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屠龙后记 > 第二十一章 榆木川前六龙飞 (大结局)

第二十一章 榆木川前六龙飞 (大结局)(1 / 1)

朱允炆听后黯然神伤,让他把多年以来的复国之念立刻抛却,一时真是难以接受。但目下形势,让他不得不做出抉择。

他问众弟子道:“若是为师真的去做和尚,你们会不会跟随?”

张士行、王恕坚定道:“师父,弟子愿生死相随。”

黄瞻挣扎犹豫道:“师父,事情还未到如此地步。我觉得还是可以与阿鲁泰联手攻取中原的。”

朱允炆叹了口气道:“因我一人,而至中原百姓生灵涂炭,我不忍心。事已至此,我看是复国无望了。为师决定正式出家,你们愿意跟随那是最好,若是不愿,就请自便。”

黄瞻无奈,只好与张士行、王恕一道双手合什道:“阿弥陀佛,弟子愿随师父出家为僧。”

朱允炆欣慰的点了点头道:“诸位都是我的好弟子。空智,你看我们到何处驻锡为好呢?”

张士行想了想道:“师父,我看开平的华严寺最好,此地为中原和草原的交界之处,两不管地带,原为忠宁王府,现虽荒废,稍加修葺,便可使用。我们就在彼处建寺立庙,以做安身之所。”

朱允炆道:“如此甚好。我们就在华严寺安身立命,侍奉佛祖,不问世事,再也不要想那复国之事。至于那个燕贼,自有老天会去惩罚他。”

日月如梭,如白驹过隙,忽忽十年已过。

永乐十八年十一月,明朝廷下诏,诏告天下,迁都北京,去行在之名,称京师,正式成为了明帝国的首都,原京师称南京,自此北京作为中国首都一直延续至今。朱棣迁都北京,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是六百年来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事件。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然北京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靖难之役后的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十三日早朝,朱棣屁股下的椅子还没坐热,刀头的血迹还未凝固,新任礼部尚书李至刚出班奏称:“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入承大统,而于肇基之地,皆有升崇。窃见北平布政司,实乃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宜尊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中都。”

本来朱棣篡位,朝中文臣多有不服,虽经他大加杀戮,人人畏服,也不过是个敢怒不敢言的恐怖局面,远不是君臣和谐,上下一心的新朝气象,让朱棣这个皇帝做的索然无味。

如今文臣之首的李尚书跳出来这么一通马屁猛拍,把他篡权夺位的靖难之役和太祖高皇帝的开基肇祖相提并论,正中朱棣下怀,令他心花怒放,立刻下诏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行在,并迁江南十府富民至此,以充实北平,此事一举两得,既防止这些同情建文帝的百姓在眼皮底下作乱,又能繁荣北平经济。

燕平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安徽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平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平府,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平;被强令迁入北平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永乐四年,朱棣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垣。

永乐七年,朱棣以北平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而不是南京,证明朱棣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

永乐八年,朱棣亲征回师后,下令开会通河,打通南北漕运。永乐十三年完工,从此北平所需物资可以通过相对经济地运输。

永乐十四年,永乐帝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平的事宜。大部分臣工认为北京为皇上龙兴之地,依山傍海,俯视中原,山川形胜,足以控扼天下,为万世之都,少数人认为迁都北京非便,僻处边疆,物资皆仰自江南,若漕运不通,有倾覆之危。

朱棣闻言大怒,将提出反对意见的陈祚等人,一一贬斥,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次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平紫禁城正式动工。

永乐十八年,北平皇宫和北平城建成。北平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稍大。新修的北平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平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以南京为留都。

北京城虽仿南京而建,但弘敞壮丽而过之。城开九门,号称八臂哪吒城,为少师姚广孝所规划。

何谓八臂哪吒城,正阳门为哪吒之头,两个边门为其耳朵,城内棋盘街为其鼻子,大明门是其口,崇文、宣武二门为其左右肩,朝阳、平则门为其左右手,东华、西华二门为其双臂,东直、西直二门为其双膝,安定、德胜二门为其双足,门内黄、黑二寺为其风火轮,紫禁城中红墙为其所持红绫带,城内各处殿宇、廊道为其五脏六腑。

姚广孝入京居于庆寿寺,一方面辅佐教导皇太孙朱瞻基,一方面主持北京城的营建之事,为此耗尽心血,在北京城开始营建的次年即永乐十六年三月病逝。

临死之前,永乐帝前往探视,看着姚广孝消瘦的面庞,朱棣心疼不已,世上竟然还有如此之人,无儿无女,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了一展所长,劳心费力,耗尽一生,实为古今第一奇人。

朱棣眼含热泪,拉住姚广孝的手问道:“少师,你还有什么未了之事吗?朕一定如你所愿。”

姚广孝强撑病体,翻身下床,叩拜道:“多谢皇上抬爱。老臣侍奉陛下,一展平生所长,死亦无憾。如今即将离世,有一事相求,望陛下恩准。”

朱棣见他行如此大礼,知道此事必定是让他十分为难之事,急忙上前扶住姚广孝,宽慰道:“少师,何必行此大礼,万事好商量。”

姚广孝并不起身,继续恳求道:“陛下,原鸡鸣寺方丈德玄法师年事已高,系狱已久,老臣请陛下开恩将其赦免,已显天恩浩荡。”

朱棣沉吟良久,十几年来建文帝遍寻不见,故此他一直关押着德玄,希望能从他身上找出建文帝的下落,如今姚广孝却要他放了此人,难道是在暗示他放过建文帝?

朱棣脸上阴晴不定,他看着姚广孝,这个助他夺取帝位之人,将死之时,却要他放过仇敌,葫芦里究竟是卖得什么药?

见朱棣沉吟不答,姚广孝再次叩头,朱棣于心不忍,上前扶住,道:“就依卿言。”

姚广孝大喜,顿首拜谢,道:“天下自此太平矣。”说罢,溘然长逝。

朱棣伤心不已,辍朝二日,命有司治丧,以僧礼葬。追赠其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赐葬房山县东北。永乐皇帝亲制神道碑铭记其功,令其养子也是其侄子姚继任尚宝少卿,承继香火。

迁都北京之时,恰逢郑和自西洋归来,献上各种珍奇异兽,其中有一只长颈鹿,对照古籍所载,被众人认作是瑞兽麒麟,传说中只有圣人出现,天下太平之时,才会出现麒麟,众臣一时谀词如潮,哄得朱棣龙颜大悦,重赏了郑和等人。

为此杨奇还写下了瑞应麒麟诗以志其事,其诗如下:

“于维圣皇,受命自天。仁及庶类,恩周八荒。礼义兴行,无有远迩。日照月临,化成俗美。九夷八蛮,悉妾悉臣。罔敢踰越,聿来献珍。鲸波洋洋,望之无际。岛夷所居,动数万里。玉音所至,莫不尊亲。沦肌浃髓,被于皇仁。佥曰陋邦,服此声教。海波晏然,圣德之效。乃梯乃航,惟恐或后。乃奉麒麟,归于灵囿。惟兹麒麟,玄枵毓精。非时不出,非世不生。其产应期,祥光上烛。五彩缤纷,卿云煜煜。天无沴气,地息妖氛。山川草木,发秀扬芬。既育既长,益奇益异。万灵撝诃,百神拥卫。魁然其质,昂然其形。龙颅凤臆,肉角麇身。牛尾马蹄,折旋规矩。生物不伤,音协律吕。爰用入贡,涉历海洋。秘怪屏迹,蛟鳄遁藏。龟龙导从,鸾凤羽翼。载驰载驱,遂达京国。进之彤墀,得觐天颜。重瞳屡顾,百僚耸观。嵩呼雷动,再拜稽首。吾皇圣神,永膺万寿。皇帝曰吁,瑞不在兹。惟慎厥德,乃为祯符。尔公尔卿,百僚士庶。恪脩厥职,勿滋逸豫。三光昭宣,五纬弗亏。品物咸亨,惟瑞在兹。仰惟圣皇,体道谦虚。奇瑞屡臻,抑而弗居。戒慎满盈,奉天法祖。度越百王,卓冠千古。洛龟呈夏,玄鸟降殷。赤雀兴周,式昭前闻。维兹麒麟,实天所授。圣德格天,永承天祐。于维圣德,广大难名。巍巍荡荡,尧舜莫京。恩霈八纮,泽覃四裔。如云之行,如雨之施。天锡多福,集于圣躬。惟皇万寿,百禄是崇。雨顺风调,民安国泰。海晏河清,万世永赖。臣拜稽首,宝祚绵绵。圣子神孙,传序万年。”马屁拍了个十足十。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初一正旦之日,朱棣至太庙拜祭祖先,将自己迁都之事告知祖先,期望祖先的在天之灵能保佑大明天下千秋万载,并且原宥他的篡位之举。

正月初五,朱棣因迁都之喜而大赦天下,诏曰:“朕荷天地祖宗之佑,统驭万方,宵衣旰食,夙夜无间。乃着仿成周卜洛之规,建立两都,为永久之业。今宫殿告成弘敷宽恤之仁,用洽好生之德,其大赦天下,已慰万民。”

三月,朱棣在新落成的奉天殿主持了殿试,录取了二百名新科进士,看着这些帝国文官的新鲜血液,他语重心长道:“非尧舜无以为道,非文武无以为法,非无为垂拱不足以为治。”

此时此刻,朱棣似乎已经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人生三不朽的境界。

然而天道好循环,公道在人心,一场天灾悄然而至。

永乐十九年四月初八这一日,朱棣在奉天殿上过早朝,他信步走出殿外,抬眼望去,只见天空中阴云密布,雷声滚滚,却不见半点雨丝,朱棣觉得奇怪,便走到殿前丹墀之上,仰头望天,突然半空中响起一个霹雳,一道闪电直冲朱棣当头劈来。

最新小说: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我在大唐是传奇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皇叔 这个暴君,我养的!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天空中一朵云