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太子之争。
楚世昭是最为难的人。
毕竟楚济民和桓奕没关系,楚济钺和李凤宁也没关系,可这两个儿子跟楚世昭都有关系。
想要和平解决问题,理论上而言,不太现实。
哪怕楚世昭暴力销卡,把他其中一个儿子的附庸下属全部当场分解,先从外戚开始削,削完再削势力,砍体系,砍到没有任何反抗能力。
都不一定能消除两个儿子之间的隔阂。
人和人之间的成见和质疑,一旦产生,就很难得到消解。
曹丕和曹植。
李建成和李世民。
就连亲兄弟赵匡胤和赵匡义都有烛影斧声的故事。
而且楚世昭虽然从始至终都已经确立了楚济钺的优势和板上钉钉的皇威,但楚世昭心里其实又念旧,觉得既然皇位给了楚济钺,他又不想要冷落另一个儿子。
在楚世昭的心里,真正算是楚世昭第一个长子的人是楚济民。
于是楚世昭就确保了楚济民作为亲王,最起码还有自己的一个小编制。
一旦遭遇到了不平等的对待或者有突发的情况,楚济民有回旋的余地,这是楚世昭给他的机会。
现在楚世昭是发现了。
只有能力不行,才会出现和平共处的情况。
正是因为具备能力,有足够的才能威胁到对方的地位,才会出现兄弟之间的猜忌。
其他朝代,忌惮的是传位的后继者能力不行。
楚世昭忌惮的是,传位的过程中,他的后人会不会内斗党争,而不是能力方面的问题。
毕竟楚世昭太怕自己的后人里面出个瓦剌留学生了,所以他培养儿子,不会只培养一个,而是培养全部。
生怕夭折了一个,其他儿子站不出来。
也生怕出现曹魏的那种暴力削弱宗室,以至于被权臣篡位,都没几个宗室能站出来力挽狂澜。
略作沉思片刻,楚世昭忽然释然了。
这些问题,并不该由他解决。
莫为后人作马牛。
楚世昭现在能办好立储的事情,确保下一代不出问题,但楚世昭又没有办法确保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不出问题。
王朝终有落幕之时,这是天理循环。
这就像是楚世昭也不能阻止生命的流逝,到了时间,他也是要寿终正寝的。
那他想那么多干什么。
思考这个儿子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