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最终能不能成,还是得试了后才知道。
试炮定在了半月后。
火药是调配好的,实心铅弹制作方便,这两样事物并不占时间,主要是配制炮车,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别看这火炮只长三米三,炮口处直径零点二二米,炮膛处直径约零点三三米,可重量却在九百公斤以上。要给这样一个重家伙配上「坐骑」,还得考虑木制车轴与车轮的承压,显然是要动一番脑筋才成。
且李晔还得考虑发射时的状态。
匠人们不知道火炮发射的后坐力有多恐怖,李晔却是知道的。
按他的期望,最好能在配制的炮车上直接发射,不然到了发射时,还得将火炮搬下来,再费时费力搭建临时发射炮台,肯定会削弱火炮的实战能力。
他又想,是否还能设置个减震装置?类似于现代火炮发射完后,可以有一定幅度的后坐,然后再复位,如此,相较于将炮身完全定住,强行吃掉后坐力,更能保养火炮的威力和寿命……
具体当如何配置炮车,李晔不懂,他只知道将这些要求提给陈石原等人,再勒令他们完成。
因而,预计半个月时间来配置炮车,一点都不算拖延。
就在李晔等待试炮的时间内,发生了件让他啼笑皆非的事。
此事说来话长,只择简要处说。
两位亲王,也就是李晔的两个侄儿,建王李震和丹王李允,见平税法颁布后城内动荡,皇亲国戚和功勋世族们吵闹不断,私下里也没少说当今天子的坏话……于是乎,这二人,不知怎的就动起了歪心思,想起了前些年襄王李煴被扶持为帝、逼迫僖宗李儇退位的旧事,以为如今形势与前些年相同,正是可窃取大宝之时。
二人中,建王李震本是李儇长子,对当今天子夺走了本属于他的帝位一直耿耿于怀,从未断过这个念头,更把此次京城动荡视为了天赐良机,因而格外积极。
二人不谋而合,开始一番紧张筹划。
他们依次先找到了六叔吉王李保。
当年,僖宗李儇晏驾后(李環排行第五),满朝官员都认为李儇昏庸无能,尤其是引发了黄巢为首的草贼动乱,所以即便李儇留有子嗣且长子李震已年过十三,仍不愿意扶持他继任天子。接着在李儇的兄弟中挑选(长者为尊,为尊卑有序,故只能挑选李儇的弟弟),按长幼秩序,也应当由吉王李保继位(李保排行第六),结果由于宦官乱权,反拥立了当今天子李晔(李晔排行第六)。
李震和李允二人也未完全昏头,知道他们二人在朝中毫无根基,在李唐宗室中又是矮辈,难以服众,所以预备将李保推至前台。
且当年朝臣们一致推选李保,说明李保在朝堂上有威望、得人心,把他先推出来,李唐宗室和朝中百官都只得遵从……
二人接着找到了礼部尚书孔纬。
孔纬是僖宗朝旧臣,顾念先帝恩德,怎能不对先帝之子李震怀有旧情?单凭这一点,李震就觉得说服孔纬的把握很大。
又听说,在拥立吉王李保与李晔争位时,所有朝臣中,孔纬最是积极。如今让他再度拥立李保,似乎也并不是难事。
加之孔纬曾为百官之首,如今也已被杜让能和张濬抢了风头,并不得当今天子器重……
这三方面因素加起来,二人认为,孔纬必然会追随他们……
二人最后还找了禁卫中一个小军头。
李震和李允身为亲王,闲养在十六王宅里,别的治国理政、谋划天下的本事可能没有,但如何发动宫廷政变、抢夺皇位,这些事可是生来便流淌在他血液里,加之耳濡目染,可谓无师自通。
他们十分清楚,要想改
天换日,最便捷的方法莫过于直接冲入禁宫……只要控制住了天子和禁宫,再从宫中发一道诏令出来,大事可成。
二人凭借着自己的亲王身份,从禁卫中笼络了一名小军头,听说此人曾被左车儿当众鞭打,怀恨在心,便预备策反此人,让他打开宫门,然后……
李震和李允自以为谋划周全,只待一举发难;可其实,他们这种幼稚且疯狂的举动,只是把他们身边的人给吓傻了。
当今天子恩威正隆,又完全掌控了朝堂和禁军兵权,怎么看,也没有被夺权的可能……
李晔如今一心提振国力,也是完全不曾料到,京中竟有人觊觎他的皇位。
当吉王李保连夜求见,又跪在他面前声泪求饶、并吐露出李震与李允的阴谋时,李晔其实只半信半疑。
他这两位亲爱的侄儿莫不是失心疯了?篡夺皇位这种天大的事,得具备多少先天条件,然后才可稍稍活动下心思,哪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如今又没有贼兵入城,京城沦丧;自己也没有身患重病,或荒Yin无道,惹得人神共愤;或是他二人已掌控了京中兵马,可武力犯阙……
再然后孔纬也来了,同样是声泪俱下,指天发誓,再随后磕头求饶。
李晔方相信了这是事实。
对李晔来说,逮捕他这两位侄儿及扼杀他们疯狂的举动,轻而易举,可逮捕之后,又当如何处置他们呢?
这种事吧,说大可大,乃弑君篡位、谋逆之举;说小也可小,不过是他们李家的家事,两个晚辈缺了管教……
然后,那个小军头也连忙找到左车儿,一并跪在了李晔面前,拼命地磕头,并交待了两位亲王的所有计划。
李晔此时也做出了决定,大事化小。
他不想因两个无知晚辈的疯狂举动引起朝野震荡……
李晔只派了锦卫出马,逮捕了两位亲王及亲王府内所有家眷、奴仆,审问两日后,确认再没有其他人参与进来,便随意寻了个「失德」的借口,将两位亲王贬为庶人,永久关押在锦卫的诏狱里。
至于他们的妻妾家眷,若参与谋划了的,另寻罪名处置,其余人则贬为庶人,逐出京城了事。
整个过程,全交由锦卫处理,不让外朝官员参与进来,并尽量不让消息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