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当晚,文华殿内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受卷官将考卷交与弥封官,弥封官对试卷进行糊名,弥封,盖上关防大印,再交与掌卷官,殿试试卷不做誊录。
次日,由一众翰林学士和六部尚书共一十七人组成阅卷官入文华殿批阅试卷。
工部尚书张昺看到了一份字体熟悉的试卷,他不禁皱了皱眉头,暗自叹道:“这头山西倔驴,仍为此犯忌之语。”
他思忖半晌,却在那份试卷上画了一个圆圈。
殿试后二日早朝已毕,朱元璋驾临文华殿,朱允炆侍立一旁。
数十名读卷官趋至丹陛之下,行叩头礼,再进入殿内分东西序立。
各读卷官依次来至御案之前跪倒在地,展开试卷,高声朗读,完毕后司礼监官接过试卷放置于御案之上,待读了十余卷后,朱元璋道:“好了,到此为止,众卿退下吧。”
众官退出文华殿,静候皇上圣裁。
朱元璋转头问朱允炆道:“太孙,你意下如何?”
朱允炆道:“北方士子确实不如南方士子文采出众。一甲三人当属南人无疑。”
朱元璋又问道:“自隋以来,国家开科取士,却又为何?”
朱允炆想了想道:“取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朱元璋道:“此其一也。遥想当年,唐太宗驾幸端门,见一众新科进士从城下鱼贯而出,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国家取士亦是为笼络英雄,不使其置于无用之地,横生事端。而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能不用哉!”
朱允炆道:“孙儿明白了,我听那山西黄瞻试卷遣词典雅,用语通顺,可定为探花。陕西王恕可为榜眼,福建杨奇策文最佳,可为状元。”
朱元璋摇摇头道:“矫枉必须过正。你看我朝开国以来,北人中过状元吗?”
朱允炆想了一下道:“确实如此,那依皇祖之见呢?”
朱元璋道:“黄瞻为状元,王恕为榜眼,杨奇为探花。”
朱允炆道:“那黄瞻文中有削藩之论,若传扬出去,恐为诸位王叔所忌。”
朱元璋语重心长道:“朕就是要让他们有所忌惮,行为收敛,你日后才能坐稳大位啊。”
朱允炆急忙跪下叩谢。
殿试三日后,文武百官各穿朝服,各位贡士也穿着礼部定制的新衣,喜气洋洋来至奉天殿外伺候行礼。
鸿胪寺官行五拜三叩之礼已毕,奏请皇帝升殿,行传胪大典。
在导驾官前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