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召有铁匠,但李晔很清楚,要制成火炮这种跨时代的器物,主要还是得靠自己。
自决心研制火炮开始,李晔就开始努力地搜索记忆,想象火炮制作中的一个个要点,并一一制成草图。
刚开始回忆时,李晔还是很有信心的。
一来,他一直秉承一个观点,古代工艺技术进展缓慢,凡宋明时代能制出的器物,在这唐末时节同样能制出。
包括他仔细回忆起一些工艺差距,如这个时代尚不流行高炉炼铁,不会提制焦炭,好像还不会用木箱鼓火,淬火工艺有待精进,等等,说穿了都是一种经验技术,而非科学技术,只要他适当提醒一下,工匠们能够摸索出来。
二来,他对自己炼制的黑火药很有信心。
如今神机营配制的黑火药,其实用的是他传授的现代配制方法,古人可是一直摸索了上千年,而始终未得其要。
诸如后世痴迷武器的蒙古人,就曾大量制造青铜质火炮,又一直在改进黑火药的原料,在硝和炭之外还加入了大量其他原料,使得这种火药看起来燃烧得很厉害,其实爆炸效果反而削弱。
这可能还是思维局限的问题。他们的思维仍停留在兵法中「火攻」的层面上,使用火器,不过是另一种猛油火箭,仍是以「烧」为主。
直到明中后期以来,大量西式火器的闯入,尤其是佛朗机炮和红夷大炮,才让明人开了眼,方知晓火药的真正威力所在。
可如何调试黑火药中原料配比,如何增加黑火药的威力,却仍在不断探索中……
然而,李晔的信心并未持续太久,当他真正开始绘制火炮草图时,才发现其中的问题远比他想得更多。
他可以肯定,如今的工匠绝对能制出威力不亚于红夷大炮的火炮。
问题不在工匠身上,在他自己身上。
他毕竟是个文科生,对物理器械方面,实在是所知有限。
第一个问题,炮身材质。
是用铜,还是铁?
若不考虑经济因素(铜是钱币原料),当是铜制比铁制好。
铜的熔点更低,易于锻制,耐腐蚀性较好,易于保养,且延展性较铁好,可更好地避免炸膛这个关键要素。但铜也有一个关键问题,便是坚硬度不如铁。
或许应该在铜里掺杂些许锡?或锰?或硅?或铅?……能增强它的强度?
这便是李晔的知识盲区了。
而且在眼下这个时代,还不具备现代金属提炼技术,无论提制出的铜或铁的纯度,都不可能太高。
也即是说,冶炼自不同产地的铜和铁,必然含有大量不同的金属元素在其中。
又当如何抉择?
第二个问题,炮身规制。
或许第一个问题还可以交给工匠,李晔只管提要求,由工匠们自己去解决,但第二个问题,则无人能解。
炮筒多长?壁径多厚?口径多大?火门具体开在何处?……
李晔也知晓基本的道理,具体炮身的长度、或口径的大小并不重要,关键是它们之间的比例。这可不是能随便估量的。
后世火炮之所以会形成固体的规制,必然跟它的射程、威力、重量、机动、耐用等种种效用有直接的关联。
若不知晓它们之间的比例,任何一个数据不对,都会对火炮的最终效果有巨大影响。
然而眼下,李晔只能胡乱估量了。
他回想起他曾在博物馆里,亲眼见过明末仿制的红夷大炮实物,只可惜,他根本没去记它的各项数据,只知道它整体呈纺锤形,只有印象它炮身很长,炮壁很厚……qδ.o
赶
鸭子上架,说的便是李晔的现状。
等京内和营内遴选的铁匠至,又筛选了一遍,最后只留下十二人。
其时正是杨崇本投诚之时,李晔便在陈仓城内接见了他们。
对待这些身份卑贱的匠人,李晔无需再刻意摆出威严来,他尽量展示出亲和的一面,先赐他们享用御宴,再人手发放两锭银饼以示恩德,随后才在花厅内召见他们。
李晔又令人搬来坐墩,让这十二名惶恐不安的铁匠先坐下,舒缓他们的紧张。
随后才让人抬上木制火炮模型。
此模型按李晔所绘草图1:1还原,炮身长三米三,前细后粗,管壁厚一百二十毫米,口径一百毫米,炮耳位于重心处、与火门位置均标注在炮身上。
太细致的内容李晔讲解不了,他只能从原理上解释。
「此物名「威远大将军」,需用精铜打制。诸位且看,」李晔招手让铁匠们靠近,结合实物,详细听取他的解释,「此处为火门,下方乃炮膛,炮膛前卡有铅弹,铅弹自炮口处填入……备好火药后,自火门处放入,身后引燃火药,火药在炮膛内爆炸,产生推力,推动铅弹自炮***出……」
李晔暂停片刻,让铁匠们回味他方才解释的原理。
对古人来说,这些超出常识外的东西,自然是不好理解的。若他们能就心中疑惑提问,李晔再针对性解答,效果会好很多。
只可惜这些铁匠自始至终都躬卑地保持着距离,垂着的脑袋片刻也不敢抬起,想让他们主动向天子提问,显然是不可能的……
「你们铸造时须知,整个炮身要一次性制成,中间不能留有任何缝隙,不能有任何气泡,且必须端直,炮壁内、尤其是炮膛内,必须打磨光滑……且火药性极烈,容易炸膛,是故炮身、尤其是炮膛处,需以上好精铜浇铸,丝毫大意不得……」
李晔能讲的只有这些了,他最后道。
「这些草图和木制实物,你们一并带回,所应标准和要求俱在图上,你们要严格遵守上面的要求。回京城后,自有人为你们安排去处,你们只管潜心研制,所需人手或材料,尽管开口,自有人为你们筹备齐全,无需你们担忧。另外,若有苦思不解之处,也可以直接来问朕……当然,待你们最终制成,朕必重重有赏。」
十二名铁匠忙磕头谢恩。
李晔这时才问道:「你们可能制成此神器?」
铁匠们吓得直哆嗦,只管磕头:「草民、贱民……一定全力而为,不敢教圣天子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