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骑马进入金川门之际,仰望城头,恍若隔世。
自洪武十五年他来奔马皇后之丧后,已有十年没有回过京师了。此次又是因为大哥朱标薨逝,父皇召他进京,他才能借此机会,故地重游。作为一个天潢贵胄,大明藩王,只有家里办丧事,才能回趟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但这次不同,悲中还带着希望,那个往昔遥不可及的太子之位,似乎正在向他招手,王府上下都面带笑容来给他送行,好像他此次进京是去办喜事,而不是办丧事,就连一向沉稳的道衍大师都说:“此番前去,大有可为,望殿下努力。”
若论文治武功,人心所向,太子之位非他莫属,然而他自己内心却有一丝隐隐不安,一切都是未定之数。父皇为政用兵向来都是出人意表,捉摸不透,这才是帝王之术。
那就让这一起都交给上天吧,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怀着这样的心情,朱棣缓步登上了乾清宫的台阶。
向父皇请过安之后,朱棣偷眼观察了一下老父,大哥之死确是给他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整个人精气神大不如前,头发灰白,面色苍老,与寻常老头儿并无二致,哪里还是那个驱除鞑虏,恢复中原,叱咤风云,大杀四方的千古一帝呢。
朱元璋慢慢抬起头来,仔细看着眼前的儿子,虽不如三子晋王的美目修髯,但坚毅过之,狠辣过之,干练过之,象极了年轻时的自己,但是他不能将帝位传给他,家国礼法不允许,父子亲情不允许,他内心对朱标的期许和愧疚更是不允许。
朱元璋眼中带着笑意,缓缓道:“老四回来了,一路辛苦。”
朱棣躬身答道:“不辛苦,倒是十年未见,父皇老了许多,还望保重身体啊。”这句话是他的真情流露。
朱元璋感叹道:“古人云:‘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十年树木,即可成材,人能不老吗?”
朱棣道:“愿父皇千秋万载,龙体康健。”
朱元璋摆摆手,道:“那是胡说,人焉能不死。不说朕了,说说你吧。自你就藩北平后,打了不少胜仗啊。我曾当着群臣的面夸你:‘肃清沙漠者,唯燕王也。’”
朱棣道:“那是父皇英明,上下一心,将士用命,儿臣岂敢贪天之功。”
朱元璋笑道:“你这一点很好,不贪功,得人心。就说那个生擒乃儿不花之事吧,干得漂亮。”
朱棣谦虚道:“皆是指挥使观童之力,他是乃儿不花的旧交,在我大军围困之下,观童劝降了乃儿不花。否则我军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