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屠龙后记 > 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七章 相煎何太急13

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七章 相煎何太急13(3 / 1)

建文元年一月二十日,宋忠率大军自北平府开拔前往开平卫,塔娜和张士行随行。被调走的王府护卫一万五千人皆为不满,怨声载道,他们的家眷都在北平府周边,现在却要抛妻别子,到千里之外的开平卫戍守,而且还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还,哪个人心中没有怨言呢?

自元朝定鼎中原以来,北平府(即元大都)通往开平卫(即元上都)的往来道路有四,一为驿路,二为东路,三为西路,而东路又分为两条,一经黑谷路向北,一经古北口出塞,均可抵达开平。

元朝皇帝每年巡幸上都,都是东出西还,即每年二三月份天气渐暖之时,自大都出发,走东边黑谷路,最后到达上都。在九月份左右,天气转凉之时,再从上都出发,经西边孛老(蒙语西边之意)路返回大都。龙岗秀色常青青,年年五月来上京,未暑而至,先寒而南。通过巡行上都,其实也是元帝保持祖先游牧生活的一种方法。。

这两条路身为御道,俗称“辇路”,自然是修得笔直宽阔,适宜大军行动。但稍稍绕远,均为千里之上,好在沿途风景秀丽,驿站行宫,供应齐备,元帝一路游山玩水,倒也快活。

中路为望云路驿道,取直道而行,两地相距仅八百里之遥,公文一日可达。然道路狭窄,不利大军通行。

宋忠率军出北平府健德门,循西北而行,由于塔娜所乘象辂不能奔驰,大军行进缓慢,日暮时分才抵达昌平州,会齐了忠宁王属下万户蒙古降人。

塔娜真是慧眼识人,巴图与阿鲁泰将这一万户降人按照蒙古军队旧制编成千户,百户,十户,分别简选首领,加以统领。虽然大部为妇孺老弱,倒也进退节制,如臂使指。塔娜对二人大加夸奖。众人便在昌平州歇息了一晚。

次日大队人马来至延庆卫,指挥使俞真率属下出迎,宋忠率众进入寨中巡视一番,见各处守卫严整,攻守战具齐备,一切井井有条,稍感欣慰,对俞真说道:“此处为北平府第一要紧去处,你等务必要小心谨慎,不可稍有懈怠。”

俞真虽然点头称是,但稍有些不以为然道:“自捕鱼儿海之役我军大获全胜后,燕王又屡次出塞,斩获无数,胡虏远遁,边墙已经数年不闻警报了。况且塞外又有开平、大宁两卫,深入敌境,居庸关虽险,已置于无用之处了。”

宋忠瞪了他一眼道:“倘若乱自内生呢?”

俞真疑惑的看着他道:“乱自内生?延庆卫周边皆为大山,屯田不易,供给皆仰仗北平府,若北平府生乱,粮道断绝,延庆卫不攻自破。”

宋忠怒道:“那你平日里便多储存些粮食,做到有备无患。”

俞真不明所以,满脸委屈的应了一声:“遵命。”

此次出巡,明为备边,实则是为了对付燕王,故此有些话,宋忠不好对属下明说。但开平卫、延庆卫的设置初衷也不是为了防备内敌的,万一北平有事,开平卫远在千里之外,鞭长莫及。而延庆卫势单力孤,缺衣少食,二者皆不可恃,实在令人忧虑。

一想到朝廷上那般秀才把削藩说得头头是道,甚为容易,宋忠就不由得暗暗叹了口气,今日他才真正领略到了什么叫纸上谈兵,也开始为自己的命运担心。

宋忠等人在延庆卫用过午饭后,率领大军走入了居庸关关沟之中,只见两旁山体层峦叠嶂,雄奇异常,山路一侧溪水潺潺,初春时分,山花烂漫,鸟鸣其间,风景秀丽。

走了三十多里路,天将傍晚,大队人马来至居庸关关城之下。此城为洪武初年大将军徐达所建,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抵金柜山巅,方圆四里。关城虽小,南北关月城、敌楼林立,城内衙署、庙宇、学校等各类设施也是一应俱全,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号称天下雄关,京西锁钥。

宋忠登上南关瓮城,远眺北平,夕阳余晖将他全身都涂抹上了一层金辉,既显得庄严,又显得悲怆,他见四下无人,对跟在其身后的张士行道:“不知此生能否再过此关?”

张士行有些诧异,问道:“都督奉命巡边,也不过就是三五个月的事情,何出此言?”

宋忠苦笑道:“但愿燕王能够安分守己,但愿朝廷不再苦苦相逼,否则你我皆会死无葬身之地。”

张士行自信道:“卑职以为尚不至此。都督已调走了燕王三护卫,他身边护卫不足千人,能有何为,不足为虑。”

宋忠喃喃自语道:“莫逐燕,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

张士行不明其意,问道:“都督,你是在吟诗吗?”

宋忠转头对张士行道:“你不晓得吗,自我们到北平府后,城中便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

张士行这才恍然大悟,道:“卑职也略有耳闻,难道燕王真有不臣之心?”

宋忠道:“燕王固然可虑,我倒是更担心朝中的那帮秀才。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若是朝廷真想对燕王削藩,当一举将其拿下,不能象如今这般优柔寡断,拖延时日,令人无所适从。”

张士行道:“燕王毕竟对国家有大功,没有确凿证据,皇上不好动手。”

宋忠感叹道:“这就是先帝与今上之间的区别所在了。蓝玉、傅友德、冯胜哪个不是对国家有大功,说杀便杀,毫不拖泥带水。作为一个君王,没有一些杀伐果决,偌大的一个国家如何掌控?”

张士行劝慰道:“今上以仁德治国,是我等的福分。”

宋忠望着渐渐黑下去的天色道:“但愿老天开眼。”

当天晚上,大队人马便在居庸关城歇宿。次日一早,众人出发,路过缙云山,来到黑谷口,地势渐高,始入燕山,山路弯弯曲曲,盘旋往复,俗称十八盘,两旁茂林深谷,渺无人烟。山路将尽处,两山高耸,夹峙如洞门,过此之后,便是一马平川,朔漠无垠,地皆白沙,深没马足,劲风如刀,天气陡寒。

塔娜属下的老弱妇孺登时便受不了这冷热交变,许多人因此得病,一日行不了十几里路。还好宋忠也不是去行军打仗,并不催促,由着他们的行程,一路上走走停停,晓行夜宿,走了月余,终于来到了开平卫,元上都故城。

元上都所在的金莲川草原水草丰美,自古便是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诸多民族的游牧之地。宋金之际,金世宗完颜雍巡行此处,见黄花遍地,景色宜人,便将此处命名为“金莲川”,后在此处筑有景明宫,作为避暑行宫。

南宋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蒙哥汗即位后,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于是忽必烈把他的金帐自蒙古帝都和林南移至金莲川,以便就近控扼中原。

南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春,忽必烈命僧子聪(即刘秉忠)在桓州以东,滦水(今闪电河)以北,兴筑新城,做为藩邸。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新城落成,此城背靠龙岗,南邻滦河,周遭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气势恢宏,故此忽必烈将它命名为“开平”城,作为藩邸,取开万世太平之意。

同年,蒙哥汗在征宋时战死于四川钓鱼城下,蒙古帝国汗位虚悬,留守帝都和林的阿里不哥在众位王公大臣的拥立下即蒙古大汗位。正在荆襄一线与宋军厮杀的忽必烈闻讯急忙率军返回,自立为帝,在开平即大汗位,与阿里不哥展开夺位大战。

忽必烈以开平为中枢,调动辖下一切资源,倚靠汉地丰厚的人力物力﹐历时四年﹐终于战胜了阿里不哥,成为了蒙古大汗,故此开平成为龙飞之地,备受重视。

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忽必烈升开平府为上都﹐以取代原帝都和林。至元十三年(1276年)南宋灭亡,大都也在同年落成,忽必烈统一天下,便将上都作为避暑的行都﹐春去秋还,形成两都制的格局。元朝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随往,以便处理政事。元帝除在这里狩猎行乐,处理朝政之外,还接见蒙古诸位王公贵族,并举行祭天大典。故此上都城内汉家宫阙与蒙古毡帐并存,并行不悖,相映成趣。

元末红巾军事起,各地义军纷纷起兵相应,一时间风起云涌,元军疲于应付。在元顺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农历十二月,红巾军分道北伐﹐中路关先生﹑破头潘所部一路过关斩将,竟然了攻陷上都,焚烧宫殿,搜夺财宝,大掠七日后才撤离。自此,元上都地位一落千丈。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并派遣徐达率军北伐,同年七月,元顺帝从大都逃往上都。次年,明朝大将常遇春、徐达率领的中路大军攻克元上都。至此元帝国又开始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史称北元。

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朱元璋将元上都正式设开平卫指挥使司,作为宁王朱权就藩之地大宁卫的侧翼保障,然后大力经营,加强屯守,并修缮城垣,与大宁卫并称塞外强镇。

最新小说: 这个暴君,我养的!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天空中一朵云 皇叔 风涌门楣 我在大唐是传奇 大汉帝国雄风录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