门学、太学、律学、书学、算学等。诸应试学子,既已有贡生之称,当精通国子监内诸学,又如何会答不出试题……

「哎,千错万错,皆老朽之过。诸公勿要再劝,老朽这便去向圣上请罪。」

原来孔纬已看得如此通透,其余几人确实无法再劝。

相反,他们也都在自我省察,甚至有人预备同孔纬一道去请罪。

这时已隐隐为百官之首的杜让能开口了。

他不劝孔纬,反问向韩偓:「如此多白卷,圣上可说了什么?」

韩偓回道:「圣上并未看答卷。」

所有人都是一惊:「你说……圣上未曾看答卷?」

而后镇静下来,开始细细品味天子如此举动的背后含意。

「确实未看。今日殿试时,圣上只出题,其余时间,既未多看考场学子,亦未曾看过答卷一眼,一直埋头批阅奏牓。」

韩偓详细回道。

并将临别之前,天子的嘱托一并转与几人。

崔胤听完,连忙赞道:「圣上方从凤翔回来,刚料理了军务,又忙着处理朝政,古来人君勤政,莫过于此啊。」

大概是方才影射了天子出题不当,所以他此刻得抓紧机会再夸回来。

可无人应和。

其余几人正全心思考天子此举的寓意。

天子重开殿试,又亲自现场出题,出的题又不合常规,分明是要拿此次科举来做文章,借机整饬朝纲。

学子们纷纷交出白卷,也给了天子绝佳的理由。

可天子却又不看答卷,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

为什么?

而且听天子的交待,只要不选出优异答卷,他便永远不会看这些答卷……

杜让能已经想明白了,执起孔纬的手,摇了摇头道:「老国公无需再去请罪了,只是……哎。」

孔纬也明白了。

从一开始,天子就没有要为难他们的意思。是他们妄测圣意了。

天子重开殿试,是因为他了解科考现状,痛心不已,但又不忍心来问罪他们这些亲信臣子,故而用这种方式来警醒他们,希望他们能真正选出俊才,为朝廷出力……

孔纬既羞且愧,唯有面朝北面天子禁宫所在,躬身自道:「老臣有愧圣恩。」

其余几人也一并向天子隔空请罪:「臣等必诚心悔改,勉力发愤。」

杜让能再面朝诸大学士道:「圣上用心良苦,我等既为臣子,岂有不忠心侍奉的道理?圣上所出四题,既是出给考场学子的,也是出给我等的。观圣上之意,是希望我等少些空谈,多点实务,勿论学问之高下,凡于社稷有用,皆当学之习之。愿与诸公共勉。

其余几人响应杜让能号召,互相拱手道:「共勉。」

李晔终究还是选择了退让。

大唐科考,最大的弊端在于不糊名。

若要改革科举,便当是启用糊名制。

因为科考的最大作用,尚不在取四海之才为朝廷所用,而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活力。

若非如此,后世如明清已完全僵化、彻底抛却实务的八股取士,凭什么能比门类齐全的唐代科举发挥更大的作用。

说到底,就是因为大唐科考不糊名(糊名制其实开创于唐,但只短暂推行后便废止)。

所以,当门荫、荐举、授功等其他入仕途径闭塞后,当勋贵和豪族们也开始把目光投向科举仕进后,一般门户子弟便再也没有入仕途径,更别说贫寒子弟了。

阶层固化,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只会导致一个极其可怕的后果。

而且这样的科举于皇权并无益处。

道理很显然,举子们中举,全靠了自己的出身门第,中举后当感激回报的,自是自己的家族,而非朝廷,非天子。所以终唐一代,文人对于皇权的依赖和拥戴,都与后世宋明清的士大夫们相去甚远。

这根本就不是重文或重武的问题,根源出在了取士方法上。唐代兴办了科举,较先前南北朝时期有了长足进步,也更好地集结了全国资源来为皇权服务,但终无法与后世的宋明清相比,它始终未能去除掉门阀大族对于集权的干扰。

李晔看得很明白,但他还是选择了退让。

那些门阀大族,如今都位列朝堂,李晔得依仗他们来治理内政,而非与他们全面决裂。

而且,从根本上来说,李晔身为天子,皇权的代表,如今已与代表门阀大族的朝臣们绑在了一起,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李晔得依仗他们,而他们,只能在攀附自己身上,才能维系自身和家族传承。

或用后世矛盾论的观点来分析,于李晔而言,如今的主要矛盾是藩镇割据,是对外,只有集中力量先解决了这个矛盾,然后才能处理其他内部的次要矛盾。

所以李晔退而求其次,只选择重开殿试,以此来跟朝堂大臣们敲个醒钟。

你们公器私用,利用朝廷科举来推举家族子弟接任,朕知道,朕也可以答应,但你们必须得举荐出真正有才干的人来治理朝政、来辅佐朕。若你们连这个基本要求都达不到,朕随时可以否决。

当然,李晔做如此退让,也与眼下朝廷羸弱,实际无力挑选天下才干有关。

最新小说: 三国第一妹控 邪王诱爱:狂傲爱妃不好惹 天降萌宝:赖上迷糊娘亲 重生之唯吾天下 绝色影后:邪佞帝王攻略记 风月龙神 嫡女鸩毒 恶毒女配大逆袭:邪魅大小姐 寨主嫁到 带血的麻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